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聪明人和蠢人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39      字数:2963
  尤世禄在武乡县打死不愿挪窝,沁水的曹文诏却在考虑是后半晌立马走人还是明天再撤退。

  曹军驻扎的地方叫杏峪村,南北都是山,往东再走三十里地是沁水县城。

  如果往南进山二十多里,就到了大顺军在历山的大本营。

  可是曹文诏已经走不动了,也不敢再走了。

  大顺军的火炮名不虚传,不仅射程远,而且准头好。只用区区十门炮就封锁住了前进道路。

  要不是对方托大发动了一次反攻,丢下两百具尸体,可能明军只好光挨打了。

  曹文诏举起望远镜观察一番,远处山脚下的大顺军已经在阵地前开始挖第三道壕沟了。看这情况,打是肯定打不过去了。

  北面的山头和西面的山头旌旗招展,显然对方并不隐瞒在山上安置了火炮。

  也是曹文诏运气好,如果他晚来几天,让接到封锁令的李过多准备一下,恐怕明军连大顺军的人影都没看到就在山谷里全军覆没了。

  “那个灰个泡短毛,真是闹不住了哇。流贼里头咋就冒出来这么个东西!”

  曹文诏唉声叹气,“岗咋办呀?投靠短毛?”

  一旁的曹变蛟开口道:“叔,现在看,短毛确实有两下子,但要说投靠他,为时尚早。”

  曹文诏背着手远眺,“去年在稷山,短毛是啥光景?现在看,大顺军一日千里啊。”

  曹变蛟不服气,“他就是靠着火炮强一点,这个还有办法对付。主要是短毛抄家大户拿了不少钱粮。咱们要是也能吃饱喝足,打短毛能有多难?我不信他能比关外鞑子还厉害。”

  叔侄俩正聊着,山下一骑夜不收飞奔而来。

  艾万年传消息,桥上镇附近发现大批流贼正在集结。不过看他们服饰,应该是乡兵一类,不是正规大顺军。

  如果桥上镇被流贼占据,那这支深入山区的明军连退往翼城的后路都没了。到时候唯一的结局就是全军覆没。

  曹文诏再不犹豫,“马上撤,变蛟留下断后。”

  而此时,张道濬还在太行陉里翻山越岭急匆匆赶路。

  怀庆府城,李自成陆续送走了王铎、曾德昭,两人各自取道前往京师。

  曾德昭留下一封介绍信和一个仆役,他带着大顺派出的一百多人的庞大使团前往奥门。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明年年底就可以抵达葡萄芽。

  在特命全权公使的人选上——暂时只能是公使。毕竟曾德昭又不能完全代替布拉干萨公爵若昂拿主意,要等若昂同意后,公使才会自动升级为大使——这个人选有些难找。

  在李自成的设想中,派驻海外的使节要全部是军人出身。

  军人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硬气。跟外人打交道时不至于变成外卖官。

  至于语言方面,找个可靠的翻译就好了,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当然也不能随便选个武人派出去,尽管不要求他熟读四书五经,但至少要识文断字。

  李自成把手下那几瓣大头蒜搜罗一下,还真不好选。再者,远渡重洋去海外待五年,很多人不愿意去。

  最后还是张道濬举荐了个窦庄秀才,“御林军”中的步哨队长窦云章。

  李自成直接把他提拔为副军长,然后就地退役转入文职。对应官衔从二品,相当于六部尚书之下的侍郎,巡抚之下的布政使。

  同时大顺军也派出了一位武官,原哨长、大统领的族叔李守义,火线提拔为营长。

  驻外外务人员的配偶可以随任。同时李自成规定,外务官不得娶鬼佬妻,纳妾可以,但是要提前报备。找晴人不限。

  李自成还加急做了一批外务通关文牒出来——

  “大顺钦差出使殴洲大臣……持文牒过境,请立即检查放行,不得为难阻滞。并且在该员需要时必须给予一切援助和保护……”

  为防止蛮子们看不懂天朝文字,还附有拉丁文对照。

  李自成交待窦云章、李守义,要是广洲、奥门当地有国人愿意前往殴洲的,不论何目的,可以携带随行。

  为他们,以及南洋华人准备的普通文牒印制了三千份。上面有言——

  “无论你身在海外何处,请记住,你身后有个强大的帝国为你撑腰。犯我大顺国民者,虽远必诛!”

  文牒暂时每张售价五两银子。就是不知道能忽悠几个人来买。

  大顺在南洋可没势力,盘踞在奥门的葡萄芽人又未必靠得住,真要有人买了大顺文牒还出了事,那可就糟糕了。大顺的名声就臭了。

  李自成又赶紧交待田见秀尽快在那边建立天地会分舵。万一有人拿了大顺文牒出了事,能花钱帮忙搞定的事情就别吝啬,不行就在背后下黑手。总不会让华人的那五两银子白花。

  不是猛龙不过江。

  为此大统领特批了十万两银子,又从“御林军”里挑出一百多骨干,让他们跟随出洋使团一同前往南方插旗。

  可以预见的是,到时候少不得要和南霸天郑芝龙打交道。

  至于陈近南,要后年才出生,暂时没他什么事情。人家本名是陈永华。他爹在天启年中举,没考上进士也没出来做官。

  后来郑芝龙投鞑,他儿子郑成功继续抵抗,攻占漳州时认命陈永华他爹为县教谕。

  后来鞑子杀过来,陈爹死了,儿子侥幸逃脱。

  陈永华确实有些本事,颇得郑成功欣赏,甚至称他为“卧龙先生”。

  康熙元年,郑成功病故,小岛爆发夺位内讧。最后在陈永华、冯锡范、刘国轩拥立下,郑经上位。

  康熙十八年,郑经立长子郑克臧为监国,让儿子在岳父陈永华的辅佐下处理军政事务。

  康熙十九年,陈永华病逝;康熙二十年,纵情酒射的郑经去世。

  冯锡范随即发难,罢黜继位不到三日的郑克臧,并将其绞死。改立他女婿郑克塽上位,独揽军政大权。

  冯锡范是个祸害呀。

  曾经有人向郑经建议“愿领兵船征吕宋,以广地方。”

  但是冯锡范却加以制止说:“吕宋乃黎国埠头,其地并无所产,况年已纳贡桅船,今若征之,有三失:一,师出无名,有失远人之心;二,残扰地方,得之不足吾臂指;三,欲守之,有鞭长莫及之势。况且在小岛年来安守,幸尔丰收,岂可妄兴无益之兵。”

  生生错失了一个“自古以来”!

  以郑氏实力,打吕宋不说轻而易举,起码不会多困难。开疆拓土的大好机会就被冯锡范扼杀了。

  老冯扶女婿上位,只风光了两年就被康熙“请”去当忠诚伯了。

  当然,随同去的还有陈永华儿子,当年就考上了举人,后来又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也许不能苛责太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正如总舵主和韦爵爷的那段对话——

  陈近南:小宝,你是聪明人,我可以用聪明人的方法跟你说话,但外面的人就不行。

  韦小宝:不解。

  陈近南:读过书明事理的人,大都在清廷里当官啦。所以如果我们要对付清廷,就要用一些蠢一点的人。对付那些蠢人,就决不能跟他们说真话,必须用宗叫的形式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个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清朝一直欺压我们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跟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

  韦小宝:要反清抢回我们的钱跟女人,是不是?复不复明根本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关人鸟事啊?行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了解,继续。

  陈近南:总之,如果成功的话,就有无数的银两跟女人,你愿不愿意去啊?

  韦爵爷:愿意!只不过你刚才那句九死一生太吓人了……

  ……

  不能因为没见过英雄,就以为英雄不存在。正因为英雄死了,那些不是英雄的人才能惦记银子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