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如趁机对其他流贼下手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38      字数:3202
  详细的组织结构一出来,这样的大顺才像是一个新兴政拳的样子。

  李自成跟他们解释了一番,然后开始安排职务……

  ……

  冯起龙激动的急忙推辞,“大统领,臣惶恐。臣才寡德微,在执政院下做一部之侍郎即有负圣恩……”

  客气话还是要说两句的。

  不过短毛真是瞎胡几把搞,六部变成了几十部,尚书的相关权利和地位大大缩减。

  冯起龙早先觉得能当个尚书就算一飞冲天了,可现在一看,这大顺的尚书太不值钱了。

  尚书级别的怎么也有超百人,侍郎级别的更是奔着上千人去了。

  尤其翰林院的翰林,按大统领的规划,成员全是侍郎级别。只是大顺的翰林和历朝历代翰林都不同。没点真本事那可进不去。

  李自成开口道:“现在给你们安排的职位都是临时兼任,将来会看情况,随时可能改任。

  我要强调一下,这不是信不过你们的能力,实在是定了规矩就要遵守。一届任期只有五年,最多只能任两届。想想看,以你们现在的年龄,若是一下登上高位,将来又没法再升官。怎么办?

  到时候四十来岁正年富力强呢退休回家了,这可就令人沮丧了。即便不想退休,那就只能换个低一级的职务,个人心里也难受。”

  众人呵呵一笑。

  刘宗敏咋呼道:“大统领,我不担心那些。你尽管给我往高了封官!十年后我都去万里之外当国王了,大顺的官嘛,咱也不用再往上升了。”

  冯起龙心说,对啊。外面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咱也去当一个国王过过瘾?

  想归想,他可不能像刘宗敏那么不要脸。要保持谦虚谨慎。伴君如伴虎,难着呢!

  李自成笑道:“就你还想要高官?认识几个字?你也就勉强能在军队里混一下,朝廷的文职就别想了。”

  刘宗敏挠着头,“我现在能识字一千个了……”

  “真的吗?我不信!”李自成表示怀疑。

  刘宗敏乐呵呵道:“五六百肯定有。”

  众人又笑了起来。

  ……

  隔天,李自成正在跟军机处办公室主任姬蕙兰商议军国大事,王铎又跑来了。

  老王在怀庆待了五六天,除了那天找杨嗣修聊了聊,剩下时间都在画画。

  他想在大统领跟前表现一下,又没什么能拿得出手。可现在要是不抓紧时间凑个近乎,等他去了京城,再想巴结短毛就不好找机会了。

  老王琢磨着短毛的喜好,最后从大顺纸钞上的图案获得了灵感。

  “大统领,怀庆府民生兴旺,臣由衷敬佩大统领的殷殷舔犊情,拳拳慈父心。臣鲁莽,草草绘就这一副《大顺治下万民安居乐业图》,进献给大统领,以表臣发自肺腑……”

  “画的好!”李自成展开画卷,不由叫了一声好。

  “谢大统领夸奖。”王铎放下心了。

  李自成指指点点,“这个人物画的好,啊,看看,还有这个喜笑颜开正在纺线的妇人,好!”

  王铎急忙道:“这都是在大顺治下,在大统领的英明领袖下,老百姓才有安居乐业的福分。”

  “我们在民本上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李自成说着话,提起毛笔,又来了句,“勤劳善良的百姓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说完,他在画卷上题词: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好!大统领这一阙御制《清平乐》金声玉振、涵盖古今,神龙行空,瞬息万里,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千百世当奉……”

  李自成笑了笑,把笔放在一旁。

  “……”王铎有些傻眼了。

  这才写了一半啊,难不成马屁拍的太过分了?

  李自成想了想,又提笔在画上多抄了一首宋代诗:

  雪里烟村雾里滩,看山容易画山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王铎这下不敢瞎开口了。

  李自成写完之后开口道:“老王,我要赞扬你。你能不顾旧文人的旧眼光,敢于走向为工农服务的新路,这是很好的。

  不要学那种什么“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的做派,要多去描绘雇工、农人的生活。他们在这个世上占了九成九。

  吃着老百姓种的粮食,穿着老百姓做的衣服,住着老百姓盖的房子,但是却不去表现他们。试问,那些文人墨客的良心何在?

  老王,我大顺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我大顺是为老百姓谋福祉。所以,你这一卷组图画的很好,站的立场很好。”

  “多谢大统领赞扬,臣惶恐。”老王这下彻底放松了。这一次马屁拍对了。

  李在成又道:“说起旧文人啊,他们一向以儒家的经史子集为正统,翻过来覆过去就是那一套。千百年来就是不停给各种注解,落入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没有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很不好的。

  人怎么能够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只在四书五经的框框里打转,要跳出来。先秦时期,有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看看现在,万马齐喑,究可哀。

  何况就连孔子也曾曰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王阳明算是个好例子,他创了‘心学’,是一代大家。

  然而,‘心学’过于虚无,终究没把道德哲学升格成价值论。他研究的不是人性,不是人本来的面目、不是人类的共性。他研究的是人如何变成圣人,而不是人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他研究下的人,都是传统论中最完美的样子。至于不完美的人要怎么样对待,那王阳明只能说,给这个人讲课,让他变完美不就好了。

  王阳明没有留下真正意义上的衣钵弟子,于是他的传人们也大多成了空谈之客。

  所以,王阳明的学问不具备普世性,终究还是差了一层。

  当然,我并没有看不上王阳明先生,也不是否定王学价值。人家立功立德立言集于一身,千百年后也是一代大家。”

  王铎弯腰谦恭道:“大统领所论,发人深省。”

  李自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老王顿时感觉浑身的骨头都轻了二两,腰弯的更低了。

  “老王,就凭你在书法上的本事,将来毫无疑问可以进我大顺的翰林院。论品级也只比尚书稍低一些。不过,你可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大顺朝发展的势头一日千里,正是用人之际,你要紧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上一层楼。”

  王铎撩衣摆跪下,“臣此次入京,必潜心苦学,必为大统领效犬马之劳,为我大顺朝建功立业。”

  ……

  打发走王铎,张道濬来汇报初步查出来倒卖粮食的事情。

  短短两个月时间,因为那些蛀虫,大顺损失了六七万两银子。

  李自成看完调查报告,眉头皱起。

  银子是小事,他会成倍拿回来。

  这个参与其中的人么,别人也还罢了,牵扯到张献忠的干儿子,这怎么处理?

  老张现在还是个护短的人,指望他大义灭亲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跟他翻脸?然后火拼吞并了他的势力?

  李自成背着手在屋里踱了几步,沉思不定。

  张道濬见状,上前进言,“大统领,臣以为,眼前是个好时机……”

  大顺拿下怀庆,正式有了个落脚之处。不过外面包围的明军是越来越多了。

  虽然跟他们暂时有了默契,但是不可不防。

  张道濬认为,不如跟大明朝廷谈一谈招安的事,当然是假招安,借此迷惑崇祯帝,给自己争取些发展壮大的时间。

  对面肯定不傻,谈招安当然会要大顺军拿出诚意。如此,干脆趁机对其他农民军下手……

  一石两鸟!

  “这个么……”李自成听完之后犹豫了下。

  以大顺军当前的实力,把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剿灭,即便有些不容易,应该也不算很困难。

  而且明军已经形成合围之势,那帮家伙们想跑都很难逃脱。

  只是……

  李自成摇摇头,“现在时机还没到……先把这个年过完再说。”

  至于张献忠儿子倒卖粮食的事情,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再让他继续薅羊毛,大顺的血都要流干了。

  李自成正想着是不是让高杰先去私下找张献忠探探口风……

  张献忠的请柬先一步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