第122章 求情
作者:苏叶筱塘      更新:2022-05-24 02:22      字数:1947
  大夫人和二夫人见她如此坚决,气不可遏,“老太太,她如此蛮横,可见是没把您放在眼里,这还了得?”

  老太太眼睛瞪的快凸出来,大声道:“小畜生,今儿老婆子不好好治治你,以后你还不翻了天去?李嬷嬷,请家法!”

  秦嬷嬷警惕地挡在自家小姐跟前,要动小姐得先踏过她的尸体!

  宋婉儿眼神清浅地看向老太太,“祖母,要请家法吗?”

  老夫人竟被她毫无情绪的一眼吓地浑身一震,这孽障,她想做什么?!

  “不请吗?既然如此,那孙女可就告退了!”宋婉儿屈了屈膝,“祖母好好歇着,孙女改日再来请安!”

  竟是再也没多看大夫人两人一眼。

  老太太见状气的眼睛翻白,眼看就要晕过去了,李嬷嬷又是顺气又是倒水才算安稳了下来。

  大夫人、二夫人也没想到她走的如此干脆利落,对视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里的忌惮。

  这死丫头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心里也不由埋怨老太太没用,连个孙女都拿捏不住!

  出了福寿堂,二夫人随大夫人回了院子。

  大夫人令丫鬟奉了茶,刚端起茶杯又气恼地摔回小几上,“这死丫头是愈发地放肆了!”

  “瞧她最近干的这些事儿,桩桩件件哪次不是冲着我们来的?这还没当家便已经如此,哪日真让她掌了中馈,还有我们的活路吗?”

  二夫人眼里闪过一丝阴狠,那小贱人一向不把她放在眼里,是该想个法子好好教训教训她了!

  “我说你也是够没用的,老的老的搞不定,小的小的不把你当回事儿,你这个二夫人比那死丫头身边得宠的丫鬟还不如!”

  ‘锵’一声清脆的响声过后,茶杯碎了一地。

  二夫人皮笑肉不笑道:“一时手抖,没端稳,大嫂应该不会怪罪吧?”

  如此里外不分的同盟,还是不结的好,免得将来坏了她的事。

  大夫人吓了一跳,“二弟妹,你这是干嘛呢?”有本事对着宋婉儿撒气去啊,冲她来算怎么回事!

  “没干嘛,我瞧着大嫂也累了,便不打扰了!”她起身就走,大夫人挽留的话噎在嘴里,到底还是没留她。

  还真当自己是宋家二夫人呢?二弟都没正眼瞧过的主儿,得意什么呀!

  另一边,秦嬷嬷正一脸担心地对着宋婉儿道:“大夫人她们想必不会善罢甘休,要不还是算了吧,免得小姐难做!”

  “如此朝令夕改,往后别人都该凭着沾亲带故的所谓亲戚情谊来拿捏我了,嬷嬷可曾想过我又该如何自处?”

  宋婉儿目光悠远地望着窗外,“他们做初一,我做十五;甭管什么人,拿着我宋家的名头在外鱼肉乡里就是不行!”

  反正宋婉儿打定了主意不放人,任谁来求情也没用。

  可她却想不到此事竟还惊动了哥哥宋千一。

  “我今儿一早去跟祖母请安,祖母哭哭啼啼说你故意想气死她,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怎么还听说此事牵扯上了大伯母和那女人?”

  宋婉儿垂下眼睫,长长的睫毛在眼帘打下一小片阴影,她无比失落道:“哥哥又不是不知道祖母对我……”

  她吸了吸鼻子,“我日日都去请安,却始终得不到祖母一个好脸…至于大伯母……”

  宋婉儿顿了顿,“她跟二夫人把娘家亲戚送到善堂去做管事,却把咱们宋家送去的安置银子全拿去给自个儿买宅子买铺面;善堂里头的人饥寒交迫,有病无处医,我这才怒了,将人送去了府衙。”

  “就因着这事儿,祖母说要请家法把我打死…”宋婉儿捂了脸哭,“我竟不知道祖母这般恨我……”

  “岂有此理!”宋千一怒了,竟都来欺负他妹妹!“做下这等丑事,大伯母竟还有脸在祖母跟前挑祸?妹妹不怕,此事自有哥哥为你做主!”

  “那劳什子亲戚也是罪有应得,妹妹做的对,此事就应该让府衙处置,否则别人还当咱们宋家好欺负呢!”

  也不知道宋千一是怎么说的,反正老太太还真没有再过问了。

  大夫人和二夫人倒是没有再找宋婉儿闹,却直接去找了宋天辰。

  “夫君,嫁进宋家这么久,我都没有求过你,这次你能不能帮帮我?”二夫人楚楚可怜道:“那是我娘家兄弟,若真被定了罪,我以后还怎么回娘家?”

  宋天辰头都没抬地回道:“既有胆子贪银子,就得有胆子承担后果,这事儿婉儿做的没错,不必再说了!”

  随后便将人赶了出去,二夫人站在房门紧闭的书房外。

  正午的阳光很暖,却暖不进她的心;她闭上眼睛,终是走了。

  事情就此定论,伴随着四皇子上宋家索要财物以报救命之恩的传言,几个被送进府衙的管事也经不起酷刑全都招供了。

  官府判罚抄没家产,宋婉儿同去,直接将财物换成了银钱全部送去了善堂。

  善堂新管事暂时还未安排,不想有人竟毛遂自荐。

  宋婉儿看着眼前的妇人,大抵是大病初愈,她的脸色还有些腊黄,眼睛却很清明平和;长的不算貌美,眉目间却有一股英气。

  “小妇人见过宋小姐,多谢宋小姐的救命之恩!”

  “你是小阳的母亲?”宋婉儿想到那个说要快快长大报恩的小孩,眼神很是柔和,“你把小阳教的很好!”

  “多谢小姐夸奖!小妇人姓李,想向小姐自荐为善堂的管事,不知可否?”李氏不卑不亢,神情间既没有谄媚也没有自怜,有一种洗尽铅华过后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