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何为朋党
作者:丈量几寸心      更新:2022-05-10 23:33      字数:2389
  杜牧听到岳风的话,一脸难以置信地望着岳风,几乎是震惊地道:“什么!你……贤弟说得是真的?”

  一时之间,他竟像是忘了已经和岳风结拜。

  看到杜牧吃惊的神色,岳风颇有些尴尬地解释道:“兄长有所不知,小弟当年失散在外,也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记忆全失,此次到了洛阳,幸遇家父到洛阳任职,被府中管家给认了出来,若不是小弟脚底有一块明显的梅花印记,小弟也还不知道家父竟然就是裴晋公。”

  他只好添加了一点小故事,然后将在洛阳发生的事说了出来。

  半真半假,杜牧接受起来,也没有什么障碍。

  不过,杜牧依旧吃惊道:“既然贤弟已经与晋公相认,为何不以裴议的名字在长安行走,而要用岳风?”

  这个问题,岳风早就料想到杜牧要问,他微笑道:“一来小弟心中确实半点记忆没有,一时难以接受,二来我这些年漂泊在外,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相认之时,我只想一个人过着富足的生活,不想沾染俗世之事,用裴议这个名字,难以剥离尘世。”

  听到这里,杜牧更加觉得奇怪,又问道:“既然如此,那贤弟又为何来了长安?长安可是大唐俗事最多的地方。”

  他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嘴上说着习惯了自由自在的人,竟然会跑到长安来胸怀天下。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岳风无奈地笑了一笑,叹息道:“想必兄长也知道,家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一心想让小弟走正途!小弟也在一次谈条件的时候,坠入了家父的圈套,这才创办了育才书店。”

  说到这里,他叹息一声,又道:“而这育才书店一开,小弟再想逃出尘世,已是难以抽身了!所以,才会到长安来,将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裴度虽然说间接地促成了他开书店的想法,但是总归来说,还是他自己受到了启发。

  而且到了长安之后,他也不再有此前那样消极避世的心态。

  他开始寻求改变历史走向的新策略。

  而一切的依托,也恰好就是他创办的育才书店。

  “想必晋公得知贤弟如今得陛下赏识,必然是十分欣慰的。”杜牧微笑道。

  对于裴度,他是打心底的尊敬。

  甚至可以说,裴度就是他的榜样。

  裴度和他一样,虽然出身河东裴氏,但是裴度自小的家境,并不是很好。

  裴度有了如今的成就,完全是靠了自己科举入仕,凭着满腹的文韬武略,博来了当今大唐最高的功名伟业。

  得知岳风是裴度的儿子,而且岳风还凭着一己之力,获得了皇帝的赏识。

  他对裴度,更加敬重了。

  岳风苦笑道:“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家父还一心想让我参加明年的春闱呢!”

  杜牧微笑道:“就凭贤弟胸中的济世情怀,以及满腹的才学,要想中个进士,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在他看来,岳风能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的诗句,想必是满腹才情。

  但他却并不知道,岳风近来虽然恶补了很多典籍文章,可是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过来的人,仅仅一两年的时间,要想去参加科举,还博得功名,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岳风对于中举这个事,从来也没有幻想过。

  他微笑道:“这件事,还说不准呢!如果陛下真的让小弟管理天下印书之事,或许不走科举这条路,也是可行的。”

  “贤弟不说,愚兄倒差一点把这件事忘了。如今陛下对贤弟如此赏识,而这育才书店如今也算是誉满长安洛阳,印书之事,不交由贤弟打理,又该由谁来管呢?”杜牧赞同道。

  说实话,他现在都有一点羡慕岳风。

  羡慕岳风有一个天下人都尊敬的父亲,还有一个即将让天下人都受惠的育才书店。

  而且现如今年纪轻轻,就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这样的条件,无论是放在哪一个人的面前,都足以令人羡慕。

  更何况是在他这样一个怀才不遇了七年之久的人面前。

  更重要的是,现如今,他虽然也凭着几篇文章,获得了皇帝的关注,但是皇帝会对他任以何职,会不会对他委以重任,还是一个未知数。

  岳风微笑道:“希望如此吧。”

  话音刚落,他又道:“今日是兄长与小弟义结金兰的大好日子,我们不妨到紫江楼去畅饮庆祝一番!”

  杜牧闻言,微笑道:“既然贤弟有此雅意,愚兄怎敢失陪。”

  “正好现在时辰也不早了,咱们这就动身吧。”岳风连忙提议道。

  “贤弟请。”

  说话间,杜牧和岳风两人就一起赶往了紫江楼。

  这一夜,两人推杯换盏,敞开怀抱地大喝了一场。

  不过岳风的酒量,与杜牧这个“风流才子”相比,还是逊色了不少。

  当他已经微醺荡漾的时候,杜牧还十分清醒。

  看到岳风的罪样,杜牧忽然好奇地问道:“不知贤弟今日献给陛下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岳风闻言,借着酒劲,笑道:“其实小弟送给陛下的东西,只不过是削弱宦官兵权的实施方案,以及解决朝廷朋党问题的具体方法。”

  他虽然微醺,但是头脑还是十分清醒。

  不论杜牧问这个问题,只是好奇,还是带着一些其他的目的,他都不在乎。

  他相信杜牧,也愿意将杜牧想知道的一切说出来。

  因为他能写出这些,本来就有杜牧的一份功劳。

  如果没有读过杜牧的那些文章,他哪里能写出那些切中要害的实施方案。

  “削弱宦官兵权,解决朝廷朋党,不知贤弟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杜牧继续问道。

  在他看来,这两个问题,都不是简单就能解决的,尤其是后者。

  朋党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

  但却从未被真正解决过。

  朋党二字,就是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朋党?朋党究竟是好还是坏?

  就如今朝廷所谓的朋党来看,他们做的那些事,又有几件不是为了大唐的天下?

  他们的争斗,又损害了多少朝廷的利益?

  这些,本就是一个难以划清界限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谈解决方法,岂不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