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赤地千里
作者:花期迟迟      更新:2022-05-22 19:22      字数:2156
  <div id="cener_ip">  李老太赶紧抱了孙女出去。

  果然,李老四风尘仆仆从院外进来。

  衣衫脏的厉害,头发乱糟糟,嘴唇也干裂起皮了。

  这可比之前出门时候,狼狈太多了。

  陶红英心疼的一把接过行李,问道。

  “这次走镖很辛苦吗,怎么累成这个样子!”

  李老四摆手,“给我拿两壶凉茶。

  我是快马赶回来的!”

  陶红英听这话就知道出事了,赶紧扔了行李去灶间。

  佳音也心疼爹爹受苦了,但更好奇南边什么情形。

  她也没闹着要抱抱,窝在奶奶肩头,老实又乖巧。

  李老四进了屋,被众人围着,咕咚咚喝了两壶凉茶。

  他这才说道,“娘啊,南边不好。

  我们这次走出去一千里,沿途所有州府县城都没下过雨。

  听说有的地方,自从去岁收完粮食就没见过一点雨雪。

  先前耕种都是勉强,如今根本没出苗。”

  众人都是听得脸色难看。

  若是只有京都附近干旱,还好说。

  毕竟是天子脚下,天武王朝地域庞大。

  南边那些州府丰收,随便送些粮食过来就够了。

  但这般看来,南边也是自顾不暇了。

  甚至比京都附近还要旱,今年绝产已经可以预见了。

  “听说咱们家这里也没下过雨?”

  李老四叹气,说出想了一路的法子。

  “娘,咱家要赶紧买粮了。

  咱家刚落脚,没有去年的粮底子。

  不能怕花银子,要赶紧屯粮。”

  李老二点头,赶紧应声。

  “娘给了银子,我们正要去城里买粮食呢。”

  李老四惊喜,本来还以为要多劝几句。

  毕竟家里银子不多,都拿出来买粮食太难了。

  幸好,老娘明理。

  李老太摸摸佳音的小头发,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底的慌张。

  “你们赶紧去买粮食吧,别怕花银子。

  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记得分地方买,天黑之后悄悄运回来。”

  “知道了,娘放心。”

  力气最大的弟弟回来了,李老二和李老三更有底气了。

  李老二套了骡车出村,李老三和李老四从后边山脚绕出去。

  尽量避开人眼,否则三兄弟都出动,村人肯定是要猜疑。

  不是李家打算吃独食,不肯分享消息。

  一来各家都有存粮,差不多够吃到秋日。

  二来,天气之事不好说。

  万一大伙儿都去买粮,之后却下雨了呢。

  那李家的好心,很可能就成了驴肝肺。

  陶红英和赵玉茹带了家欢、家喜家安,一起上了山。

  猪耳朵菜,小根蒜,婆婆丁,山桔梗。

  总之一切能吃的,都要采回家。

  腌渍做咸菜,或者晒干存干菜。

  关键时刻,都能填填肚子。

  佳音却是不看好这样的准备。

  因为咸菜和干菜,吃起来都需要水啊。

  真是干旱到极致了,最缺的就是水…

  但她没法劝,也劝不了。

  只能假装睡觉,然后进了小院空间努力干活。

  先前李老太讨要回来的各种菜籽,这时候派上用场了。

  田间地头,哪里有地方就种哪里。

  特别是一些小菜,一个月之后,怎么也可以吃了。

  当然,最让佳音关注的,还是前院的水井。

  当初回老家的时候,村里也都用上电力抽水。

  但她偏偏喜欢家里压水井,坚持没改造。

  如今倒是成了救命的稻草!

  一瓢水倒进去,快速压着把手,很快就有井水哗啦啦淌出来。

  但佳音还小,压一会儿就累的不成。

  当初那只没了娘的小羊羔,如今也长成了半大羊了。

  跑来咩咩叫着,欢快甩着小尾巴,喝着甘甜清凉的井水。

  佳音给四头小猪,鸡鸭鹅都添了些水。

  这心里才算踏实很多。

  小院就是她最大的底气。

  不求富贵,但求保着一家人吃饱穿暖就好。

  一家人惦记的厉害,终于在天黑时候,盼回了骡车。

  一袋袋高粱米和小米从车上搬下来。

  中间还有五十斤白米,五十斤细面。

  这是李老四贴补银子给闺女买的。

  走镖路上,他又打了几次里猎,皮子换了一些银子。

  原本想给家里人买些礼物,但实在惦记家里。

  同刘镖头说了一声,就提前快马赶回来了。

  家义还在镖队里,倒也不怕镖队缺人手。

  暂时充做库房的厢房,一下就被填满了一半。

  李家老少站在门口,望着那些麻袋和布袋子。

  谁也没有说话,眼里却都少了惶然。

  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都把嘴闭严,跟谁也不能说咱家有粮。

  想想逃荒路上,被抢走得那些粮食。

  人饿极了,什么事都会发生!”

  李老太低声嘱咐家里人,尤其是家安家喜。

  小孩子嘴上没有把门的,容易同人炫耀。

  家安家喜见大家都看他们,赶紧捂了嘴巴。

  一副打死也不说的架势。

  这倒是把大伙逗笑了。

  佳音倒是想把粮食都收进空间小院里。

  但她太小,不好走动,来回取粮食。

  而且家里人看着归仓了,若是找不到,也会怀疑…

  没有两日,家义终于赶了回来。

  他拿了三两银子,是这趟镖的工钱。

  李老四提前回来了,但刘镖头依旧给了二两。

  家义因为年岁小,一直都是拿半份儿工钱,一两。

  叔侄俩在镖局,如今可是人人皆知。

  谁走镖都想带上他们,因为实在是帮助太大了。

  路上有个力气活儿,根本不用愁。

  特别是这次,有山贼不开眼想要打劫。

  李老四第一个发现,一箭射过去。

  直接把山贼头领的帽子射个对穿,硬是吓得所有山贼不敢上前一步。

  车队顺利通过,没动刀,也没浪费买路银子。

  为此,刘镖头特意来了一趟。

  给李老太带了两盒子点心,一条肉,给佳音买了一包芝麻糖。

  免不得,陶红英下厨做了酒菜,又吃喝一顿。

  日子一天天过去,也越来越热。

  太阳蒸烤大地,像热锅。

  而所有人都是热锅上的蚂蚁。

  村长一趟趟跑田里,眼见庄稼苗都蔫的低了头。

  他也发了狠,吆喝村人。

  “赶紧挑水浇庄稼吧,不能再等下去了。”

  村人都是苦了脸,挑水浇田是最累的活计。

  本来各家壮劳力就少,有些残兵出身的,耕种都不容易。

  如今还添了这么大一个活计,简直要命了。

  有心存侥幸的,还想再等几天。

  但李家却迅速行动起来。

  家里的骡车套上,所有的木桶木盆都搬出来。

  骡车拉水,李老太婆媳带着孩子负责浇水。

  李老二兄弟几个带了家义家欢,还要挑水。<div id="cener_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