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明水师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40      字数:3210
  徐青君前边见了人头后居然没被吓尿,淡定的捡起包袱对天地会红棍高大虎说,等我看完你家香主的信件后再回复。然后又淡定的回自己宅院去了。

  魏国公徐弘基刚把大儿子徐文爵叫回来,至于城外田庄的几百个回援家丁估计刚接到信还在半路。

  徐弘基把短毛来访的事一说,徐文爵纳闷了,这没道理啊。

  两人还在书房里参详着,下人来报,刚离开不久的那帮歹人又回来了。

  徐弘基一听当时就愣住了。这个短毛到底搞什么幺蛾子啊。

  徐文爵说这次国公府里有了戒备,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那帮人不可能再随意进来了,只要稍微拖延点时间,对方必定知难而退。

  徐弘基说短毛这人不一般,眼下没必要得罪。让他进来又何妨,不外乎又来说几句话而已。

  徐文爵不同意,说对方毕竟是流贼。就算不为家小安危考虑,总要顾忌下名声,万一被外人得知了怎么办?

  两人还在争论着,外面又传来大呼小叫声。

  李自成等不及了,让亲兵们搭人梯翻墙而过,又砍倒几个人杀了进来。

  再次以这种方式相见,徐弘基有些尴尬。徐文爵则吓得面无人色,身体开始打摆子。

  李自成拱手道:“国公爷别来无恙?”

  徐弘基急忙回礼,“大统领千里迢迢来拜访,老朽招待不周,怠慢了。”

  李自成道:“去而复返是有事相商。长话短说,登州的事情想必国公爷一清二楚。托皇上洪福,叛军旦夕可灭。只是,我刚接到孔有德的求援信,拿不准主意,不知国公爷可否指点一二?”

  “这……”

  徐弘基无语了。

  这叫什么事啊?你问我干什么?有没有搞错?

  老徐想了想说道:“要不老朽上疏朝廷,将叛军招安可好?”

  这根本没可能。徐弘基清楚,李自成也清楚。

  如果是在几个月前关宁军没到,安抚之事还可以商量,现在明军已经压着叛军打了,一丝一毫的机会都没了,首恶必除。

  就算崇祯皇帝愿意网开一面,下面的将领也不会同意。都指望着痛打落水狗升官发财、抢夺战利品。而且比如东江总兵黄龙等人绝不可能放过孔、耿。

  黄龙是袁崇焕旧部,在崇祯四年,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以索饷为名,率领部卒包围了总兵衙门,并把总兵官黄龙押到演武场,打断了他的腿,打伤了他的眼睛和鼻子。多亏有众将相救,幸免不死。在尚可喜的帮助下叛乱平息后,黄龙也没客气,把耿仲裕绑到演武场杀了。

  接着黄龙又上疏请加罪于耿仲明;孙元化则弹劾黄龙贪污军饷导致发生兵变。崇祯帝左右为难。杨嗣昌后来表示此事实为抚(孙元化)、镇(黄龙)之间的利益冲突。事情不了了之。

  黄龙的家小都在登州,孔有德举旗后,耿仲明毫不客气的把黄龙一家老小几十口砍了。

  这结的是死仇。

  耿仲明起初不欲跟随孔有德降金,而是“请修筑南关,复金州(大连附近)自赎”。但因为他和黄龙结怨太深,所以求抚失败,唯有投奔后金一途。

  李自成叹口气,“难啊。登州离得又太远,大顺军鞭长莫及,很难救啊。国公爷,那帮人守不住后只有一条活路可走。你认为呢?”

  徐弘基搞不懂短毛到底什么意思,只能顺着话道:“虽然天下之大,但他们想找容身之所,只有去关外投鞑。”

  李自成点点头,“走到那一步就糟糕了,后续会带来数不清的麻烦。不管国公爷信不信吧,既然救不了孔有德,那就只能弄死他。必须弄死。”

  徐弘基心里一惊,这短毛还真是非同一般。

  这时徐文爵稳了稳心绪,插话道:“如今登州叛军插翅难逃,自然是死路一条。”

  “此言差矣!”

  徐弘基背着手,慈祥的看着大儿子,“陆路他们跑不掉,可是海路呢?你啊,托祖宗荫蔽,于实务半点不通。”

  徐文爵道:“难道叛军的水师很强?”

  徐弘基耐心道:“那倒未必,只是大明的水师指望不上……”

  当孔有德等率军攻打莱州时,留耿仲明守护登州。天津的裨将孙应龙向人自夸与耿仲明关系友善如同兄弟,能够让他捉拿孔有德来投降。

  天津巡抚郑宗周信以为真,于四月份派遣他率领二千人从海上前往离间耿、孔。结果耿仲明反手杀了孙应龙,缴获一支水师。

  其实说是水师,不过是些小舢板罢了。从郑和之后,大明水师日渐拉胯,如今规模连明初的零头都不够,大船更加没有——南方郑家海贼除外。

  剩下能在海上拦截叛军的还有两支水军。

  关宁军的龙武营,驻山海关老龙头。孙承宗建立龙武营时水军的兵员达到“九千七百七十八员名”。

  龙武水军在天启六年发生的宁远之战中,遭到重大损失。茅元仪对此的评价是“觉华之失,非小失也。战船五百余艘,所存无几。水军几及万人,避难辽民不啻二万,尽供屠割。储粮、储刍

  以及龙宫寺近运往彼者几三十万石,火药铅子各数十万斤,如仪所制造铁铳万门、竹统三万门、车千乘牌万扇、弩矢各数千万,其存者当无一二也。”

  损失惨重。

  龙武水军经过重建后也不复昔日荣光,“今(兵)止存一千名,(船)五十只”。

  这点兵力还有自己的任务要做,不可能出来征缴孔有德。

  还有一支水军就是东江的黄龙了。只是他们分别驻扎在旅顺口广鹿长山石城獐子皮鹿诸岛。

  而且之前如辽东半岛沿岸的鹿岛、石城岛等地的兵民均相应孔有德,纷纷渡海跑到登州去了。其中即包括毛文龙诸义子之首的广鹿岛副将毛承禄;而阵容最浩大者,则是旅顺将领陈有时所率领的七、八千人。

  所以黄龙手下水军实力遭到了重大削弱,能发挥出来的作用有限。原历史线上当然也没挡住孔有德投鞑。

  而且令人糟心的是广鹿岛副将尚可喜很快也投鞑了。

  皇太极高兴的说:”不费一弓,不折一矢,而王率甲众卷,倾心归命,首建大勋,为国家肃清海岛,此识时之俊杰,宜有以优礼之。“

  “全携兵民,尽载盔甲器械,乘危涉险,航海来归,伟绩丰功,超群出类,诚可嘉尚。”

  尚可喜投鞑让人有些想不通。

  他十八岁时因后金入侵辽沈,随父迁徙辽西松山避难,期间母亲死于战乱。

  他爹先投辽东巡抚王化贞,后随毛文龙入皮岛。尚可喜则在明天启三年参加明军水师,翌年赴皮岛寻父,也投入了毛文龙的麾下。

  父子团聚后不久,爹就被后金兵打死,毛文龙将其所部交尚可喜统领。

  毛文龙此后被袁崇焕杀,东江镇一直处于内讧之中,是尚可喜救了黄龙一命,稳定了东江镇的局势。

  孔有德反叛,东江镇有不少人渡海投奔,在尚可喜和黄龙的努力下总算又稳定了东江镇的局势。

  然后今年他哥也阵亡于对后金的作战中。

  接着即将到来的崇祯六年,孔有德带领鞑子攻下旅顺。尚可喜夫人王氏、邢氏、李氏等留在旅顺城的家族以及随从数百人全死了。

  尚可喜和鞑子的仇可谓深厚,可依然没阻挡他投鞑。令人无语。

  闲话不提了。

  最后从侧面说一下明军水师的战斗力。

  南明时,黄蜚的登州水师有20000人,在黄浦江,他们被李成栋的几千步骑兵全歼了。。。。

  纵观有史以来的众多战争记录,南方水师与北方骑兵大军的对抗就不曾停歇。

  但后者居然能在适宜前者发挥的江南轻松获胜,还是会让大部分人感到非常惊讶。

  真是没法说了。

  “黄蜚、吴志葵两总兵提师于郡西南之豆腐浜,以为犄角。侯承祖则起义于金山城。然皆非纪律之兵,威令又不及远,以至地方到处杀人,或以冤家报复,或以抢掠劫焚。

  浦西人至浦东,则以为尴尬;行头人至新场,则以为细作。白日杀之,略无顾忌。

  在何家桥之抢掠者,地方不平,合力攻之,一时而杀九命。至如行头之杀严氏六七人,新场之杀朱氏七人,徐氏之杀闻孟嘉,闻氏之复杀徐九飞,青村高桥之杀陶待诏,丁官、林七之杀镇抚陆剑南……

  自六月至八月,行路者无不带刀,远出者必遭奇惨……诸人名为起义,志在打粮。”

  李自成等人还没走到门口,府门就被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