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运筹帷幄
作者:春夜禾      更新:2022-05-10 08:42      字数:4049
  阿德莱德继续着“这城墙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保护阿什基伦的陆地一侧。

  “在靠海那一面,则有一个天然的高耸悬崖保护它。

  “这悬崖上有一道豁口,连通着城市和港口,他们在那里也修筑了厚实的城门。

  “由于城墙太厚,他们的城门简直就是一个有着石砌桶形穹窿的隧道。”

  罗杰问道“那他们防守的兵力多不多?强不强?”

  阿德莱德说“他们的士兵并不强,在野外,即使人数数倍于我们,也不是基督徒战士的对手。

  “但他们守城的时候,是全民皆兵的,那里面的居民都是铁了心地反对基督徒的。

  “甚至连城里的犹太人都帮着伊兰斯人对抗基督徒。

  “鲍德温各种攻城手段都试过了,就是打不下来。

  “围困也没用,阿什基伦拥有这里最大、最优良的海港,足够他们从埃及获得补给和物资。

  “他们的海军,或者说,根本就是海盗,并不弱小,平日里还会出来掠夺过往的基督徒商船。

  “而陆地上围困的时间一长,埃及人的援军就过来了。

  “同时,北面提尔城的萨拉森人也会乘机冲出来,劫掠往来的朝圣者。

  “鲍德温当时被这一南一北两个埃及人的城市搞得头疼无比。

  “于是他采取了骚扰的手段,每年收获季节,就去阿什基伦城外搞破坏,砍伐他们的果树,焚烧他们的农作物。

  “这种措施极大地削弱了阿什基伦人,但也让他们对我们痛恨无比。”

  罗杰对阿德莱德所述,鲍德温的骚扰战术很感兴趣,他说

  “这么说来,阿什基伦城里的粮食储备应该不会很富裕。

  “埃及人的20多万大军过来,很可能会不够吃。”

  但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推论,他说

  “不对,埃及人既然想到预定贝都因人的牲畜作为军粮,不可能不提前在阿什基伦城里储备粮食。

  “他们的尼罗河三角洲本就是著名的粮仓,富饶得很。

  “而从亚历山大港海运粮食到阿什基伦也不远。

  “妈妈,阿什基伦城里有没有我们的密探?”

  阿德莱德说“当然有,要不然我怎么会对他们知道得那么清楚。”

  罗杰又问“有没有关于埃及人通过海路输送粮食给阿什基伦城的报告?”

  阿德莱德说“一直都有,自打鲍德温实施骚扰战术后,阿什基伦城就是靠着埃及人的粮食支援坚持下来的。”

  罗杰焦急地问“我是说,最近有没有特别大量的粮食存入的情报。”

  阿德莱德在书橱里翻了翻,找出一份情报,她说

  “你说的应该是这个,埃及人的主力舰队,也就是被你消灭的那支船队,在阿什基伦城停靠过,他们卸下了海量的谷物。”

  罗杰捂着额头,他想,埃及人果然是不缺粮食的。

  就算自己抢了他们预先准备的牲畜,最多也就是让他们少吃点肉而已。

  他们还可以在阿什基伦吃面包,而这也是他们的主食。

  罗杰想,或许自己应该先打下阿什基伦。

  但估计常规攻城手段是没用的,鲍德温不是蠢货,他打不下来,换成自己,估计也是不行的。

  然而想要炸毁50米厚的城墙,可不是一点点黑火药能做到的。

  自己手头的黑火药已经不多了,固然还可以生产,但要到达那个量,需要很多时间。

  埃及人已经来了,他们不会留多少时间给自己。

  罗杰盯着代表阿什基伦的黑点,他想,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在他们手里,这城没法打。

  他想,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埃及人入驻阿什基伦,然后以此为根据地进攻耶路撒冷城吗?

  或者死守耶路撒冷城?

  不,罗杰否定了这个想法。

  虽然他对自己守城的能力很有信心,但根据他对这个动荡国度的了解,死守耶路撒冷城,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整个耶路撒冷王国的统治,是占人口少数的基督徒,依靠武力,强行压制、奴役统治区域里的萨拉森人、突厥人以及其他的民族。

  而基督徒贵族一贯的所作所为,和自己前世记忆里,那些侵占东方的日寇对当地百姓所做的差不多。

  这种情况下,耶路撒冷的人民对统治者是没有认可和尊敬的,只有畏惧和敢怒不敢言。

  一旦埃及大军把基督徒的力量压缩到耶路撒冷城那一个平方公里的小小范围内。

  那整个耶路撒冷王国就会爆发起义,那些被压迫的民众,会像迎接解放者一样,加入到埃及人的部队里。

  那困守在耶路撒冷城里的自己,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20万大军了。

  罗杰想,还有大马士革的图格蒂金。

  这个像毒蛇一样狡猾的突厥人叛徒,是个谁大腿粗就抱谁的,没有任何信义可言的混蛋。

  在那种情况下,他肯定会抛弃和基督徒达成的同盟协议,转头加入埃及人的阵营。

  罗杰想象着那样的场景,简直就像第一次东征的十字军被围困在安条克城里一样。

  然而或许比那时的状况还要糟。

  他想,毕竟在安条克城里,基督徒还拥有宗教力量的加持。

  不论是安条克主教,还是曾经带领过贫民十字军的彼得主教,以及其他所有的宗教人士;

  他们都团结一心,共同鼓舞、或者说忽悠着所有的信徒们。

  凭着一把突然出现的“圣枪”,他们成功地让满城的基督徒变成了“狂战士”。

  但在这里,耶路撒冷城,耶稣受难、升天的地方,本该是拥有最多虔诚信众的地方;

  同信基督的七个教派,却争权夺利到把圣墓教堂的钥匙都交给阿拉伯人看守的地步。

  虽然经过自己和阿德莱德的努力,成功地把那个妨碍他们的,贪婪的宗主教阿努尔夫给赶走了。

  相信只需要过一段时间,自己和阿德莱德就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把这里的神职人员整治得服服帖帖的,就像西西里一样。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儿。

  在耶路撒冷宗教界,旧的秩序被摧毁,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的时候。

  埃及大军来了。

  罗杰不由想到了前世记忆里,二战时,进攻苏联前夕,刚刚洗完牌的苏军

  他想,所以说现在的耶路撒冷宗教界,搞出什么“圣刀”、“圣剑”、“圣盾牌”、“圣马鞍”之类的东西并不困难。

  谷</span>  甚至不需要。

  这里的圣物本来就多得很,比如说圣墓里的大理石,以及宗主教没带走的真十字架。

  但想要复制安条克的奇迹,光靠圣物是不够的,必须要神职人员同心协力,使劲忽悠。

  然而现在耶路撒冷的这些神职人员,估计个个心里打着小算盘,贪婪地盯着宗主教阿努尔夫和他亲信离开后空出来的位置。

  这些人谁也不服谁,没打起来已经是基督保佑了。

  阿德莱德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她说

  “要不,我们把阿努尔夫请回来?

  “毕竟,作为多年的耶路撒冷宗主教,他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在对付埃及异教徒这个共同的敌人时,他还是可以依靠的。”

  罗杰苦笑,那不就意味着自己之前辛辛苦苦取得的成绩全都白费了嘛。

  而且请神容易送神难,让阿努尔夫渡过了这个难关,以后再想对付他,就没那么简单了。

  罗杰没有立刻否定阿德莱德的提议,尽管他听得出,阿德莱德只是出于无奈,并非真的喜欢这个提议。

  一切都是出于对失去耶路撒冷王国的担忧。

  罗杰叹了口气说“让我再想想,再想想。”

  他低下头呆呆地看着地图,恍惚间,他觉得地图上那些海神、海怪、精灵、农妇,似乎都在跳舞。

  它们摆出各种姿势,嘲讽着罗杰的无能。

  罗杰看得心烦,于是他把目光集中到没有这些图案的地方。

  在西奈半岛,一条沿海的,长长的黑线,下面大片的空白里,就几头骆驼。

  那是一片荒凉到几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罗杰想,这条黑线代表的道路,不知道比起自己经过的,罗姆塞尔柱王国领地里,那些干旱的山谷,哪个更难走。

  他想到了自己带着十多万日耳曼人行军时,层出不穷的麻烦;

  想到了罗姆人对付公爵韦尔夫大军时,所施展的手段。

  他想,埃及人20万大军,规模比公爵韦尔夫率领的部队还要庞大,想必在这种炎热、荒凉的地方行军,一定会很困难吧。

  沿途的水源能够支持这么多人马同时饮用吗?

  罗杰想,估计是不行的。

  沙漠绿洲里的泉水,流量都很有限,那一潭水喝光了,可能要几天时间才能再蓄满。

  埃及人要是20多万人马一起行军,那沿途的水源一定来不及满足他们的需求。

  所以他们必须分兵前进,一波一波地穿过西奈半岛,就像一串珍珠一样。

  罗杰想,这就意味着,自己可以集中兵力,一口一口地吃掉他们。

  就像吃圆子,一大碗一起往嘴里倒,那一定是噎死的结局,但一个一个吃,就能把它们都吃完。

  但刚刚被这个念头弄得兴奋起来的罗杰,头脑立刻又恢复了冷静。

  他想到,敌人遇到的困境,同样也是自己的困境。

  敌人需要分兵,那自己的部队在沙漠里行军,同样需要分兵。

  把基督徒的大军集中在一起走进沙漠,那是找死。

  罗杰想,看来在沙漠里面,每一个部队的人马数量,是有上限的,它取决于沿途水源的供给能力。

  那派出多少人马组成一支部队最合适呢?

  多了不行,少了碰到敌军会吃亏。

  罗杰头疼地看着简陋的地图,这上面连绿洲的位置都没有,怎么看得出每处水源的流量?

  他想,后世的普通地图都不会标注这种信息,恐怕只有军事地图才会标明何处的水源有多大流量,适合同时驻扎多少人马。

  他想,不知道这里的向导会不会清楚?

  但罗杰想到了来耶路撒冷路上,那个带路的、经验丰富的老向导,以及他在毒蛇滩犯的错误。

  他想,普通向导是不会注意这种细节的,恐怕只有带兵打仗的将军才会关心这种问题。

  而且在行军前就关心这种细节的将军,大概已经可以列入名将的范畴了。

  罗杰嘚瑟地想,比如说自己。

  随后他从意淫中恢复过来,继续研究眼前的地图。

  他想,既然不能确定分兵多少合适,索性就不分兵了。

  自己是防守的一方,可以守株待兔。

  只要找一处水源丰富、补给方便,同时又是敌军必经之地,全军驻守,等着敌人一过来,不就行了?

  想到这里,罗杰不仅感慨,穆帖仪这下子可是立大功了。

  不但警告了敌人的到来,还明确了敌人的最后集结地,让自己制定战略方便了很多。

  罗杰把手指点在阿什基伦,然后他发现,似乎从这里往西,一直到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就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了。

  中途就一个黑点,阿里什,正好大致位于整段路程的中点。

  那里有一段虚线,弯弯曲曲地,一直延伸到南部的西奈山上。

  罗杰猜测这应该是季节河。

  冬天西奈山上的积雪,在夏天融化后,汇聚成河水,一路淌到阿里什,流进地中海。

  这个季节正是河里有水的时候。

  罗杰把手指挪到阿里什,在上面重重敲了两下。

  这个地方很关键,敌人可以在这里补充到足够多的水,这也意味着这里可以作为一个集结地。

  罗杰量了量距离,虽然这地图比例不对,但阿里什离耶路撒冷城很远却是可以确定的。

  罗杰想,如果自己把主力部队放在那里阻击敌军,那主力部队的补给将会是很大的问题。

  阿里什边上没有画农妇,过去的一路上也没有,那意味着适合耕作、放牧的土地很少,甚至没有。

  那么所有的食物、补给,都得从耶路撒冷城送过去。

  这个年代陆地上运输粮食,全靠人畜驮运,离得越远,路上消耗的就越多。

  更何况还有一个阿什基伦卡在喉咙口,他们肯定不敢和基督徒主力部队打,但肯定也不会放任运输队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