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摧毁欲
作者:西米西米冻      更新:2022-05-05 23:29      字数:2165
  眼瞧萧景焕的改变,容妃亦逐渐将关注力转回到了今日的事端之上。

  今日这场事端的产生,归根到底确是萧景焕思虑不周,可细思一番,这番鲁莽之态亦是萧景焕受人影响所致,他今日待容妃的反抗,更是因此人而生。

  因而,这个人对萧景焕而言是场变数,对容妃来说,亦是种威胁。

  容妃清楚萧景焕决不是莽撞冲动之人,他所决议之事,若非有着十足的把握,断不会冒险一试,更不论是以身涉险。

  今日,萧景焕决意涉身此事,且表明了他心中已然生有慌乱,只意欲以这般不堪的法子快速达成自己想要看到的局面,而他所欲求之事,便是将那唐家大小姐唐瑛收为己用,将整个唐家和赵家同九皇子府牵上联系。

  若萧景焕稳下心来,只暗中细细谋划此事,以一个绝对稳妥的方式来赢得此局,容妃自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个女子身上,正是因了萧景焕如此急迫与莽撞,方令容妃注意到了唐瑛,转而意识到萧景焕此计最大的目标并非是唐、赵两家,而是唐瑛一人。

  容妃心知,单是貌美或是智慧的女子并不足够引起萧景焕的注意,她们更没有能耐影响萧景焕的行事,而唐瑛足够在短时期内惹得萧景焕犯下如此行迹,自非泛泛之辈。

  早一些时候,容妃便已从萧景焕口中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那时,虽未有确凿证据证实唐瑛直接设计了萧景焕等人,但她却直觉唐瑛同这场事端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当时的容妃因此对唐瑛生有几分关注,却并未将这一整串的变故真正归咎于唐瑛,如今,容妃已确实了自己的猜测,自是唐瑛一手改变了这场事端的发展,让这场算计为自己主导,唐瑛如此行事,倒是令容妃多出了几丝道不明的欣赏之意。

  在容妃眼里,唐修辰与萧景焕二人的落败实在情理之中,他们二人从始至终均过于自大,亦未能瞧清楚自己所面对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只因着唐瑛这女子的身份便放松警惕,一味料定自己终会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

  但唐瑛她,从不是萧景焕与唐修辰手中的猎物,她是一个默默站在暗处,安静观察周遭的猎人,她默自筹备,隐忍不发,只等待那些自以为是的猎物大肆步入网内,以一举将其拿下,给予其最以猛烈的反击,令他们再无抵抗的余地。

  唐瑛能够将计就计,在足够让自己全身而退的情况下由得唐修辰等人自食恶果,非但是有着高度的自信,实是有着极盛的胆识与过人的本事,这一点,亦让容妃心生认同。

  只是这样的认同感不过存于容妃心中一瞬,下一刻,便消逝于无形。

  此时的容妃对唐瑛有所欣赏,亦有着相惜之心,而她心中待唐瑛更多的,却是一种极深的摧毁欲。

  容妃意欲毁去唐瑛,自非是因为她将萧景焕置于了这般不堪之境,而是她带给萧景焕的影响已然超出了容妃所能容忍的范畴。

  萧景焕今日的急切与慌乱是受唐瑛影响所致,他为此所犯下的过错,亦是为着唐瑛而生,这样的过错绝不会只存在一次,随着时日的推移,唐瑛带给萧景焕的影响只会与日趋增,萧景焕因她而犯下的愚蠢行径亦会一日多于一日。

  要消减去这份影响力,唯有散去萧景焕待唐瑛的兴致与掠夺心,而要做到这一点,除非是唐瑛一心甘为萧景焕所用,抑或是萧景焕身边再且出现另外一个女子更胜唐瑛,除此之外,自无旁的办法足以扭转往后的局面,而这样的局面若不加以控制,只会不断损及容妃与萧景焕之间的母子情分,继而殃及容妃本身。

  容妃不会寄希望于那些飘渺不定的解决之道上,为今之计,当是从唐瑛本身下手。

  唐瑛能带给萧景焕如此盛的影响力,是容妃未能料到的,如今的萧景焕亦未能察觉到这一点,而这样一个人,若能站在九皇子府这一处,唯尽力为萧景焕奔走,容妃大可忍一时之患,留得她为九皇子府拼尽心力,而若她不可为己所用,甚至是与九皇子府为敌,那她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自是尽早除去方不会留有后患。

  显而易见,唐瑛已然成为了后者,她将计就计,将这一番不堪之相尽数置于萧景焕面上,已然表明了她的心意所向,往后,有着唐瑛一日,唐、赵两家便决然不会为九皇子府所用。

  观之种种,唐瑛此人,自不得不除。

  想到此处,容妃眼中唯突升冷意,嘴角却是微扬。

  似是许久未能遇到这样一个人物,突然出现唐瑛这份意外,反而令容妃多出了些许兴致,亦似这平静的日子太过顺遂了些,顺遂得令容妃倍为乏味,自盼得周遭出现些新奇的人或事,来扰乱这一番平静之态。

  此刻,容妃这番憎恶中添有欣喜与狠厉的神态,唯令她本是清冷的容貌多出了几分诡异感。

  只是容妃的异样,殿下之人却未能察觉到半分。

  周遭寂静异常,容妃与萧景焕母子二人各有心思,不知过了多久,萧景焕却是沉不下气来,倒是出声打破了当下的僵持。

  “母......母妃”。

  萧景焕喉间干涩,却亦是鼓足了勇气说道:“儿臣并非是要违逆您,更非有意令您生难,今日这件事情确是儿臣行错了,儿臣思虑不周,莽撞行事,方才为人设计,只落得现下这般不堪的处境,引得母妃为此忧思......”

  “可是事已至此,已然无法挽回,再如何去弥补,都无法回到之前的状态”。

  “依您所意确实会给予儿臣一时的安稳,给予儿臣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如此行事,亦会让这件事情以最快的速度收尾,会让儿臣免受更多非议、免入诸多争端,可是母妃,这一时的安稳可有必要?这样的证明与辩解又当真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