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大摇大摆逛金陵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40      字数:3125
  除了朱大典和谢三宾,其他要贿赂的重要人员还有高起潜、吴襄、祖大弼。

  高起潜“初为内侍,以知兵称。”是崇祯面前的红人。

  太监是真,但根据他日后的表现来看,“知兵”个毛线。

  吴襄和祖大弼都是辽军的代表人物。本来还有个总兵金国奇,不过老金现在可能已经病亡在前线或者即将病亡了,用不着给他送银子。

  金国奇有个弟弟金国凤,和曹变蛟算是明末最后的两员勇将。都死在辽东了。

  如果没有辽军,孔有德不会龟缩在登州。所以只要把吴襄和祖大弼买通,其他什么昌平总兵、义勇总兵、密云总兵、山东总兵等等根本不足为虑。

  李自成掰着手指头一一说着要给谁谁谁送银子,听得徐弘基心惊胆战。

  加上短毛之前说的什么又拉拢了张宗衡、曹正淳等等,还说一个月后会拿下卫辉府,三个月后拿下襄阳等等,这些话完全没必要跟一个大明的国公提。

  短毛意欲何为?

  无论如何,徐弘基当前绝不可能投顺。

  “大统领,今日相会也算缘分,不过徐某以为,往后你我还是不要再有瓜葛的好。”

  “是应该避嫌。”李自成笑了笑,“传扬出去有损国公爷脸面。”

  徐弘基也笑了笑,“我这把年纪活不了几年了,也曾自认看淡了生死。可事到临头,呵呵……人呐!话说回来,大统领,若我拼死反抗,会如何?”

  李自成淡淡道:“那就过完年皇上收到消息后会送你个‘忠武’谥号。”

  徐弘基想了想,“你真有把握从金陵全身而退?”

  李自成微微点头,“我从不打没把握的仗。”

  看着短毛一脸自信,徐弘基疑惑不已。这究竟是个什么人呐?

  后半晌,银子和马匹都准备好了。

  张成也送来一百多匹马。短短时间能凑到这么多不容易。

  马匹身上几乎全有烙印,“大”是大教场营,小教场用“小”字,神机营用“中”字,浦子口用“正”字,新江口用“新”字……

  都是从南京各军营里买来的。

  李自成临时起意要去登州,原定在金陵的行程全部取消了。张成、张养默、邢秀娘等人全部匆匆跑来送行。

  国公府大门口一时间热闹非常。

  大顺军三百多人,天地会人员也有两三百,还有些吃瓜众,把整条大街都占满了。

  这情况自然引起了城内巡逻营的注意。

  魏国公徐弘基叫苦不迭,不停劝说短毛赶紧低调的走吧。

  李自成说:“善后事宜有劳国公了。坦白说,天地会是我的人,往后还请国公多加照应一二。”

  徐弘基都快哭了,“今日之事铁定瞒不住了。大统领,你这是要我的老命啊。”

  李自成道:“我能来一次就能来第二次,金陵城墙再高也挡不住。若是有人为难国公,给我传话,我来处理。”

  徐弘基抹了把心酸累,这麻烦弄大了。

  李自成临走前还要给他搞个更大的麻烦。

  一声令下,三百多大顺兵就地换了军服,黄马褂也穿起来,刀枪亮出来,斧镰旗、龙旗竖起来。

  徐弘基当场就犯了心绞痛。

  张养默等几个人也愁坏了。这大张旗鼓的,大统领是走了,留在金陵的人怎么办?日后要是清算起来怕是会被杀的人头滚滚。

  其实李自成开始也有些顾忌,但后面一咬牙,心说无毒不丈夫!

  来金陵一趟什么动静都没闹出来就太亏了。万一有意外,只能对不住他们了。

  除非徐弘基愿意陪着一起死,不然他会拼了老命,动用一切资源把今天的事情压下去。

  李自成管不了那么多了,翻身上马,带着大队直走城北。

  这一队人马实在太显眼了,就连瞎子都要跑到街上凑个热闹。

  路上遇到五六波巡逻营的兵,他们完全看不懂这是什么阵仗。只有一个把总大着胆子跑来询问,李自成懒得搭理。

  把总纳闷了,以为对方是什么大来头,也就不敢造次。

  他们平日也就欺负下小老百姓,连个猪贩子都不敢招惹,何论这样一队人马。

  “佻儇无赖,往往鬻贩私猪,纠伙聚徒,越城吊入,持械冲击,无复顾忌,直以城垣为梯径。即直警人役,逻而得之,惧其党羽众多,莫敢谁何。南中在仕官每一聚谈,佥曰是渐不可长也,将来大有可虞者……”

  大顺军由南向北,几乎穿越了整个金陵城。造成了空前的轰动。

  “那些呆逼蛮莱斯滴嘛!”

  作为一个南京潘西,她们就是这么直白。

  全城人都没见过这么威武雄壮的队伍。

  只有为数不多的外地客商看到“斧镰旗”后想起了点什么,但是也不敢确认。实在太匪夷所思了。这里可是金陵,没有道理啊。

  意呆利佬毕方济也看到了这支队伍。他也不敢确信这会是占据怀庆府的大顺军。

  如果夸克穷和马阳纯在现场,自然一眼就能认出来。不过这两人正忙乎着去南美发财的大计,此刻在长江边的船厂里。

  李自成带着队伍一路优哉游哉的行走,到达神策门时不明真相的守军夹道恭送。

  神策门外是大名鼎鼎的玄武湖。

  这座湖泊的名字一直被改来改去,什么玄武湖、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等等。玄武湖这个名字的来历,据传说是人们曾在湖里发现两条黑龙——其实就是扬子鳄,黑色属北方,北方有神兽曰玄武,玄武湖的方位恰好又是在建康城北方,因此得名。

  王安石曾在江宁府担任知府,办公地点正在玄武湖旁边。他是个出了名的务实主义者,给宋神宗上书,建议排空湖水,改为农田。

  他算了一笔账,将这个湖填平,可以得2万多亩好田。

  王安石对这项政绩很是得意,特意写了一首《书湖阴先生壁》以为纪念:“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两山是钟山、覆舟山,这一水,即是玄武湖。

  昔日那烟波浩渺的大湖,成为“护田绕绿”的条条水渠,多好啊。

  王安石的初衷是好的,可惜对城市规划缺乏了解。没了玄武湖,城市的排水功能受到极大限制,一下雨就涝。

  这个麻烦从宋代一直持续到元代,以至于元廷不得不先后两次重新疏浚。在钟山附近开河道,重新蓄水还湖,才算让玄武湖稍微缓过来一点。

  一直等到大明皇帝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之后,他着手对玄武湖——那会儿其官方名字已被定为后湖——做了一次大改造,才使之恢复到最盛时三分之一的格局,够资格重新称湖了。

  大家都认为他要是建行宫林苑什么的,朱元璋突然下了一道离奇的命令:封湖。

  由此开始玄武湖被封了两百多年。

  明朝建立初期,对天下户口开始登记造册,这样才能知道天下有多少亩地、多少户人口,然后征税。

  基本就是人口普查。

  像这样登记造册——

  嘉兴府嘉兴县零宿乡二十三都宿字圩民户。

  计家五口。

  男子二口:成丁一口,本身年三十九岁;不成丁一口,男阿寿,年五岁。

  妇女三口:妻章一娘,年四十岁;女阿换,年十二岁;次女阿周,年八岁。

  事产:屋,一间一披;田,自巳民田地,六亩三分五毫。

  为了存放这些资料,朱元璋特意把玄武湖中的三个小岛空出来。

  而且,这些资料多少年以后,还需要不断的更新。

  大明朝两百多年的积累,在崇祯上吊的这一年,后湖黄册库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册库七百间,遍布于后湖诸岛之上。

  从洪武十四年至崇祯十五年,一共攒造了二十七期,历代累积黄册一百七十九万七千册。

  从这些黄册中,也能看到了帝国崩溃的细微末节。

  黄册管理成为问题,黄册每年的编纂、管理人员待遇低下,造成了黄册更新缓慢,甚至延迟。

  由于监督的缺失,有些人在黄册上动手脚,类似将地主改为贫民,这样就可以少缴税,而贫民却被改为地主,却要多缴税。

  所以玄武湖中的那些黄册现在连一丁点参考的价值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