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官窑
作者:泱泱大明      更新:2022-05-14 03:27      字数:2574
  朱亨嘉撵着屯齐的屁股,一口气收复了九江府、南康府全境,兵逼饶州府。

  兵败神速,打老了仗的他,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笑吟吟地环视诸将:“哪位将军做先锋,去取饶州?”

  “末将愿往”,两个声音同时响起。

  一瞅,原来是武昌伯马进忠和总兵惠之观。

  马、惠二人,皆是刚从长沙赶过来。马进忠是原义军出身的将领,归顺后屡立战功,颇为骁勇;惠之观原来是清军副将,归降后,在武昌、九江等战役中立了些军功,升为总兵。

  其实,惠之观之所以能升总兵,主要是因为那一声“好”。

  当年,朱亨嘉打了大胜仗,登黄鹤楼,准备作词。结果还没动笔,惠某人就高吼了一声“好”。这种有预见性的马屁,让监国靖王龙颜大悦,升官自然便快。

  朱亨嘉瞅着惠之观,乐了。湖口之战,明军伤亡了五千人,却收伏了降兵一万,从降兵中挑选精锐,补充完战损后,他将余下的降兵皆拨于惠之观指挥。结果,这一路打下来,惠之观的部下已经增加到了一万五千人。

  朱亨嘉本想派马进忠去,毕竟马进忠部战斗力强些。

  不料马进忠却讥笑惠之观道:“汝一个降将,做先锋,莫丢了大明的脸”。

  惠之观羞愧难当,以头抢地,居然磕出血来,“末将自归顺以来,对大明忠心耿耿,求监国给末将一个机会”。

  朱亨嘉见惠之观头都磕出了血,觉得不能寒了降将的心,今后,降军会越来越多,这可是一股重要的力量。

  遂扶起惠之观道:“先锋者,关系着大明的形象。惠卿若做先锋,当严明军纪,不得拿百姓一针一线”。

  惠之观大喜,“监国放心,臣一定令镇抚严格执行军纪,有敢擅拿百姓一针一线者,严惩不贷!”

  ??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朕惟治世文戡甘肃总兵张勇,公忠体国,屡立战功。特授尔三等阿达哈哈番,着令调往五省经略洪承畴处听用。命尔戡平叛逆、以慰朕心。钦哉特谕。

  制诰

  顺治八年十月六日

  之宝

  ??

  张勇接完旨,西安三边总督孟乔芳笑呵呵地将他唤到身边,“非熊,汝飞黄腾达的机会到了,须得好生为朝廷效力,以报君父圣德”。

  “督宪栽培之恩,末将粉身难报”。

  孟乔芳一笑,“你我之间就不必来这些虚礼了,速速点验兵马,赶往南直隶。莫让皇上着急”。

  河西绿营刚刚镇压了米喇印、丁国栋回民起义,士气正旺。张勇点了南一魁、赵光瑞、佟透、王进宝诸将两万兵马,赶赴南直隶。

  ??

  恵之观召集刚刚投降明军的参将康时升、游击马泗汗,训话道:“本帅不管尔等以前是何方牛鬼蛇神,降了吾大明,便得守吾大明的军规。畏战不前者,斩;劫掠民财者,亦斩。监国令本帅为先锋,汝二人整顿兵马,随本帅出征,若敢怠慢,军法无情”。

  二将神色一凛,“末将领命”。

  说也奇怪,这些降将降兵,一旦归顺了新主人,战斗力立即提升了数倍。直追得老主子屯齐的八旗兵,一口气逃到了浙赣边境。最惨的是清鄱阳湖水师,人可以逃,船却没法逃,只好一把火烧掉战船,水师变成了陆师。

  江西明军逼近浙西,令清浙闽总督陈锦大惊。

  本来浙江战场,清军拥有人数优势,他又得到了固山额真金砺、刘之源的两万汉军旗援兵,正畴躇满志地准备一举荡平浙东明军。不料后院起火,只得令金砺、刘之源的汉军旗援救屯齐。

  屯齐得了这两万生力军,恢复了点信心,拼凑了五万兵马,沿浙赣边界的三清山、玉山、平洋山一线防御。

  ??

  二十万大军,无边无际,先锋已攻克了广信府治上饶县,朱亨嘉的大军才走到饶州府浮梁县。

  他心里十分惊奇,没想到自己用降将做先锋,他们的行军速度居然如此之快,都攻下上饶了。急忙谕令惠之观在上饶等待自己的大军,不可轻敌冒进。

  这一日中午,朱亨嘉来到了一个大镇子,说是镇,却比得上一般的县。

  “此地何名?”

  “禀监国,此地名唤景德镇”。

  “景德镇?”

  朱亨嘉一楞,下令在此地扎营,明日再行军。来到了瓷都,岂可不见识一下精美的瓷器?

  一见朱亨嘉中午就在景德镇扎营,心腹大太监马欢喜立即体会了圣意,找来向导,带朱亨嘉游览了一下湖田村景德镇御器厂(官窑)。

  湖田古窑说是官窑,其实大明中期已经废弃。

  明孝宗朱祐樘是个好皇帝,勤政爱民、生活检朴,太检朴很了,连瓷器都舍不得烧,下旨曰:“天寒军士久劳,工役及烧造内官骚扰地方,诚宜停止,江西烧造磁器,内官不必差”。到崇祯帝时,更是可怜,龙袍都穿旧的,又怎么舍得花银子,烧这些御制瓷器呢?所以,官窑只好停了。

  顺治帝品位高,占了江西后,倒是派了些窑官,打算恢复景德镇御器厂生产。可惜,刚刚准备开工,便被朱亨嘉的大军打跑了。

  现如今,景德镇真正红火的,是各种各样的私窑,很多以前都是官窑的窑户。

  “监国,这位便是御窑厂的陶把桩”,马欢喜带着一个黑黑瘦瘦的老头儿来到了朱亨嘉面前”。

  “草民叩见监国靖王殿下”。

  “平身。老人家不必多礼,领孤四处看看便好”。

  不看无所谓,一看眼花了。

  斗彩、五彩、青花、孔雀绿釉青花、青花釉里红、祭红、祭蓝、紫金釉、黄釉、白釉、白釉刻填绿龙、豆青釉、仿哥、仿钧??各种色泽的瓷器无不精美。

  “老人家,为何景德镇的瓷器有如此多的色彩啊?”

  “禀监国,官窑主要是依圣意所烧。宣德帝喜好青花,青花瓷俱佳;景泰帝喜欢珐琅器,景泰蓝便烧得多;成化帝爱彩瓷,斗彩闻名一时??”

  哦,原来如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古人诚不我欺!

  “老人家,烧一件瓷器要多少道工序啊?”

  “禀监国,从做胚,到烧窑成瓷,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最简单也要十一道”。

  乖乖,不容易啊!难怪景德镇能出精品!

  朱亨嘉又逛了逛,忽然看见御窑厂后有一个高高的土山,山上隐约可见碎瓷片。

  “此山是做什么的?”

  “禀监国,朝廷有严格的瓷器挑选标准,稍有瑕疵便打碎掩埋。日子久了,碎瓷成山”。

  天!这得打碎多少瓷器!

  欣赏过了官窑,朱亨嘉大开眼界。回营,准备继续行军。

  他没有料到,自己不过是欣赏了一会瓷器,顺便弘扬一下传统文化,便被大臣们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