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委托
作者:清波淼淼      更新:2022-05-03 01:50      字数:3416
  此时李信三人正走在连升楼外。

  不久前张冲才把张、王两家人打发回家,并嘱咐人把吴义的尸体抬走之后,就带着他们二人走出了酒楼。

  只留下了几个看守的捕快和正在继续检查酒菜的人。

  拐出一条胡同儿,走上大道,前面的张冲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李信二人。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这件案子交给你们两个。”

  李信一直在低头思考着之前的问话,还没来的及说什么,旁边的李武就一脸惊喜的直接跳了出来。

  “真的吗,二伯,真让我俩去?”

  “二伯,你就放心吧,交给我俩绝对妥妥的,保证把凶手缉拿归案,而且我还保证一个月不偷你酒喝。”

  张冲听完就抬起了手来,

  “好小子,我就知道我的酒是被你偷的。”

  说着手掌就要拍下去,可是李武在张冲刚刚抬起手的时候就反应了过来,早早的跳到了旁边。

  同时嘴里还喊着,

  “二伯,这可是你说的啊,这件案子开始归我们俩了。”

  说完就转身向后走去,刚走了几步又回头喊道:

  “二伯你就放一百个心,回去养老吧,我们先走了。”

  说完还叫上李信,

  “二胖,快点,跟上。咱们赶紧去查案。”

  李信听完看向张冲,只见张冲对他点了点头。

  见此,李信只好转身追了上去。

  两人离开之后,李信跟在后面,刚刚走了一条胡同儿,前面的李武就停了下来。

  等李信走上前,两人身形并排之后,李武一脸为难又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个,嗯,嗯。阿信啊,你看咱们这个要去哪啊?”

  李信轻笑一声

  “你不知道?看你跑那么快,还以为你知道要去哪呢?”

  “嗨,我这不是激动了一下么。再说我哪知道去哪啊?平时都是你出主意的。”李武满不在乎的说着。

  李信只好继续解释

  “现在差不多还有一个时辰就到傍晚了,有三条路,第一就是直接去吴义他的家。搜下他家里,先查清楚这个人。”

  “不过,我估计二伯早在之前审问的时候,就已经派人去他家看着了。甚至可能已经有人在那边开始查了。”

  李武嗯了两声问道:

  “那第二呢?”

  “第二就是去之前客栈审过的那两家附近,分别问问他们附近的街坊邻居。”

  李信继续解释。

  “看看这两家人什么底细,街坊邻居相处怎么样,家里有没有什么矛盾之类的。总之就是先去走访一下。”

  李武听完直嘟囔,

  “这多没意思啊,跟那些老头老太们聊天最麻烦,街坊邻居那么多人,要问到什么时候去啊?”

  李信也没有劝说,看样子就早就预料到了。

  “别急,还有第三,那就是去金鳞坊,去查查那个瘸腿老三是什么来路。”

  “而且据掌柜的描述,这个瘸腿老三很可能跟吴义相识。多的不好说,但是我怀疑他们之间很可能是跟钱有关系。”

  刚说完,李武就嚷嚷着。

  “哎,这个有意思,赌场也热闹。咱们先去那吧。”

  听后李信却叹了口气。

  “不过这家伙可是个老混混儿,经的事儿也多,不太好对付,没准还真是块儿硬骨头。”

  “我打算先把那边好应付的街坊邻居查一遍,最后在去会会这个老混混儿。”

  “就算是赌坊里,这种人一般也都是在后面,明面上看不到,而且见势不妙很可能就直接溜了,我打算今天别惊动,明天带上人直接去堵他。”

  李武听完,却是不停的拍着胸脯。

  “这算个啥,不就是个混混么?再老资格他也就是个混混儿。”

  “他算个屁的硬骨头,对我来说入口即化。

  多的我不敢夸,但是混混儿里面,就没有我二狗咬不动的骨头。”

  李武说了一堆,等回过神来,见李信也没同意,只好说道:

  “要不这样,咱们兵分两路,我去赌坊摸底儿,你去查那两家的邻居。”

  “这样咱们不仅可以同时兼顾,而且查的速度还能快点。”

  李信听后也只好点头同意。

  之后又把两家人的地址跟李武又说了一遍。

  “你那路程近一些,等你问完了再去找我。”

  “哎呀,行了,就这么定了,你先走吧,我保证一会儿就搞定那个瘸子。”

  两人分别,李信也向着城西较近的槐树胡同儿走去。

  他不知道李武要用什么方法去查那个赌坊,但是他明白李武对付这类人好像总能找到办法。

  李信也没有多想,大不了今天没问出来,明天在带上人一起去。

  至于这人会不会逃出城的问题,他根本没有担心。

  因为如果是他做的,那昨晚杀了人,今天一上午时间早就跑了。

  而如果不是他做的,他撑死也只是会,因为身上的一些不太大的破烂事儿,躲着衙门不让捕快看到,没有必要逃出城去。

  不再多想李武那边的问题。李信开始收回思路,回忆起自己对槐树胡同儿的以往记忆。

  槐树胡同就在城西,李信之前巡逻也走到过那附近。

  说起来离着这个市场也不远,而且那个胡同青砖瓦舍的还挺整齐的,地面也比较平整。

  说实话,这年头想找个总体平整的胡同,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看看那些建筑就知道,里面住的大多都是一些还算有点家底儿的人。

  路上一边思考一边赶路,走的不是很快,而且路上都是行人小贩时不时的停停走走,但小半个时辰也是已经清晰的看到了槐树胡同儿。

  站在胡同口,李信左右张望了一圈。

  一眼打量过去,都是一些普通的建筑和路过的行人,也没见到什么异常现象。

  而胡同儿里一片安静祥和,下午的阳光洒下,让人看去十分温暖。

  真要说能够一下引起李信注意的,也就是那一群围在一颗老槐树下,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了。

  确定目标,李信径直的朝着眼前的人群走去。

  走到人群附近,停下脚步,等那群老人注意到李信之后。

  李信便也开口,向着身旁的一个老头问道:

  “大爷这是晒太阳呢啊?”

  结果李信等了一会儿,对方却是毫无反应稳如泰山一般,依然是半眯着眼睛打盹。

  李信只好提高些音量又问了一次。

  这会终于有了反应,只见对方转过头来看了看李信,然后开口喊道:

  “嗯,吃了。”

  听到答复李信一阵尴尬,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正在他打算再问一次的时候,旁边的另一位老太太说话了。

  “官差老爷,您别问他了,他耳朵聋,听不清您说的什么?”

  “有什么话,您就跟我说吧。”

  “嗯,其实也没什么事儿,就是巡街走到这边了,过来歇会儿聊聊天。”李信这样说道。

  “您们几位都是住在这条胡同的么?”

  老太太解释道:

  “也不全都是,还有几个是隔壁胡同的。”

  “那您各位可是挑了个好地方,这刚下完雪,就这附近干净。”

  “可不是么,周围几条胡同的老人儿,没事了都来这聊天呢。”

  李信见老人也没有什么抵触,于是就接着问道:

  “这槐树胡同,看着挺整齐热闹的。这是住了多少人啊?”

  “具体多少也不清楚,这些年来了又走的人家也不少,大概也就十几户吧。”老太太慢悠悠的回忆着。

  “哦,对了,像您打听一家儿人,这胡同里有没有一家姓张的夫妻啊?”

  “嗨,这胡同儿里姓张的多了,谁知道你说的是那家啊。”

  李信连忙解释,

  “怪我怪我,看我这脑子,他大名叫张季,家里就两口人,也没个孩子,听说现在的媳妇还是续弦又娶的。”

  “哦,你说的是三郎啊,那孩子不错,就是命苦点。

  早年成了一门亲事,还生了个儿子,日子过的还挺红火的。”

  “可是具体想不起来是哪一年了,那年他儿子丢了,媳妇没了,他身子骨儿也一下就垮了。”

  “这孩子还有点墨水早年读过书,本来之前给大户人家做个账房,日子也挺好的,可是从那之后日子过的就越来越紧巴巴的了。。

  不过幸好后来经人介绍,又续了一门亲事才慢慢的又安稳下来。”

  李信听完对方描述,连忙问道。

  “哦,那您知道他家在哪么?第几个门儿啊?”

  “知道,知道,就从这儿往里走,第四个门就是,门框上还贴着旧对联的那家,不过他家好像没人,我中午出门的时候他家的门都是锁着的。”

  李信记下之后,又闲聊了几句,打听了下最近有没有闹贼啊,或者谁家有没有这样那样的闲事之类的。

  然后打了声招呼,就连忙起身向着张家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