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荆轲刺秦,部署归山(万更求订阅!)
作者:小白红了      更新:2022-05-16 01:07      字数:10374
  夏末的风,还稍微带着一丝暑气。

  叶千秋听着盖聂诉说着关于宫里那个女人的一切。

  其实,这一切本来和盖聂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只不过,自从前两年盖聂和荆轲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之后。

  盖聂就下意识的去关注宫里的那个女人。

  那个女人叫丽姬。

  叶千秋听完了盖聂的叙述,笑了笑,道“水面本来是平静的,但一旦起风了,涟漪自然也就会出现。”

  “盖聂啊盖聂,你的剑,是守护之剑。”

  “在追随秦王的这么多年里,你尚且没有悟出,你要守护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好好在这里想想吧。”

  盖聂不说话了,他闭上了眼睛。

  脑海之中还回响着叶千秋的话。

  他的剑是守护之剑。

  可他这一生需要守护的东西又是什么?

  有哪些人和事是需要他用剑去守护的?

  河边垂柳款摆、细燕轻剪。

  乱世偏安,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是谁都有资格享受这美好的自然风光。

  叶千秋的气定神闲,让盖聂迅速的进入了悟道的状态当中。

  他一遍又一遍的垂问着自己的内心。

  手中的剑虽然还在,却已经等同于无。

  良久之后,盖聂睁开了眼睛。

  他身上的气息变得更加强大了。

  他突破了。

  从此刻起,他剑心通明,道心通明。

  他明白了自己的内心。

  这时,盖聂朝着叶千秋问道“先生,你认为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叶千秋没有睁眼,直接回道“一个合适的人。”

  盖聂脸上泛起一丝疑惑“合适的人?”

  叶千秋道“没错,华夏一统需要这么一个人出现。”

  “所以,他出现了。”

  盖聂道“从前,您总说天下乱局,一统之势在秦。”

  “可是,秦国这些年,似乎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最起码在我刚刚来秦国的那几年,六国还是有机会的。”

  叶千秋笑道“可是,他们都没有把握住机会,不是吗?”

  盖聂停顿片刻,然后说道“先生,如果有一天,我背叛了秦王,秦王要杀我,您会站在哪一边?”

  叶千秋闻言,睁开了眼睛,看着盖聂,笑了起来。

  盖聂目光灼灼的看着叶千秋。

  叶千秋笑道“我哪边都不站。”

  盖聂道“如果秦王让您出手呢?”

  叶千秋笑道“如果我不愿意,没有人可以让我出手。”

  “如果有人惹恼了我,触犯了我的底线,我会给他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无论是王也好,其他人也罢。”

  “无非是多费点时间,多费点工夫罢了。”

  盖聂听到叶千秋这段话,他的心里顿时感觉到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仿佛眼前这个先生才是真实的先生。

  这些年,先生入秦,为秦王奔走,灭嫪毐叛军,定灭国之策。

  他的身上似乎总是蒙着一层和煦的面纱。

  仿佛,他真的成为了大秦的国师,嬴政的臣子。

  直到现在,盖聂方才有些明白。

  先生之所以是先生,便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变化。

  无论世事怎样变化,他看人对事,总有着自己的那么一套规则。

  就好比他说的那样,无论是何人犯了先生的底线,纵使是王,先生也会毫不犹豫的出手。

  在他和煦的表面之下,还是如剑一般锋利。

  “先生,您觉得秦王变了吗?”

  盖聂朝着叶千秋又问道。

  叶千秋笑了笑,道“人都是会变的。”

  “即便是我也一样。”

  盖聂的脸上露出了疑惑。

  叶千秋笑了笑,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环境的改变,对待人和事的方法,都会发生改变。”

  “很多年前,我是一个很不好惹的人。”

  “无论是从内心,还是从外在。”

  “我的身上都散发着一股咄咄逼人的气息。”

  “后来,我学会了藏心于身,但依旧杀人如麻。”

  “再后来,我变得更加温和,但看到令我不舒服的事情,我依旧会将一切斩的干干净净。”

  盖聂下意识的问道“那现在呢?”

  叶千秋闻言,微微一笑,道“现在?”

  他没有直接回答盖聂的问题,而是站起身来,朝着池水中走去。

  他的脚落在了池水面上,水面仿佛没有感觉到什么异样,没有涟漪四散而去,依旧平静。

  叶千秋站在池水的水面之上,背对着盖聂说道“回去吧,如果真有一天,秦王变成了你厌恶的模样,成为了世人厌恶的对象,由我来将他变回来。”

  “如果变不回来呢?”

  盖聂又问一句。

  叶千秋道“那就让这一切,都随风而逝。”

  盖聂听到这里,眼中泛起精光,随即,他站起身来,朝着叶千秋深深一躬,悄然退去。

  ……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是一年。

  去年,秦国大举兴兵攻打赵国,王翦统率驻扎在上郡的军队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驻军一同进攻赵国。

  赵国武安君李牧和将军司马尚率军顽强抵抗秦军。

  于是,秦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迁面前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

  赵王迁因此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取代他们。

  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迁派人暗地里趁李牧没有防备将他抓住杀害,并撤免司马尚的官职。

  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秦军在短短数日之内,便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至此灭亡。

  赵王迁被俘虏后,秦王嬴政将他流放到房陵的深山之中。

  而赵国的公子嘉在代地又复建了苟延残喘的政权。

  赵国一灭,天下的局势就陡然清晰过来。

  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事实上,邯郸不是被攻破的,而是在秦军的威势之下自己坍塌的。

  面对杨端和大军与李信大军南北夹击,赵国腹地的赵军没有一个像样的大将领军防守邯郸,更兼井陉山主力大败的消息迅速传开,赵军顿时乱得没了章法。

  邯郸被秦国收入囊中之后,嬴政大喜,邀请叶千秋一同前往邯郸。

  叶千秋拒绝了。

  邯郸对于嬴政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地方。

  他是去怀念旧事,也是去一展胸中不忿去了。

  叶千秋自然不会去。

  事实上,灭赵之后。

  叶千秋便更是处于一个深入简出的状态。

  整日在太玄学宫之中修行,和在太乙山上时,没什么区别。

  只是修行的进境,可能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在结成无垢金丹之后,想要更进一步,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办到的,这个时间可能很漫长。

  秦国的这辆战车,已经在一统天下的大道之上越行越远。

  他不用做太多的事情,只需等待即可。

  他在等待秦国内部爆发危局。

  无论是昌平君,还是其他人。

  他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久了。

  ……

  太玄学宫。

  池水一旁,半掩半露的岩石上,身着绯色薄衫的红莲手拈野花斜坐其上,一双欺霜赛雪的玉足在水中轻勾缓荡,玩得煞是开心。

  河边映着她的绝世姿容,端的是明艳异常。

  红莲在太玄学宫也呆了一年多了。

  跟在叶千秋身边修行,对她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她最起码没有完全陷入仇恨的漩涡当中。

  只是这一年多来,没有卫庄的消息,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太高兴的。

  女儿家的爱意终归是只能藏在心底,不能与他人言说。

  这时,已经十一岁的扶苏出现在了水池畔,朝着红莲叫了一声“师姐”。

  红莲没看扶苏,直接道“师父在休息,你坐在这里等一会儿吧。”

  扶苏闻言,也不多问,就坐在水池畔,悄然打坐起来。

  红莲朝着扶苏瞅了一眼,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欺负欺负扶苏,算是她在太玄学宫之中,为数不多的乐趣了。

  这时,远处的楼阁之中,传来了叶千秋的声音。

  “扶苏,进来。”

  扶苏听到叶千秋的话,急忙起身,朝着叶千秋所在的楼阁之中行去。

  片刻后,扶苏看到了师父叶千秋。

  此时,叶千秋身着一身宽大的秋白袍,背对着扶苏。

  扶苏恭敬的朝着叶千秋躬身施礼,然后道“师尊。”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最近昌平君邀你去了几次他府上?”

  扶苏闻言,回道“师尊,昌平君一共邀我去他府上五次。”

  “我只去了两次。”

  叶千秋道“你的身份特殊。”

  “往后昌平君的邀约,你一律不要理会。”

  扶苏已经十一岁了,在叶千秋的教导下,明白了这世上的很多事,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扶苏道“弟子明白。”

  “师尊,我去昌平君府上时,见到了一个人。”

  叶千秋道“什么人?”

  扶苏道“农家侠魁田光。”

  叶千秋微微颔首,道“知道了,今日的功课你还没做,你先下去吧。”

  扶苏闻言,当即躬身退去。

  扶苏离去之后,一道身形在楼阁之中悄然而现。

  “逍遥,密切关注芈启的动向。”

  从赵国归来的逍遥子,又从掩日摇身一变,成为了道家的杰出弟子。

  这段日子以来,叶千秋对于昌平君的监视一直没有停止过。

  甚至,在很久以前,昌平君刚刚做上秦国右丞相之位的时候,他就已经让几名道家暗子进入了昌平君府上。

  芈启还真是没让他失望。

  不仅暗中资助扶持农家,还放走了曾经在咸阳为质的燕丹。

  这一次,芈启已经准备在韩国旧都新郑发起一场暴乱。

  而这场暴乱是由流沙的张良主导,和芈启进行的一场交易。

  如果叶千秋猜的没错的话,待嬴政从邯郸回来之后。

  新郑的暴乱就要发动了。

  ……

  秦国的大军灭掉了赵国之后,没过多久,顺带着连苟延残喘了多时的魏国也一并给灭了。

  到了秦王嬴政二十年的冬天。

  曾经挡在秦国东出大路上的三晋,已经尽数被灭。

  如今之天下,也只剩下了秦、楚、燕、齐四国。

  入冬时节,嬴政从邯郸归来了。

  从邯郸归来的嬴政变得更加忙碌了。

  不过,对于先灭楚国,还是先灭燕国。

  朝野之上有了两种不同的见解。

  有人以为,应该先灭楚国,有人以为应该先扫除燕国。

  王翦统帅灭赵的大军还在赵国境内驻扎,筹划连续攻灭燕国之战事。

  而因为朝野之上的争端,攻燕之事暂缓。

  楚国地大物博,乃是天下大国。

  燕国虽弱,但一直在蠢蠢欲动,暗中扶持在代地称王的赵国公子嘉。

  两者之间如何抉择,成为了嬴政的一块心病。

  于是,这一日,嬴政出了咸阳宫,来到了太玄学宫之中,来请教叶千秋。

  到底是先攻取燕国为好,还是先攻取楚国为好。

  叶千秋所居住的楼阁外。

  叶千秋没事的时候,也会在池水畔钓鱼。

  有时候一钓就是一整天。

  冬天到了。

  天气寒冷,前两日还下了雪。

  嬴政和叶千秋坐在池水边,一人手中握着一根鱼竿。

  鱼竿晃动之间,叶千秋又钓起了一条鱼。

  叶千秋将钓起的鱼又放回了池水里。

  嬴政见状,有些疑惑的朝着叶千秋问道“先生何故要将这鱼再放回池水之中?”

  叶千秋笑道“王上以为,钓鱼最重要的是什么?”

  嬴政闻言,略作沉吟,然后说道“是钓鱼的过程?”

  叶千秋笑了笑,道“王上说的没错。”

  “钓鱼,最值得享受的便是这个过程。”

  “有些事,结果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享受到这个过程。”

  “当鱼儿上钩的那一刻,那种满足感,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嬴政听了,细细思考着。

  不多时,嬴政手中的鱼竿也动了。

  他将咬钩的鱼钓上来之后,然后将鱼儿扔进了一旁的木盆之中。

  “先生以为,目下,我大军当先取楚,还是先取燕?”

  叶千秋笑了笑,道“在我看来,这二者都没什么区别。”

  “无论孰大孰小,都是这池子里的鱼。”

  嬴政闻言,心头豁然开朗。

  他笑道“每次聆听先生教诲,总是能让寡人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叶千秋笑道“王上,听闻新郑发生了暴乱。”

  “昌平君芈启已经向王上请旨前去新郑平乱。”

  “不知可有此事?”

  嬴政点了点头,道“的确有此事。”

  “昨日,寡人才批复了昌平君的奏请。”

  叶千秋道“新郑暴乱一事,另有蹊跷。”

  “昌平君的心思已经不在秦国了。”

  嬴政一听,脸色有些难看,他悠悠说道“幸亏先生提醒的早。”

  “寡人早有防备。”

  叶千秋道“既然他的心已经不在秦国,那便用他为饵,替大秦再做一件事吧。”

  嬴政闻言,眼中一亮,道“先生有何谋划?”

  叶千秋微微一笑,道“将计就计,放他归楚,借芈启破楚,事半功倍。”

  嬴政沉吟片刻,道“先生的意思是让芈启带假消息归楚。”

  叶千秋手中的鱼竿又动了,叶千秋一把将鱼竿提起,然后笑道“也不一定要这样做,更稳妥的是,就是放他归楚之后,找人取而代之,成为“芈启”。”

  “具体计划,由李斯去施行最为妥当。”

  “李斯是楚人,只有楚人才最清楚楚人的弱点。”

  嬴政听完之后,脑海之中,有很多事一下子就清晰起来。

  他脸上露出大喜之色,笑道“寡人得先生相助,犹如周文王得姜太公是也。”

  ……

  夜,昌平君府,大书房之中。

  昌平君芈启正在看着密报。

  他身上流淌着的是楚人的血脉,虽然他在秦多年,但自从其父楚考烈王过世之后,他便一直在暗中联系六国之人和反秦势力。

  从他继任秦相以来,他便知道,早晚有一天,秦国的战车要开向楚国。

  身为楚国王族血脉,他岂能看到楚国倒下秦国的铁蹄之下。

  如今,三晋都已经被秦国灭掉。

  秦国下一步就会将屠刀挥向楚国,眼下的局面,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局面。

  他已经联系好了魏国、韩国的旧世族。

  此次,流沙统领张良暗中起用流沙的势力在新郑发生暴乱,就是他们达成的初步合作。

  如今韩国旧世族的残存私兵已经陆续秘密开进上党山地聚集,以段氏、侠氏、公厘氏三大部族为主力。

  加上流沙统领张良这几年搜寻的门客与散兵游勇,共计六万余人。

  还有昔日魏国信陵君的门人,还有农家的人。

  经过各方会商,已经议定了在明年夏忙之后举事。

  张良制定的复国方略是上中下三策上策仿效代赵,迎回韩王宇在上党立国,恢复韩国国号。

  中策拥立韩国一王族公子为君,相机南下,在楚韩交界处立国。

  下策由三大部族公推一人称王,国号必须为韩,立国之地届时相机确定。

  魏国信陵君旧时门客两千余人,伪称齐人,进入上党成为“韩军”主力相助。

  当年追随信陵君击杀大将晋鄙的朱亥,被张良定为三千敢死之旅的主将,魏国王室通过信陵君门客力量,秘密资助张良二十余万金,并许一支“商旅”车队从魏国敖仓秘密运送粮草北上,绕道旧赵官道从壶关进入上党。

  只要他能前往新郑,顺利平定暴乱,然后再和嬴政奏请前往楚国旧都郢陈安抚旧民。

  这事便算成了。

  想到这里,芈启的脸上泛起了一丝潮红之色。

  他一定会给嬴政一记重拳,要让野心勃勃的嬴政无法再继续吞并天下。

  ……

  就在咸阳城中,暗潮汹涌之时。

  燕国的都城蓟城之中,也在酝酿着一场大风暴。

  这是一座幽静神秘的庄园。

  坐落于蓟城的东南边。

  庄园之中,有一片碧蓝的湖水,一片火红的胡杨林。

  湖水清澈甘甜,历来是燕国王室酿酒坊所在地,所以,就叫做燕酩池。

  如今,酿酒坊已经在庄园里消失很久了。

  这座庄园,如今属于燕国的太子丹。

  此时,在这座庄园之中的书房之内。

  燕丹、荆轲还有农家侠魁田光正在商议着一件大事,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

  数年过去,荆轲的脸上也多了不少风霜,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终究变得冷漠。

  一张目光凛冽、冷峻深沉的脸上浮现出的是恨意。

  燕丹坐在一旁,悄然说道“荆兄弟,此事,你当三思。”

  “若你答应了此事,那无论成与不成,你都再无生还的可能。”

  荆轲的眼前浮现出了曾经青梅竹马丽姬的笑容。

  当年,燕丹前往咸阳为质,他身为燕丹好友,便跟随其一起入秦。

  与此同时,一起进入秦国的,还有他青梅竹马的爱侣丽姬。

  每每想到丽姬之事,荆轲心中的恨意就愈发高涨。

  他恨嬴政,也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要将丽姬带到咸阳去。

  回到燕国的这两年,他无时不刻想着向嬴政报仇。

  嬴政抢了他的女人,必须要付出代价!

  “太子,你无须再劝,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定要做成此事!”

  “纵使是九死亦无悔!”

  荆轲的脸上散发出了执着之色。

  此时,坐在一旁的农家侠魁田光说道“想要做成此事。”

  “首先需要的便是一把绝世利器。”

  荆轲道“这不是问题,我的残虹剑足够锋利。”

  燕丹却是摇头道“残虹作为一把刺客的剑来说,太长了,我这里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

  “也只有匕首短小易藏而不会被发觉。”

  田光继续道“除了绝世利器,第二个便是要准备能够踏上咸阳大殿,并能被秦王亲自召见的大礼。”

  燕丹道“邦国之间,最大的礼物便是土地。”

  “我将与秦国云中郡相邻的全部畜牧之地八百里,献给秦国为礼物,如何?”

  田光摇头道“不行,那是燕国事实上已经不能有效控制的地域,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有诈。”

  “要献地,只能是燕南之地,燕南之地,是燕国易水之北、蓟城之南的最为丰腴的平原丘陵地带。”

  燕丹闻言,脸上露出挣扎之色,随即,他一咬牙,道“也好,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如果能杀了嬴政一切都值得了。”

  田光又道“想要让此事万无一失,除了这两样,还需要一件大礼。”

  燕丹道“什么大礼?”

  “如今秦王正悬赏千两黄金、万户食邑要索樊於期将军的项上人头。”

  “只要能够把樊将军的首级献给秦王,那么必然能顺利获得秦王召见,果能如此,取他性命,便多了许多胜算。”

  田光在一旁分析道。

  燕丹一听,顿时面色有些难看。

  “这不行,樊於期将军走投无路来投我,到了燕国之后,一直致力于操练我军士兵,只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率领大军攻打秦国,报效我燕国。”

  “我若割了他的人头献给嬴政,天下人将会如何看我燕丹?”

  “此事,万万不行。”

  田光看了一眼旁边的荆轲,然后笑道“好,既然太子不答应,那这个大礼便作罢。”

  片刻后,田光和荆轲离开了。

  只留下燕丹一人在书房之中。

  此时,书房之中安静无比。

  四面书墙的上散发着昏黄的气息,燕丹孑然的身影伴着朦胧的月光。

  燕丹面壁,负手而立,神色变得深沉而愁郁,一丝憔悴深锁在他眉宇间。

  他深郁的眼底仿佛依附着和荆轲有些神似的灵魂。

  这时,一个雍容大方的女子进入了书房之中。

  她来到了燕丹的身后,从背后将燕丹牢牢的抱住。

  “夫君,你在想什么?”

  曾经的阴阳家的东君,如今的太子妃焱妃正在感受着燕丹身上的气息。

  他们已经结为夫妇好几年了。

  “自从六指将墨家巨子的位子传给我之后,我就时常觉得愧对于他。”

  “他从前可是极力反对荆轲刺杀嬴政的。”

  “然而,现在此事终究还是要做成了。”

  “夫人,你说如果六指知道了,会如何?”

  燕丹一手轻轻抚着焱妃的手背,悄然说道。

  焱妃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道“夫君,你要做的是大事。”

  “现在你才是墨家巨子。”

  燕丹叹息一声,然后说道“我现在每每闭上眼睛,眼前就会清晰的浮现出一张少年阴骘抑郁的脸庞。”

  “那是嬴政的脸庞,他让我做了很多年的噩梦。”

  “如今,这个噩梦或许就要结束了。”

  焱妃安抚道“夫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燕太子丹不觉深深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嬴政他该死啊!”

  “当年,在新郑城外,我本来可以杀了他!”

  “但是,我念及旧情,没有对他动手。”

  “谁知道他竟然是那般的铁石心肠。”

  “我在秦为质数年,曾经不止一次央求他放我回燕国。”

  “可是,我等到的是什么。”

  “他真的……该死!”

  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安慰一个人受伤的心灵,也可以炽热一个人潜藏的恨意。

  此刻的燕丹脸上,满是怨恨。

  饱经磨难的痕迹早已深深刻划在他眉宇之间,朝朝暮暮,永不褪去。

  此时此际,他对秦王的怨恨就如一把在体内霍霍磨砺的刀。

  刀磨得越发锐利,恨已经深入骨髓。

  刺杀秦王。

  这一惊天之举,多少年来各国王侯将相无不日思夜盼,却无人敢为,但他太子丹是志在必行。

  擒贼先擒王,秦王一死,秦必大乱。

  树倒猢狲散,一时之间无人承继秦王大志,如此一来,秦必乱象频现、一蹶不振,无力再攻打燕国,无能再进行任何杀戮。

  太子丹的眼神中射出破釜沉舟的决心。

  刺秦,更是破秦!

  ……

  数日之后。

  易水河畔。

  残阳如血,北风卷地,波涛汹涌。

  一片白茫茫的人群,肃然挺立。

  以太子丹为首的众人前来给荆轲送行了。

  这些人之中,大多都是荆轲的旧友,还有不少墨家的弟子。

  荆轲心头蓦然涌起一种莫名的悲壮之情。

  荆轲的眼圈泛红,眼角涌出了一丝泪水。

  荆轲一跃下车,对着太子丹与所有的送别者深深一躬。

  太子丹捧起了一尊硕大的铜爵,肃然一躬,送到了荆轲面前。

  荆轲一饮而尽,朝着众人拱手之后,没有说一句话,直接跃上车去,遥遥而去。

  易水河畔,寂静的唯有萧萧风声。

  此时,有筑音传来。

  只见一个气质忧郁高雅,容颜俊美的男子站在河畔,敲响了筑。

  筑音铿锵有力,清脆低回。

  已经乘着马车离去的荆轲听到了筑音,高声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筑音犹如战鼓一般,激荡在易水河畔,久久不曾消失。

  寒风萧萧,江水滔滔,似有无尽悲凉在心头。

  ……

  咸阳,太玄学宫。

  叶千秋看着手中的密报。

  和一旁的逍遥子说道“荆轲出发了。”

  逍遥子一脸唏嘘,道“没想到燕丹竟然这么疯狂。”

  “单凭一个荆轲,纵使荆轲剑术出众,但秦王身旁护卫森严。”

  “除了罗网杀手暗藏,还有影密卫护卫。”

  “更何况,凡外臣觐见秦王,盖聂一定会随行。”

  “燕丹此举是在将自己拉入无尽的深渊呐。”

  叶千秋微微一笑,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可惜六指黑侠不听我的劝,还是让墨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逍遥子道“那此事要不要通知秦王?”

  叶千秋道“不用。”

  “给荆轲一个机会吧。”

  “希望荆轲能让嬴政变得清醒一些。”

  “这几年,他的确有些飘了。”

  逍遥子闻言,倒也不觉叶千秋这话有什么问题。

  如今,天下间的人都对秦王畏惧无比。

  但逍遥子却是知道,纵使世上的人都怕秦王,掌门对秦王依旧是曾经那副模样。

  他明白,掌门之所以支持秦王一统天下,就是为了天下早日归于一统,世上的战火早些平息。

  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秦王灭了三晋之后,志得意满,这几年还是做了不少暴虐之事。

  比如说,到了邯郸之后,曾一举杀了邯郸的不少人。

  如今,在天下间,不少人的眼中,秦王是十足的暴君。

  “掌门,那芈启那边,我们该怎么做?”

  逍遥子又问道。

  叶千秋道“他离开咸阳之前,我会去见他一面,他邀请了我好几次了,我一直没搭理他,趁他离开前,我再去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逍遥子微微颔首。

  ……

  几日后。

  昌平君府。

  昌平君热烈的招待着叶千秋。

  “国师,您可是有日子没来我府上了。”

  “明日,我便要离开咸阳,前往新郑去平息暴乱了。”

  “新郑暴乱持续了快三个月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我此去,恐怕需要不少时日。”

  “往后,恐怕就没什么机会和先生一起坐下来聊天了。”

  叶千秋闻言,淡淡一笑,道“昌平君不必客气。”

  “昌平君此去新郑,定然能将暴乱平息。”

  芈启闻言,举起酒爵来,朝着叶千秋笑道“那就借国师吉言了。”

  二人又客套了一番。

  这时,芈启却是突然朝着叶千秋说道“不知国师对王上定策,先灭楚国如何看?”

  叶千秋闻言,不禁笑道“灭楚之事,乃是朝臣共同商议的结果。”

  “由李信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应当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芈启听了,却是微微一叹,话锋又一转,道“两年多以前,我姑母太后受人所害,险些丧命。”

  “全靠国师妙手回春,才将我姑母太后的性命从鬼门关给拉回来。”

  “本相一直想找个机会谢谢国师。”

  叶千秋平静道“举手之劳,昌平君无须言谢。”

  “只是,为害华阳太后的幕后黑手一直都没有找到。”

  “有些可惜。”

  昌平君脸上没什么特殊的变化,他微微一笑,道“听闻此事王上一直都是让罗网的人在查。”

  “赵高办事不力,实在该罚。”

  “不过,赵高一向受王上维护,便是我等这些朝廷重臣也不敢和人家中车府令大人作对。”

  “国师,往后你可得多多注意这赵高啊。”

  “此人阴狠毒辣,就像那暗地里的毒蛇一般,随时都准备咬人。”

  “国师本事大,但也要小心为上,如果有一天,王上听信了谗言,对国师生了误会,那可就不好了。”

  叶千秋笑道“只要是一心为秦国做事,为一统天下的大业做事,毒蛇也好,狼狗也罢,都有存在的理由。”

  “若是毒蛇、狼狗咬到了人,那就杀了,再换一批便是。”

  “你说对吗?昌平君?”

  芈启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随即哈哈大笑道“国师就是国师,境界就是比我们这等凡夫俗子的高。”

  叶千秋没在芈启这里停留多久,呆了大概不到一个时辰便离开了。

  待叶千秋离去之后。

  芈启来到了大书房之中。

  一个黑影早已经在书房之中等候他。

  “怎么样?试探出什么没有?”

  黑影仿佛没有实质,但声音却是十分清晰。

  芈启的脸上露出凝重之色,道“太玄子此人深不可测,本以为有机会可以将其拉拢到我们这边来,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

  “目下,最紧要的还是我归楚之事。”

  “太玄子本事再大,也不过是局外人。”

  “他根本不知道青龙计划已经启动。”

  “眼下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待将秦军重创之后,再找机会。”

  黑影闻言,悄然说道“那祝你一路顺风。”

  ……

  太玄学宫。

  叶千秋坐在阁楼之中。

  逍遥子坐在叶千秋身旁。

  叶千秋道“你跟着芈启去新郑,待他南下郢都之后,找机会干掉他。”

  “然后假扮他,助李信大军,一举破楚。”

  “到时候,具体如何行动,李斯会和你联系。”

  “去吧,万事小心。”

  逍遥子微微颔首,然后消失在了楼阁之中。

  多年过去,逍遥子的实力也已经有了长足的长进。

  道家的梦蝶之遁,他也早已经学会。

  送走逍遥子的第二天,叶千秋便入章台宫,准备和嬴政辞行,要回太乙山小住一段时日。

  章台宫中。

  嬴政听闻叶千秋要回太乙山。

  稍微一愣,然后也就答应下来。

  如今,朝堂之上,天下之间,很多事都已经步入正轨。

  嬴政要找叶千秋指点迷津的时候也越来越少了。

  叶千秋要回太乙山修行,嬴政自然不会阻拦,只是和叶千秋说道“天下一统之时,先生定要下山来,与寡人一同见证这山河社稷。”

  叶千秋笑着也就答应下来。

  离开咸阳之前,叶千秋又去甘泉宫见了一趟华阳太后。

  三年之期将至。

  华阳太后虽然看起来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但叶千秋知道,她的性命已经走到尽头了。

  华阳太后看到叶千秋来了,很是高兴,不管怎么说,叶千秋于她有救命之恩。

  叶千秋离开之前,和华阳太后说了两句话,让华阳太后的心扉久久不能平静。

  半个月后,华阳太后薨逝在了甘泉宫中。

  ……

  叶千秋这一趟离开咸阳,短期之内,便不打算下山了。

  秦国内部之乱,他都早已经提前做好了布局。

  昌平君芈启注定折戟沉沙。

  逍遥子干掉他,取代他之后,便不会再有芈启叛秦一事,芈姓一族也不会因此而受到牵连。

  扶苏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嬴政的猜疑。

  叶千秋给华阳太后讲了芈启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华阳太后听后,知道芈姓一族得以保存,于是,再无遗憾,撒手人寰而去。

  这一趟回太乙山,叶千秋没有带扶苏。

  他教了扶苏好几年,也该让他学会独立了。

  离开咸阳,叶千秋带上了红莲和紫女。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

  这几年,红莲和紫女没有被仇恨驱逐,安稳的在咸阳生活了几年。

  叶千秋觉得,现在他们已经到了和化身无尘的韩非相见之时。

  ……

  这一日,咸阳城外,车马萧萧。

  盖聂来送叶千秋。

  盖聂道“先生,天下一统没两年了,待天下一统之后,我会到太乙山去拜见先生的。”

  叶千秋淡淡一笑,拍了拍盖聂的肩膀,没有多说什么。

  此时,朝阳正在缓缓从天际边升起。

  叶千秋和红莲、紫女策马奔腾而去,离咸阳城越来越远。

  初晨的光辉洒落在三人的身上,三人的身形渐渐消失不见。

  盖聂站在城门前,怔怔的看着远方,心中突然有一种感觉。

  也许,他和先生再见面时,将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盖聂就站在城门前,一直站着,看着人们进进出出咸阳城。

  当年,他之所以来秦国,是觉得秦国最有实力,可以一统天下,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当他第一眼看到嬴政的时候,就知道嬴政是天生的王者。

  所以,他甘愿成为嬴政的首席剑师,保护了嬴政很多年。

  很多年过去了,他从一个少年剑客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的持剑者。

  而天下也终将归一了,天下间的百姓应该会生活的更好。

  他以前相信嬴政一定会是一个明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他见识了嬴政的另一面,内心深处,已经有了细微的变化。

  良久之后,他正打算回城。

  这时,只见一架车马从渭水河畔快速驶来,上面挂着燕国的旗帜。

  马车的一旁,有一个布袍男子策马而来。

  盖聂目力极好,看清楚了那男子的面容,脸上浮现起一抹苦涩的笑意。

  “荆轲……你终于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