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唐不安,这样的人
作者:小白红了      更新:2022-05-16 01:14      字数:5429
  当叶千秋回到小院的时候。

  桑桑和小黑已经在收拾碗筷。

  看到师父出现在院中。

  桑桑一脸高兴的说道“师父,我可以去开门了吧。”

  叶千秋点点头。

  桑桑撒丫子跑到院门前,将小院的门给打开。

  噗通。

  三个长安府的衙役,一下子就掉了进来。

  摔了个狗吃屎。

  然后,又摔进两个人来。

  一个是一身绛衣的官员,另一个则是穿着昊天道南门观道袍的道人。

  和那三个长安府的衙役不同。

  官员和道人摔在地上以后,迅速的就起身,然后拍打着身上的泥土。

  而那三个长安府的衙役,则是一脸晕晕乎乎的趴在地上,一时半会儿的没一人站起来。

  这时,那身着绛衣的官员一脸惊恐的看着这座院子。

  看着这座院子里的人。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了桑桑的身上。

  他蹙着眉头,然后想要开口说些什么。

  下一刻,一阵清风席卷而过。

  将身着绛衣的官员还有那道人,连同在地上趴着的三个长安府衙役,全都给卷出了门外。

  啪!

  小院的院门再次关上。

  身着绛衣的官员和道人从地上爬起,对视一眼之后,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恐之意。

  随即,二人快步离开了巷子。

  至于那三名长安府衙役,在晕晕乎乎的半天之后,方才起身,一副见鬼的样子,跌跌撞撞的跑远了。

  ……

  因为是过年。

  老笔斋今天,后天,大后天便不营业了。

  桑桑特意给自己放了一个假。

  天天窝在叶千秋这里,吃饭,刨地。

  墙根下的那片土,都被小黑刨了好几遍。

  叶千秋还没想好种些什么。

  但他知道,必须得种点什么。

  颜瑟和卫光明同归于尽,在长安城里的某些人眼中,的确是一件大事。

  毕竟,颜瑟不是普通的一个老头。

  卫光明也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头。

  在这个世上,只有你拥有价值之后,你死的才不会那么不平庸。

  接下来的几日,叶千秋基本没有外出。

  事实上,他也没什么地方要去。

  叶千秋的小院变得平静。

  但是,大唐帝国的高层之中,却是变得波澜起伏。

  ……

  镇国大将军府。

  许世漠然看着窗外的寒梅,花白的头发被梳的根根不乱,脸上的皱纹都仿似在排兵列阵,身后不时响起的咳嗽声根本无法令他动容。

  做为帝国战功最显著的大将军,他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很多事情,然而当他真的那样去做之后,却发现事情的发展与他设想的并不一样。

  “那个教书先生带着我直接闯入了御书房。”

  “差一点,只差一点,陛下就死在了他的手中。”

  “至于卫光明和那个教书先生是什么关系,现在没有人知道,或许,他们只是萍水相逢。”

  “或许是早就相识。”

  “至于天枢处和南门观在颜瑟大师之死里应该承担何种责任,现在也尚不清晰。”

  “咳咳咳……”

  王景略低头看了看手绢上的斑驳血痕,忍不住蹙了蹙眉。

  许世回头看了他一眼,说道“你还要咳半个月的血。”

  王景略把手绢塞进袖中,平静应道“能看见传说中的神秘不可知,即便是咳半年血也是值得的。”

  听到这个回答,许世有些满意,缓缓点头。

  王景略看着窗畔苍老的将军,微微一笑。

  他名义上是龙虎山弟子,实际上是一名散修,所谓破境修行全部靠自悟,他从许世这里得到过很多不曾听闻过的见识。

  所以,为此,他对许世很忠心,忠心到了可以违逆陛下命令的地步。

  陛下在御书房中的态度很明确,如果他敢向任何人泄露在御书房中发生的一切,他的命就要没了。

  可当许世问他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还是一五一十的将全部实情说了出来。

  这两年陛下命他随老将军在大唐南疆征战。

  老将军虽然性情阴沉执拗,对他却是悉心教诲培养,长期相处,他对这位老人竟生出一种如师如父的尊敬爱戴。

  这也是他愿意违逆陛下旨意的原因。

  “这种不可知的强者太强大了。”

  王景略沉默片刻后,决定向将军坦承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如果他没有对大唐不利的企图,我认为不应该去触碰他。”

  “即便他对大唐有些不为人知的企图,大唐还有书院,还有夫子。”

  “怎么着,也轮不到我们这些小人物。”

  听着王景略的句话,许世脸上的皱纹愈发深了。

  他缓缓说道“世间最强大的是什么人?不是陛下,不是宰相,而是修行者,我也是名修行者。”

  “我自然知道不可知强者的强大,当年我也曾经见过夫子一面,我在军中度过数十载岁月,比谁都清楚夫子的强大。”

  “但我首先是一名大唐军人,所以我必须警惕那些强大的修行者,无论是外来的不可知强者,还是书院的强者。”

  “我必须警惕这些人,一旦不警惕,那就是身为军人的失职。”

  王景略低声说道“如果将军您是想借此事,看清楚那教书先生的意图,我觉得并不合适,因为现有的证据很难把那个教书先生与窝藏逃犯联系起来。”

  “或者说,您只是想看看书院的态度。”

  “我确实是想看看书院的态度。”

  许世转过身,看着窗外淡薄的天穹。

  “但我更想知道,卫光明在长安城里呆了这么长时间,书院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做,那个小婢女和卫光明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教书先生和卫光明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卫光明为什么会出现在教书先生的小院里。”

  “而这位教书先生出现在长安城里,书院又是否知道,若是知道,为何没有任何动作。”

  “若是不知道,又为何不知道。”

  “而这件事情和书院的十三先生宁缺……又有什么关系?”

  王景略微微蹙眉,摇头说道“这种警惕……似乎很没有道理。”

  许世说道“身为唐人,对于不明身份的外来者,需要有这样的警惕。”

  “对外来者的警惕每个唐人都应该有。”

  “但对于书院的警惕,便不是每个唐人都会有了。”

  “现在,朝堂文武乃至宫中某些贵人,都像我一样开始对书院产生警惕。”

  “而皇帝陛下只是在警惕外人而已。”

  王景略默然无语,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警惕外人,他现在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大将军又要警惕书院?

  这很没有道理。

  毕竟,有书院在,就有大唐在。

  许世仿佛看破了王景略的心思,道“为什么朝野之间有这么多人警惕书院?”

  “因为这个世界是由世外和俗世组成的,而俗世里的一切其实一直是在被世外控制。”

  “月轮国皇帝就位必须经由白塔寺长老抚顶,而其余的世间诸国君王继位,更是要经过西陵神殿同意,所以桃山之上的道门掌教和三神座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

  “而他们身后却是佛道两宗的不可知之地,若能相通便是圣贤……相通便需要入世,但书院为何要入世?”

  王景略终于听懂了这段话,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汗水瞬间打湿了他的后背,既然都在世间,那便没有真正的所谓世外。

  除了大唐帝国,世间别的地方都已经被修行者掌控,如果书院入世也是想像西陵神殿那般干涉俗世,谁能阻止他们?

  王景略再往深处想。

  卫光明,教书先生,书院夫子。

  这三人之间,又会不会有某种不可知的联系。

  教书先生为何会出现在长安城。

  他出现之后,书院为何一点反应都没有。

  教书先生和卫光明之间又有什么潜在的联系。

  王景略仿佛抓住了什么,仿佛又什么都没有抓住。

  “书院不得干涉朝政,是夫子定下的铁律。”

  这时,王景略仿佛要给自己打气一般,声音嘶哑的说道“如果书院真要像西陵神殿那般行事,这些年来早就已经动手了。”

  许世看着云层外黯淡的日头,眼眸里闪烁着幽光,缓声说道“我从来不曾怀疑过夫子,但你要知道,哪怕是再伟大的人物终究有老去死去的那一天。”

  “一旦夫子离开这个世界,书院后山那些人不甘寂寞怎么办?”

  “如果他们开始干涉朝政,皇权旁落、国将不国,我大唐……还是如今这个大唐吗?”

  “更何况,我相信以夫子的神通,即便他远在万里之外,也应该知道长安城内发生的事情。”

  “教书先生会不会和夫子达成了某种默契。”

  “或者说,教书先生和书院有着某种联系。”

  “你也说了,教书先生看起来很年轻。”

  “而夫子,却已经很老了。”

  “从教书先生带着你直接闯入了陛下的御书房这事来看,他行事一点忌惮都没有。”

  “什么规矩在他眼中,恐怕都没有他的拳头大。”

  “有这样的人留在长安城,始终是一个不安稳的点。”

  “而且,除了这个教书先生之外,还有一个十三先生宁缺。”

  “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宁缺便是书院入世之人,不然书院不会同意他去边塞去荒原。”

  “我看过此人在军部的履历,必须承认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军人,然而越是如此我越是警惕,因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必然冷血无情,而且必须有野心,无论是对战功还是疆土,那种野心都像野火般无法扑灭。”

  “大唐强盛千年不衰,是因为我们不像那些匍匐在神殿脚下的可怜虫,我们对世外之人心存敬畏,始终警惕,不曾臣服。”

  王景略摇了摇头,说道“然而帝国千年书院亦千年,如果真会发生什么事情,几百年前已经发生,想来不会专门留到我们这个年代。”

  许世说道“那是因为书院千年以来只出现了一位夫子,也只有夫子才能教出那些有能力动摇我大唐国本能力的学生。”

  “而现在,又一位教书先生出现了。”

  “夫子却没有对他动干戈。”

  王景略低头,沉默无语。

  许世寒声说道“生老病死这都是昊天安排给人类的命运,如果夫子没有离世,自然不需要我们多担心,然则如果夫子离世,我们又该做点什么?”

  王景略觉得老将军的担心有些多余。

  因为,如果那教书先生真的要对大唐不利。

  在御书房,他早已经随手灭了大唐皇帝和大唐御弟。

  但是,他没有。

  “为什么您如此坚持?”

  王景略问道。

  许世眯眼回忆往事,脸上深刻的皱纹就像是被雨水冲涮过的黄土般沟壑毕现,声音微哑说道“因为书院曾经出现过一个轲疯子,但凡是疯子都有可能让整个大唐陷入危局。”

  “无论是这个教书先生,还是宁缺,都有可能是这样的人!”

  说完这句话,老将军剧烈地咳嗽起来,痛苦地咳嗽声回荡在空旷的房间里,就像是战场上渐趋破毁的战鼓发出的声音,过了很长时间他才艰难地重新直起身体。

  ……

  皇宫之内。

  昏迷了一晚上的大唐皇帝李仲易醒了过来。

  他靠坐在榻上,平静的看着下首的弟弟,忽然间,他的眉头痛苦的皱了起来,急忙用手帕掩在唇上把咳嗽堵回胸腹间。

  “皇兄,卫光明和颜瑟大师留下来的一些东西太过重要,总不能流落在宫外。”

  亲王李沛言没有注意到皇帝脸上的痛苦神情,但他认真解说了半天却没有听到榻的方向传来声音,不免有些惴惴不安。

  “既然那个教书先生不能下手。”

  “那对那个小婢女下手也是可以的。”

  “那个小婢女本身也大有古怪。”

  “光明神座在老笔斋与她相处这么久,我总觉得这件事情里透着份诡异。”

  他抬起头来看着皇帝陛下认真说道“皇兄,此次臣弟应西陵之邀入宫传话。”

  “臣弟以为,神殿要召那名小婢女回桃山,似乎并无恶意,据天枢处眼线回报,甚至神殿有意让那名小婢女继承光明神座之位。”

  “那名小婢女是唐人,又是宁缺的侍女,如果日后她真能继承光明大神官之位,对帝国总是有好处的。”

  “总比她跟着一个对大唐意图不明的教书先生好一些。”

  皇帝点点头,神色依旧平静。

  “那也得看宁缺那小子愿不愿意。”

  随后,皇帝挥挥手示意李沛言退下。

  李沛言退下之后,皇帝摊开手心里的手帕一看,上面是鲜红的血。

  皇帝陛下看着那血手帕,又开始不停的咳嗽起来,因为没人在,所以咳嗽声显得格外痛快。

  金黄色的帷幕微荡,皇后娘娘端着药汤走了出来,缓缓坐到他身旁,伸出丰腴的手臂轻拍他的后背,温婉说道“把药喝了吧。”

  大唐宫中这对夫妻,实在是数千年来皇朝帝后里的异数,他们感情深厚无间,自前皇后病逝之后便生活在了一处,再也没有分开。

  如今皇宫里甚至没有别的嫔妃,无论饮食起居都像新婚夫妻那般粘在一处,宫里的太监宫女们早已经习惯帝后之间的相处方式,所以喂药这时节早就已经远远避开。

  皇帝接过药碗,看着碗中黑色的药汤,皱眉说道“喝了这么多年真有些腻了。”

  皇后劝道“这可是院长的吩咐,陛下必须要喝。”

  皇帝无奈叹了口气,接过药汤一饮而尽,然后抓起手帕胡乱擦了擦嘴。

  皇后接过手帕收进袖中,手再从袖里抽出来时,掌间便多了一块青叶糖,动作极娴熟喂进皇帝嘴里,看来这些年她经常做这样的奖励动作。

  皇帝含着清凉的糖块,半侧靠在皇后的怀里,惬意舒服地眯起了眼睛,说道“这种日子真是舒服,给个皇帝做也不换。”

  皇后娘娘噗哧笑出声来,说道“当皇帝了还这般贫嘴。”

  皇帝笑着说道“不能贫嘴?所以我说给个皇帝做也不换。”

  他想起李沛言先前的禀报,神色稍微平复下一些来,缓缓说道“夫子应该快回来了吧。”

  “这一次,朕做了点冲动的事。”

  “夫子想必已经是知道了。”

  “但他还没有出现在长安,那说明事情就不算严重。”

  “其实,朕也不想啊。”

  “只是,多年前,一个卫光明在我大唐搅动风雨。”

  “多年后,又有一个教书先生到了长安。”

  “而这个教书先生偏偏还藏匿了卫光明。”

  “你说让朕怎么能放心得下。”

  皇后娘娘拍着皇帝的后背,悄然说道“陛下,夫子还在,只要夫子还在,大唐就在。”

  皇帝坐直身体,看着她说道“虽说朕对卫光明那老贼恨之入骨,但也有些佩服敬重他的能耐,宁缺那婢女居然有机缘成为他的传人,而且还跟着那教书先生读书,这等际遇实在是令人惊叹,有机会时你召她进宫,看看这小婢女究竟有何特异之处。”

  皇后点头应下,轻声说道“我来安排。”

  皇帝看着她一如往常般温婉的模样,忽然说道“让诸葛自己请辞吧。”

  皇后正在轻拍他的后背,听到这句话右手微僵,天枢处诸葛无仁,向来对她逢迎有加,这在宫里从来都不是秘密。

  但是,今天诸葛无仁去了那座小院。

  她继续拍背,平静说道“知道了。”

  皇帝道“唉,这是朕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昏迷吧。”

  皇后点点头,道“没事的,陛下。”

  皇帝道“有事没事,朕心里清楚。”

  “其实,现在想想,那个教书先生可能真的只是想对朕宣泄一下不满而已。”

  “普通人尚且都有脾气,更何况是一个神秘而不可知的强者。”

  皇后道“陛下,你能这么想,就再好不过了。”

  皇帝笑了笑,笑中充满了苦涩。

  ……

  好几日后。

  叶千秋的书院已经正式开课。

  下午,叶千秋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解读一些关于道家经典中的东西。

  这时,小黑卓尔蹭蹭蹭的从外面跑了回来。

  和叶千秋说道“师父,师父,不好了,老笔斋出事了。”

  叶千秋看着气喘吁吁的小黑,一脸平静道“老笔斋能出什么事。”

  小黑道“刚刚我看见有一大票人,朝着老笔斋去了,把门口围的水泄不通的,好像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叶千秋见状,淡淡一笑,道“你去看看清楚,再回来说话。”

  小黑闻言,只好挠了挠头,又跑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