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义结金兰
作者:丈量几寸心      更新:2022-05-10 23:33      字数:2430
  “现在也只能做到如此地步了。”李昂颇为无奈的点头道。

  一个皇帝,对一个有才的臣子,竟然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去保护。

  着实是一种悲哀。

  可是这种悲哀,偏偏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他仍然无力去改变。

  想着想着,他的心情忽然变得低落了起来。

  他转过头望了望窗外的天空,忽然道:“好了,天色不早了,朕今日得二位爱卿,心中甚慰!以后朕会时常向二位爱卿问询,还望二位爱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切以大唐天下为重。”

  “臣敢不竭忠报国,为陛下分忧!”杜牧连忙回应道。

  “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竭尽所能,恢复我大唐盛世!”岳风也一本正经地回应道。

  “好!很好!那今日之会,就到此为止,二位爱卿先回去吧,朕稍后离开。”李昂正色道。

  就是此时此刻,他依然在考虑如何保护他的行踪,让岳风和杜牧两人与他相见的事,不扩散出去。

  现在,他做事已经比以前谨慎很多了。

  岳风和杜牧闻言,也不敢迟疑,连忙拱手道:“臣告退。”

  说罢,两人快步退出了房间,一刻也不敢停留,就下了楼梯,出了茶楼,径直回到了育才书店。

  一走进育才书店,两人十分有默契的同时走进了柜台后面的后院。

  到了会客室之中,杜牧抢先拱手拜道:“子风大恩大德,杜某铭感于心,在此拜谢了!以后子风但有所吩咐,杜某就算赴汤蹈火,也一定在所不辞!”

  现年已经三十三岁的杜牧,盼着皇帝赏识的那一天,已经盼了十几年。

  看着从兄杜悰又是当驸马,又是出任节帅,他的心里羡慕,却又不服。

  他自认一点也不必杜悰差,甚至不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武略上,他都比杜悰要略胜一筹。

  他唯一比不上的一点,那就是杜悰比他早生了好些年,遇上了宪宗皇帝慧眼识英。

  他自信,如果他和杜悰一样的年纪,宪宗皇帝当年看上的,一定会是他。

  只不过,一切没有如果。

  心高气傲的他,在出仕的第一年,就遇到了刘蕡这个不世出的才子。

  而当年血气方刚的他,也抑制不住一颗惜才的心,选择了与刘蕡站在一起。

  可是就是那一次站位的选择错误,使得他的仕途,平白无故多了一些坎坷。

  他甚至已经料到,他这一生,恐怕就将受此影响,再也难以达到从兄杜悰的高度。

  更不用说超越杜悰,成为大唐的宰相。

  所以,岳风的帮助,对他来说,实在太过重要。

  就算说成是对他有再造之恩,也不为过。

  岳风微笑道:“与其说牧之兄要感谢岳某,倒不如说岳某要感谢牧之兄。若不是牧之兄文章为圣上所见,岳某又怎么能得见天颜?又怎么会有实现理想的机会?”

  这个时候,他一点也不自以为帮助了杜牧,就得意自满。

  他努力让杜牧认为两人之间是互相帮助的平等关系。

  只有这样,他们的关系,才会由普通的朋友,变成是知心的好友。

  杜牧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当然看出了岳风的用意。

  对于岳风释放的这些善意,他也感到十分欣喜。

  他正色道:“子风不必过谦,若不是子风当初提出要将我写的文章刊印出来,恐怕十数年后,陛下也不知道杜牧会有这些心思。说不定,陛下也和世间的人一样,只以为我杜牧是一个只会吟诗唱和的文士。而且就凭子风这育才书店的名声,就算没有我的那些文章,要想得见天颜,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其实他并不知道,岳风见到李昂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因为他的文章。

  他的文章,不过是一个契机而已。

  而且李昂也是因为去见岳风,才顺便发现了他的文章。

  这一切,岳风虽然心知肚明,但是却并不打算说出来。

  岳风微笑道:“听牧之兄的意思,看来对岳某这个人,还是挺看得上的。岳某不揣冒昧,有个不情之请,希望牧之兄能够答应。”

  他忽然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开始试探着杜牧。

  杜牧正色道:“方才杜某已经说过,只要子风吩咐,就算是赴汤蹈火,杜某也在所不辞。子风有什么要杜某去做的,尽管说就是了。”

  他虽然不知道岳风想的是什么,但是心里面对岳风已经有了正面的肯定,在他看来,岳风提出的要求,绝对是他能够办到,而且绝不会逾矩。

  岳风见杜牧答应得如此爽快,连忙道:“岳某以前读牧之兄诗词文章的时候,便心生钦慕,近来接触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牧之兄更是钦佩有加,所以岳某斗胆,想与牧之兄义结金兰,成兄弟之好,不知牧之兄意下如何?”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对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千古佳话十分向往。

  如果能和杜牧结成异姓兄弟,他想想就能激动得跳起来。

  所以,他在这个时候,向杜牧提出了请求。

  杜牧闻言,一时愣住了,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如果牧之兄不愿意,那就当岳某没有说过,以后咱们还是以朋友论交就是。”岳风见杜牧神色不对,颇为失落地道。

  听到这句话,杜牧登时惊醒过来,他连忙道:“子风这是说得什么话!你能如此看得起杜某,杜某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不愿意呢!”

  “牧之兄果真愿意?”岳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道。

  他现在可不是用的“裴议”这个名字,岳风二字,名不见经传,又不是什么名门世家之子。

  像杜牧这样出身名门,极为看重身份的人,对他假以颜色,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现在能答应他的结拜请求,那绝对是大唐世家里破天荒的头一遭。

  杜牧见状,不禁笑道:“那是自然,不过只限今日,过时可就不候了!”

  岳风连忙道:“那事不宜迟,我这就让人准备香炉,牧之兄与我焚香起誓。”

  在大唐,香炉本是每家每户必备之物。

  所以岳风一生令下,香案、香炉很快就摆到了客厅之中。

  除此之外,他还专门请出了孔子之像。

  两人一人手持三炷香,朝着孔子拜了三拜。

  岳风口中念着:“至圣先师在上,弟子岳风、杜牧,在此皆为异姓兄弟,从此情同手足,相互扶持,共建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