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分配任务
作者:黑风土匪      更新:2022-05-15 18:05      字数:4679
  教育是有体系的,不同的国家有应用不同的体系,不同的时代,教育的体系也各不相同。

  就现在的东汉,朝廷偏安一隅,太学荒废,私学兴盛。

  私学其实就是世家大族创办的一些书院,像颖川书院,鹿门书院什么的都属于私学。

  为什么私学兴盛,是有他的历史原因的,郑宝现在要弄的可不是私学,而是以朝廷名义创办的公学,或者称为国学。

  教育体系也不用伤脑筋,直接照抄就是,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就很好,直接拿过来用。

  至于大学嘛,军事院校要有,农业院校也得有,还有其他技术类院校也得办几所,为大汉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郑宝三下五除二就把学堂的大概规划给写了出来,郭嘉、贾诩、李儒看过之后大呼千古良策,惠及万代。

  如此夸赞,郑宝没当回事儿,九年义务教育嘛,后世的效果摆在那里,错不了。

  “主公,这学制有了,校舍、书籍和教书先生哪里来?”

  体系确定了,还剩下一大堆事物,作为谋士,李儒,贾诩,郭嘉三人不得不去考虑。

  现在常见的书籍都是竹简,携带、保存都不方便,如果要大力推广教育,学生的书籍得先准备好。

  除此之外,师资力量是个问题,总不能走学生了没有老师教不是?

  而且郑宝说了,大学堂结业的学生,朝廷可以封官的,这还得在朝会上确定,得天子点头才行。

  虽说郑宝的决定,刘协不一定敢否定,但该有的过场还得有不是。

  “三位勿慌,建业城里,我早就规划好了学堂的区域,校舍就在那片区域里面建,至于书籍和师资,这事儿记不得,不过只要给我几个月的时间,应该可以搞定。”

  郑宝说道:“现在你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大汉子民们,心甘情愿的把孩子送进学堂读书,从六岁开始,一直到十五六岁都是必须上学的阶段。”

  “这个简单,主公不是说了,大学结业的学子可以封官,就凭这个,绝大多数人都会把孩子送进学堂。”

  郭嘉说道:“进学堂读书,可以光宗耀祖,不读不就是放弃机会吗?”

  “奉孝说的不错。”李儒接着说道:“学堂准备就绪后,可以用主公的名义发布一篇招生令,劝孩童入学。”

  “这事儿不急,还是先解决校舍的问题吧。”郑宝道:“先在建业试点,看效果再决定要不要全国施行。”

  “主公,何为试点?”

  贾诩问道。

  他和李儒刚入郑宝麾下,郑宝时不时蹦出的新词儿,有些逃的能理解,有的则需要郑宝解释。

  “试点嘛,就是先在一个地方推行新的政策或者法令,看看效果如何,方便我等根本效果去调整施行的政策和法令,如此,朝廷颁布的法令方能更符合实际。”

  郑宝稍微一解释,贾诩李儒便明白了,

  “主公英明!!”

  两人马屁奉上。

  “什么英明不英明,我们先分配任务。”

  郑宝道:“首先是学堂的修建,这事情就交给奉孝,认识你的人多,你去安排人,会方便很多。”

  “喏!”郭嘉领命。

  他很早就是郑宝麾下谋士,有大将军第一军师之称,整个扬州,有点身份的人,都认识他。

  修建校舍,郭嘉可以直接找朝廷的官员协调,效率的确会快很多。

  “文优先生。”郑宝点名。

  “在。”李儒出列,。他知道自己的任务来了。

  “你负责协助我编写教材,以及书籍的制作。”郑宝道。

  “喏!”

  李儒激动的下拜,编写教材,大将军这是要他名传天下啊,这美差,不下拜一下不足以体现他对大将军的敬意。

  “文和先生。”

  郑宝看向贾诩道:“你也知道郭奉孝是个懒散的性子,让他掌管情报机构,一直牢骚不断,既然先生来了,跟他交接一番,以后我扬州的幕后大掌柜,便是麻烦你了。”

  贾诩听完一愣,让他掌管情报机构?

  他初来乍到啊,要不要这么快速?

  试探吗?

  不像啊,这不是大将军的风格。

  “文和,你快答应吧,我不适合干那种见不得人的事儿……”郭嘉笑眯眯的说道。

  本来挺感动的贾诩,听了郭嘉的话就不乐意了,什么叫他不适合,难道我天生适合干那种见不得人的事儿?

  什么话!这的是。

  “文和,别听他瞎说,我郑宝做事,向来光明磊落,哪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最多就探探情报,暗中杀人救人罢了,也没什么困难。”郑宝说道。

  好吧,主公都这么说了,贾诩只能躬身领命。

  还别说,像他这种习惯隐身在后的人,正适合干刺探暗杀之类的情报工作。

  “好了,事情交代完毕!”

  郑宝起身,向三人抱拳:“三位都是当世大能,学堂的事要尽心,其他的事情也别落下,今虽坐领三州之地,仍然有强敌环饲,不可察。”

  “主公放心,必当竭心尽力!”三人回礼,表示一定好好干。

  ……

  三个月后。

  ……

  建业城是一座新城,到处在搞建设,在城北,有一片跟周围风格不同的建筑正在以一种夸张的速度建造着。

  在这里做工的人,技术都很好,报酬都很高,而且全都经过大将军府的严格筛查,身份都是清白的。

  做到现在,他们依然不知道自己建造的建筑是干什么用的,图纸是大将军给的,反正风格挺奇怪,建了一部分之后,看久了就挺顺眼。

  最为奇怪的是,监工让他们做了许多带抽屉的桌子和长条椅子,据说这东西是还成套的。

  总之他们做过太多奇怪的东西,已经见怪不怪了。

  城北在建的,是郑宝规划的建业学堂,这座矗立在皇城旁边的学堂占地面积很大,比大将军的范围都大,包含了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里面有好几个大操场,道路纵横交错,路边绿树成荫,风景极好。

  “主公,感觉如何?”

  “还不错,去前面看看。”

  郭嘉陪着郑宝走在学堂的路上,建业学堂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耗费材料钱粮无数,在工匠们日以继夜的赶工下,还有一个月就可以交付了。

  “主公,属下这边基本完工,您那边准备得如何了?”郭嘉问道。

  郭嘉负责修建学堂,三个月的内调动几百工匠,大几千民夫,还有朝廷有关人员全力配合,才有这个效率。

  所以他不清楚,郑宝和李儒两个人这三个月一起编写教材,到底能编出多少来,还有书籍都准备了多少。

  “教材早已确定并编纂完成,府里已经安排人手印刷了,你这里完工,我那里也就差不多了。”

  郑宝笑道。

  “印刷??”

  郭嘉因为要监工,加上这几个月没有别的事情发生,所以很少去大将军府,并不清楚郑宝做了些什么。

  乍一听到印刷这个新词,一时不知道是什么,于是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何为印刷?”

  “走,带你长见识!”

  郑宝得意道。

  很快两人来到大将军府深处,一座普普通通的院子里,不少将军府家仆进进出出,手里还捧着厚厚一叠课本。

  郭嘉随手拿了一本,看到书本的材质,惊呼道:“这竟然是纸张?为何如此光滑白净?这上面的字……”

  看到书本上的字有些奇怪,郭嘉又顺手拿了一本,两相对比发现,两本书上面的字居然一模一样。

  “主公,这是如何做到的?”

  郭嘉惊讶地问道。

  能让郭嘉这样的大才吃惊,郑宝非常得意,这是他搜刮了记忆中的方法,把造纸术的改进方法和活字印刷术提前搞了出来。

  现在大将军府就是一座印书局,建业学堂的课本,以及所用到的纸张,都是在大将军府里面生产。

  “进入看看,你就知道了。”

  带着郭嘉进入印书的房间,看到有人在排版,有人在刷墨,一张张白纸被印上内容,郭嘉眼中精光爆闪。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玩抄写一本书,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现在郭嘉看到的是,一本儿童启蒙用的三字经不要一刻钟就印出来了。

  而且郑宝为了加快效率,印刷分成好多小组,每个小组只印一面,如此重复不断,一天就能印出好多本术来。

  “这是谁想出来的办法,简直神人也!”

  郭嘉由衷的夸赞道。

  “自然是主公发明的。”一旁的李儒笑道。

  跟着郑宝编纂教材三个月,后面又负责印刷书籍,李儒对郑宝是敬若神人,这两种发明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儒自诩才智超群,却没能想到这些。

  “主公,纸张如此白净,造价很高吧?用这个印书,成本会不会太高了?”

  郭嘉关心道。

  他看到书本用的纸,质量都很好,潜意识里觉得造价会很高。

  “这纸张的原料很常见,都是一些价值不高的东西,用来印书刚好。”郑宝说道。

  “如此甚好,主公之功业,当流芳千古啊。”郭嘉赞道。

  “这三字经,可是用来给刚入学的孩童启蒙的?”郭嘉又问道。

  “没错,读书得先认识字,孩童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学,往后还有弟子规,论语,春秋,战国策等等经典著作。”

  郑宝道。

  小学堂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什么都不知道,需要从最简单的三字经开始学习认字,认字的过程会比较漫长,当然与教育比起来,认字就特别简单,花的时间也不会太多。

  四年级之前,识字是主要目的,四年级之后,除了认字还得教一些算数,武术基础什么的。

  郑宝和李儒编纂的教材,遵循一个由浅入深的原则,入门很快,让学生在成就感满满的状态中学到东西。

  郭嘉看了小学堂六年所有的教材,对郑宝和李儒的佩服是无以复加。

  按照这些内容,一个孩童如果学完这些,已经能做许多事情了。

  “主公,教材够了吗?”

  郭嘉问道。

  “够了,能确保开学时,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这种材质的书籍,比竹简方便,无论是查阅还是携带。”

  郑宝笑道。

  纸张装订的课本,就是比竹简方便快捷,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看了一个盛世啊……”郭嘉感慨道。

  “我也一样。”李儒道。

  “一起为盛世而努力吧。”郑宝道:“多余出来的纸张,我准备交给糜竺去打理,应该能为朝廷赚到不少钱。”

  打仗的时候,郑宝花钱如流水,军士的饷钱和抚恤,粮草运送,军械制定,都需要花钱,糜竺找他诉苦不是一次两次。

  既然改良了造纸术,除了给学生免费用之外,郑宝当希望能给自己增加一些收入,毕竟纸张在书写上,甩了竹简十八条街,很多地方都用的到。

  糜竺来到大将军府,看到进进出出捧着书籍的人,眼睛都直了。

  从老本行的角度去看,他看到财富。没错,就是财富。

  这么白净的纸张,能印书籍课本,也能印刷其他的书。

  凡事世家大族,谁家没有一个书库,用来藏书?如果把竹简的内容全都转移到纸张上面,不仅方便阅读,还节约地方。

  “主公,您找我。”

  来到郑宝面前,糜竺躬身行礼。

  “没错,纸张和印书,你看出什么门道你没有,能不能赚钱,与烧刀酒比,如何?”

  郑宝问道。

  “烧刀酒虽好,但毕竟是酒,有替代品,而这纸张和印书,天下只此一处,自然能赚钱的,而且能赚大钱。”

  糜竺信心满满的说道。

  进来看到大将军府的盛况时,糜竺已经想到了好几种商业计划,只要这事儿归他管,不愁赚不到钱。

  “主公,这里一天能生产多少纸张,能印多少书?”糜竺问道。

  产能是多少,这个得知道,因为他得根据产量和成本来估价。

  “这里产量不高,差不多只够学堂的学生使用。”郑宝说道:“你去准备一下,把造纸和印刷搬出去,弄成一个工场,把工序分开,增加人手,从而加快效率……”

  糜竺对商业比较在行,说道提升效率,郑宝一提点,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