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回:【屈原变法】(②)
作者:随着梦想奔跑      更新:2022-05-21 16:56      字数:3580
  楚国,昭府,客厅。

  “昭老,屈原这些年,也太猖狂啦。再这样下去,我们别说荣华富贵了,就连温饱都成问题。”靳尚看着昭雎说。

  “上大夫,你有什么打算吗?”昭翔反问靳尚。

  “我想,让他变成第二个苏秦。”靳尚这话一出,一个青年打个机灵,他叫萬丘,是黑冰台的密探,跟在靳尚身边。

  “父亲,您怎么看?”昭鞍问老昭雎。

  “没什么可看的。小靳,你今天所说的,我们都没听到。不过,屈原的确……”

  “嘿嘿。昭老言之有理。不过,敝人身单力薄,恐难胜任。这件事儿,再让我想想罢。毕竟,屈原是王上最倚重的变法强臣。就连王后娘娘,也不敢小视。”靳尚不是傻子,听完老昭雎的托词,他在心里暗骂。

  “哈哈。这么说来,要想除掉屈原,困难坎坷呀?”昭琳有点冷嘲热讽。

  “小靳,你给我记住,我们不会与屈原变成好朋友。也就是说,你不扳倒他,屈原就会打倒……”

  “这个,我知道。昭老,要想除掉屈原等人,你们决不能袖手旁观。否则,我也顺其自然啦。”靳尚这番话,昭雎岂能不懂。

  要是,没有靳尚在郑袖面前说好话,昭家就会慢慢地暗淡下去。

  所以说,老昭雎还不敢得罪靳尚,也只有强忍着,认他蹬鼻子上脸。

  靳尚离开之后,老昭雎给昭翔、昭鞍、昭琳嘱咐几句,他们大步离开客厅。

  这时,昭萱(嫣)和昭越,在后花园,教昭钰、昭衡习武。

  “姑姑,那个靳尚,一天跑好几趟。看到他那张贼眼,我都感到恶心。”昭钰撅着小嘴说。

  “是啊?姑姑,他看妹妹的眼神……”

  “这说明,我家钰儿,是个才女。谁见了,不喜欢呀!”昭萱收回木剑,打断昭衡。

  “姑姑,瞎说什么呀?”昭钰撇撇嘴。

  “妹妹,那个家伙再看你,老子挖掉他的眼珠子。”昭衡握紧拳头。

  “三哥,我知道你疼我。为了昭家,你千万别冲动。小妹听说,靳尚是王后身边的大红人,爷爷还得指望他呢。现在,那个该死的时晋,在金不换、余换庭等人的协助下……”

  “时晋,夺走属于爷爷的东西。我与其,势不两立。”昭衡打断昭钰的话。

  “以前的事儿,咱们先不提了。今天,只管练剑。”昭萱沉思片刻。

  “妹妹,你躲在这里干什么?嘻嘻,让姐姐好找呀!”昭琳跑过来。

  “嘻嘻。三姐,你找我干什么呀?”昭萱看向昭琳。

  “嗯嗯。父亲有事找你。”昭琳走到妹妹身边,“你快去罢。”

  “父亲找我有什么事儿?”昭萱心里发怵。

  “嘿嘿。你也有害怕的时候?”昭琳拉着妹妹说。

  “父亲对我……”

  “别说了,赶紧去吧。嘻嘻,父亲还有任务交给你呢。”昭琳打断昭萱,推着她、向前跑去。

  “这?两位姑姑怎么了?神神秘秘的……”

  “你懂什么?继续练剑!”昭越打断昭衡。

  …

  …

  “萱儿,我刚才跟你说的,明白了吗?”昭雎问昭萱。

  “他现在,助秦伐蜀,根本不在咸阳。再说了,我们好久没有联系过了。嘿嘿,现在过去,他会怀疑的。”昭萱赶忙说。

  “你是我的女儿,就算……”

  “就是嘛?您整天跟荆焰兵戎相见,让女儿难做呀!”昭萱打断父亲。

  “这丫头?知道难做啦!”昭琳笑着说。

  “萱儿,时晋步步紧逼,父亲如履薄冰呀!再加上屈原,我恐怕死无葬身之地!”昭雎看着女儿说。

  “那?时晋、屈原联手,也不管荆焰的事儿呀!”昭萱赶忙说。

  “你说的对。但是,你得依照父亲所说的,前去协助荆焰,助秦伐蜀。嘿嘿,为自己留个退路,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罢。”昭雎走到昭萱身边说,“不过,你得给我“断绝”父女关系。”

  “父亲,我都听您的。可我这么一走,您要保重身体呀!”昭萱拉着昭雎的左腕,带着晶莹的泪光。

  “小妹,放心罢。我们,会照顾好父亲的。还有,这次任务,非常重要。钰儿、越弟、衡儿跟着你。”昭琳看着昭钰说。

  “好的。”昭萱还想说什么,终究没有表达出来。

  “那个春申君?整天跟在屈原身后……”

  “琳儿,春申君黄歇,乃是楚国贵族,我们不能与他闹翻。”昭雎打断昭琳。

  “嗯嗯。”琳萱点头。

  …

  …

  屈原,大家都不陌生,据史料记载。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出生于丹阳、秭归。

  次年,居乐平里。

  自幼喜爱读书,到了忘寝废食的地步,从小聪明绝顶。

  八岁那年,跟着父亲屈章,出使齐国,稷下学宫,辩倒孟子,惊煞张仪。

  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跟随母亲,前往乐平里。

  屈原出身贵族,可以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总结。

  但他,从小生活在民众中,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

  因此,十分同情贫苦百姓。

  从此时起,屈原发誓,长大以后,为国效力,为民请命。

  自幼,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儿,博得众口的赞誉。

  为他以后的彪炳千古,做下良好的铺垫。

  周显王四十八年(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少年,奋力抗击。

  有很多老百姓,得了恐秦症。

  青年虽然组织起来了,屈原心里明白,他们都不是自愿的。

  秦军入境,不抵抗、就得做亡国奴,这些人是硬着头皮来的。

  这时,屈原的才华,就显露出来了,为了鼓舞士气,他昼夜不停的进行思想教育。

  就这样,他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周慎靓王元年(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楚怀王之召,出山进京。

  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在县丞的位置上,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儿,受到民众的爱戴。

  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屈原升任楚怀王左徒,入政事堂。

  深秋时节,出使齐国,这是父亲(屈章)离世之后,屈原的首次初访。

  屈章临终前,把儿子叫到自己身边,给他说了很多,都是为官之道,处世之最。

  屈原含着眼泪,答应父亲的嘱托,以民为本,誓死报国。

  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芈槐让屈原负责内政,主抓外交工作。

  不久,楚、魏、赵、韩、燕五国合纵,联军攻秦,屈原为监军,随军前行。

  最后,被昭雎、时晋、靳尚等人陷害,罢免归乡。

  在黄歇等人的劝谏之下,楚怀王这才召回屈原,让他暗中收集材料,准备实施变法。

  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屈原迈上变法改革的神坛,制订很多法令,把它张贴到大街小巷,让当地的村长,向广大群众宣传,很快赢得劳苦大众的认可。

  当然了,变法图强,不是用嘴说出来的。

  老百姓拥护变法,不代表那些贵族支持。

  所以说,在变法期间,屈原得罪很多有权利的人,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利益,屡次三番阻挠屈子。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屈原不顾杀手的围追堵截,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展开明争暗斗。

  周慎靓王六年(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可他们,哪能坐以待毙呀!

  于是,靳尚在老昭雎的支持之下,开始与屈原作对。

  当初,秦惠王听从司马错的建议,起兵伐蜀。

  仅用了十个月,就攻克蜀国全境,把蜀王降为侯,又任命陈庄为蜀国国相。

  蜀国被秦惠王吞并以后,秦国更加富庶,更加强盛。

  但是,他们轻视周围各国,酿成不必要的麻烦。

  数月之后,司马错等人,攻克成都,活捉蜀王鉴冥。

  …

  …

  苏秦活着的时候,子之、经昀等人,不敢造次。

  后来,苏秦遇刺身亡,子之没了后顾之忧。

  与经昀等人商议,决定谋朝篡位,在此之间。

  苏代作为马前卒,替其游走各国,苏秦曾经劝过二弟,让他三思而后行。

  可是,苏代不听。

  反而,劝说二哥,投奔子之。

  苏秦不想兄弟相残,更不想走到苏代的对立面。

  小弟苏厉,也在燕国。

  很快就会变成子之的马前卒,苏秦心急如焚。

  可他,还没来得及劝说四弟,就被刺客杀了。

  临终前,给荆焰、张仪留下遗书,等他死后,让尔等劝说两个弟弟,离开子之,不要酿成千古骂名。

  荆焰、张仪看完书信,没有说什么,把书信藏进怀里。

  刘远忠:以上所说的,乃是简单的叙述,都是来源于资料,如有雷同,请大家谅解。

  哪有不周到的,第二部、再为兄弟姐妹详述。

  我这么写,就是给后文留点发挥的空间。

  明天更新第二部,我打算换个思路,也就是说,不采取第一部的写作方式。

  另外,拜谢兄弟姐妹的支持。

  请看第二部:江湖叁女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