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让城里大户们来衙门报道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39      字数:2762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越思越想心头恨,洪洞县内就无好人哪……”

  当初李自成在波罗堡遇到了破产清算的洪洞人沈老西儿,给他唱了一出《苏三起解》。

  小说家冯梦龙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洲府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可惜他在科举一途不得意,仅是个秀才。

  万历三十七年,这是冯梦龙一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在这一年,冯梦龙与名伎侯慧卿分离,从此,“遂绝青楼之好”,开始专心著述。

  冯梦龙曾写了一本介绍打牌技巧的《叶子新斗谱》,一时间火爆当地。由于一些人沉溺其中,以致债台高筑,于是认定是冯梦龙败坏地方风气。他们愤怒地攻击、声讨冯梦龙,还到官府去告他。

  冯梦龙想到了与他有师生之分的熊廷弼。于是不远千里去了熊廷弼赋闲后的居住地江夏,上门恳请老师施以援手。算是帮人解围了。

  崇祯三年,56岁的老秀才终于熬出头,入国子监为贡生。接着以岁贡为丹徒(镇姜)训导。同年,与里居家乡又外出游玩的阮大铖交好。

  崇祯七年,六十岁的老冯头又去福见寿宁做了几年知县。崇祯十一年,冯梦龙回到老家,直到明亡。他还为“反清复明”奔走来着,顺治三年,冯梦龙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三岁。

  他在《警世通言》里讲的那些故事都有原型,比如《玉堂春落难逢夫》就跟永城人有关。

  万历年间,永城公子王三善奉父命入京讨账,与歌伎苏三立下海誓山盟。后王三善钱财用尽,被老鸨赶了出去。

  苏三偷偷把积蓄送与王三善做回乡盘缠,并激励其发奋上进。

  王三善走后,由于苏三拒不接客,老鸨就把她卖给山稀富商沈延林。论起来那富商还是沈一石的爷爷辈。

  苏三的故事就不提了,王三善后来中了进士,天启元年为贵洲巡抚。时奢崇明已陷重庆,随后安邦彦亦反,围贵阳。

  王三善带着同乡刘超,以及刘泽清等人平叛,擒获奢崇明。老王以为大事已定,提议将当地土司改为郡县,已投降的土司们恐惧之下纷纷投奔安邦彦。

  明军顶不住了,在后撤途中损失惨重。王三善被杀,刘超、刘泽清侥幸跑掉了。

  “王三善大将军坟墓,此穴相传为明朝国师徐霞客先生所点。”

  ——神论看看就好,别当真。

  永城人才多啊!

  永城自古就是进出中原的战略要地,“芒砀北峙,浍水南环,东接淮徐,西连梁宋,闭关则两河锁钥,设险则西楚咽喉,虽偏邑之舆图,实豫东之门户。”

  县城因为靠近隋朝修的大运河,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运河旁的大禺口在隋唐时代,因为地理位置重要,一直有兵营驻扎。直到明代大禺口西北角还在驻军,有个守备署;而东南角是参将署。

  尽管明军的战斗力实在不堪,但胡逸只有八十五人,想拿下永城县只能靠突袭。

  五更天欲晓,城门还未打开。

  黑漆漆的夜,前驿卒王小溪自告奋勇要去骗开城门。

  胡逸比较谨慎,没答应。若是万一出个意外,那可就彻底玩完了。

  几十人一直潜伏到天蒙蒙亮,鸡鸣鼓响,“迎恩”门缓缓打开。

  时辰还早,路上没人,五六个守门的民壮冻的哆哆嗦嗦,点起一堆篝火围拢在一起。

  王小溪这才出发,快马加鞭飞奔过去。

  熟人相见,分外亲热。

  “小溪啊,鬼催的这么早就来啦?”

  “没办法,又是丁府的家信。”

  “急个求啊,来烤烤火。”

  王小溪翻身下马,笑嘻嘻的走到篝火旁,“唰”的抽出腰刀。

  “哥哥们,对不住了!都乖乖的别动。”

  几个民壮揣着手笑呵呵,“知道你爱舞刀弄枪,就别跟我们显摆……”

  马蹄声隆隆传来。

  “又来人了?”

  民壮们伸长脖子瞭望的工夫,胡逸带着小队眨眼间就奔至近前。

  “兄弟们辛苦了!”

  “你是……”

  胡逸翻身下马,从怀里掏出几块碎银子,“来来来,都别客气,马上过年了,给兄弟们置办点年货。”

  “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民壮们震惊,但是不耽误他们一拥而上,每人分了二两银子。

  小头目任鸿装好银子,眉开眼笑道:“大哥是来公干?”

  胡逸叹口气,“唉,大过年的也不让人消停,上面让兄弟过来接手县城防务。”

  任鸿不由跟着抱怨一句,“那些狗官……”

  胡逸一摆手,“行了,兄弟们先回房歇着,城门交给我了。”

  任鸿愣了一下,这也太急了吧。

  没等他发问,胡逸抽刀在手,“兄弟们都老实点,听话啊,回屋里待着去。刀枪无眼,别误伤了众位。”

  任鸿还没反应过来,后面涌上来几个人把民壮们推搡着进了城门洞,赶进屋子里。

  “小溪啊,你这是做什么?”

  “任哥,我帮你守一天门,你别闹腾,好处少不了你的。”

  “不是,这到底什么事啊?你把我弄懵了。”

  “一时半会儿的跟你说不清楚,你老实待着就行。”

  王小溪和任鸿搭话的工夫,胡逸已经安排妥当了。

  二十四个人上城头把守,剩下的人全部守在城门口。

  大顺兵人数太少,没法分开占领所有城门。如果是一般的县城那没问题,永城毕竟有几百个兵,还有那些土豪劣绅的家丁也不少,对方要是合起来干,胡逸也不敢保证自己没伤亡。

  所以只守住西门就够了。

  大顺军占领了永城西门,县里一时间毫不知情。

  进进出出的人还奇怪呢,原本懒散猥琐的民壮啥时候变的这么威武了?

  更高兴的是商贩们,这回居然连“过路费”都不用交了。

  这一桩奇事被小贩们口口相传,然后就传到了县衙。

  壮班班头一听,这不可能啊?西门每天要给他孝敬120个铜板,看门的不收钱了难不成要自掏腰包?

  班头溜达着走到西门,没等看清楚,城头上已被收买的任鸿抢先一指。

  班头被两边窜出来的人拖进屋里了。

  胡逸就这么安稳的等到了大统领到来。

  李自成飞奔七十里路到达永城时,宋献策、刘超等人才刚吃过早饭。

  永城人还在迷糊中,外面就变幻了旗帜。

  北门、南门、西门全部被关闭,胡逸转而守住东门。

  直到李自成在铺子里吃光一碗热乎乎的面条,知县老爷才收到相关消息。

  “什么?有兵来了?哪里的兵?”

  “对方说是大顺兵。”

  “大顺兵?这是谁的人马?”

  知县老爷一脸迷糊。

  没等他琢磨清楚,李自成已经大摇大摆的走进县衙,坐在大堂。

  “劳烦县尊传令,让城里大户们来衙门报道。”

  “你……”知县老爷哆嗦个不停。

  “啪!”

  李自成一拍惊堂木,还没说话,知县两眼一黑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