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38      字数:9700
  夸克穷只是个破产小商人,无权无势,根本谈不起每年70万两银子的大买卖。

  但是架不住人家会吹牛啊,反正李自成一时半会儿也没地方打听去。

  “……海路艰险,我那五艘大帆船就被海盗抢劫一空,连块船板都没给我留下。不过没关系,跨洋贸易利润丰厚,我还可以再次组织十艘大船。现在我又搭上了大统领的关系,我想,我们的合作必然互惠互利,双方将来财源滚滚。”

  “夸克先生有魄力。”李自成点头称赞,“我必须要说的是,你做出了这一生最大最正确的决定。”

  马阳纯端起酒杯,“我认为,我们应该先为合作成功干一杯!”

  他早就眼馋新端上来的酒水了。

  “干杯!”

  夸克穷抿了口雍正牌葡萄酒,放下高脚杯咂咂嘴,“口感很好,而且这个酒瓶和玻璃杯更出色。”

  三人又岔开话题讨论了下酒瓶和酒杯的生意。

  李自成不得不把他们引到正题上。

  夸克穷说道:“大统领,你所要求的火腿、红糖、大米都不是问题,算下来有三万多两银子就足够采买齐全了。可是,你却愿意付出年产达到70万两白银的矿场。恕我直言,这有些说不通。”

  李自成笑了笑,正要开口,马阳纯抢先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大统领提供的那些南美银矿应该都位于西班呀和葡萄呀的统治区域内。”

  “实际上,并不为完全是……”

  16世纪之前,白银主要产自西欧和中国,但是产量很低,即使在好的年份西欧产银不过50吨,中国在31吨左右。

  在欧洲,随着汞气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6世纪欧洲每年白银产量提高到了90吨:同时期俺大明发明了先进的“灰吹法”,白银每年的产量为20万两-30万两。

  主要是大明的银矿并不丰富,所以产量比人家低十倍。

  16世纪后,产银技术得到提高,新的银矿相继发现,欧洲,忠国,日奔和美洲相继出现开采银矿的热潮。

  其中最大的亮点来自于美洲。

  1492年,是大明的弘治五年。

  1492年1月,西班呀王室接受了最后一位酥丹投降,阿拉博人被赶出伊比利亚半岛,西班呀也成为唯一被伊是兰入侵后还能光复的地方。历经七百年风雨,西班呀这块土地终于又回到欧洲人手上了,史称“收复失地运动”。

  1492年4月,统一的西班呀为了能绕过奥斯瞒帝国的“收费站”,跟大明和印渡直接做生意,决定资助哥伦布出海,开辟一条新的贸易线路。

  穷疯了的伊莎贝尔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给哥伦布筹集经费,凑齐了200万马拉维迪。

  哥伦布带着西班呀王室写给印渡话事人和大明皇帝的信。此外他还带了一些玻璃珠、小镜子、花帽子、铜铃、衬衫、饰针、针线、花布、小刀、眼镜、石球、铅球等小商品,准备跟大明以货易货,因为他也不知道忠国人到底喜欢什么。

  那点东西只能骗骗大西洋小岛上未开化的野人,大明做为天朝上国,怎么可能看得上哥伦布这么点廉价的小百货。

  那时候全世界都流行源自于大明的奢侈品,丝绸、瓷器等等,他们有着狂热的需求,但是得拿真金白银找大明人换。

  比如,16世纪30年代,每年有4万到6万件大明瓷器运到里斯本,到40年代,里斯本的有钱人都穿着中国丝绸衣服、喝着中国的茶叶、吃饭时用专门订购的明朝瓷器,只有这样生活的人才算打入了上流社会。

  到16世纪80年代,里斯本的一条街上就有六家专卖大明瓷器的商店。里斯本的旧圣多斯宫瓷器室装饰着200件明代青花瓷砖。

  可怜的欧洲人,他们那么不要命地穿过茫茫大西洋,只是为了从大明手里买点好东西,改善下自己的生活。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带着三艘破船从巴罗斯港出发,其中一艘大船载重120吨,两艘小船载重60吨。比郑和的宝船差远了。

  那年头出远洋跟玩命差不多,九死一生,不是正常人干的事。

  哥伦布经过七十天艰苦航行,跨过茫茫大西洋,10月12日到达巴哈马群岛;10月28日,到达古吧。

  在此之前,美洲大陆对于当时的世界还完全是一个迷。就连“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都一直坚持认为自己到达的东方是印渡,因此将那边的土著称之为“Indian”,印第安,意为“印渡的居民”。

  至于印第安人是不是殷商后裔,美洲是不是由郑和最先到达,这些就不提了。

  反正,从哥伦布开始,欧洲对美洲,西班呀对南美的残酷剥削从此开始。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因为败血症死了不少人,船上食物变质,水也变成绿色没法喝,当地土著看他们可怜,好吃好喝款待他们,哥伦布吃饱喝足后返回西班呀交差,按照他和女王签订的《圣塔菲协议》——

  他是所发现土地上的总督,这些土地上获得的黄金、白银、珍珠和宝石、香料等他都可以留下十分之一并免税。

  哥伦布第二次再过来新大陆时,带着大炮和十字弓,把救过他命的当地人摁在地上跪下喊他总督。

  在欧洲的殖民之前,美洲古代发现过三个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玛雅文明处于公元前5世纪到14世纪,主要处于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由于未知原因而走向衰落;

  阿兹特克文明处于是14世纪到16世纪,主要位于墨西歌中部,后被西班呀人打败;

  印加文明处于公元11世纪到16世纪,主要位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包含币鲁、智力、厄瓜多而和哥伦比呀等),后被西班呀人打败。

  美洲大陆被完全征服比想象中来得快。西班呀人用550人和16匹马,用时二年击败了阿兹特克帝国;又用小股部队(不到200人)打败了印加文明占领了秘鲁,美洲的古代历史就此终结,千年孤独结束得异常迅速。

  武装起来的哥伦布在当地行事手段极为残酷。他强制土著男子去采矿,女的留下开山耕田种木薯,谁不听话,“就拿刀在他们身上割几片肉下来”。

  根据传叫士卡塞斯的记录,他在古吧亲眼目睹了哥伦布丧失人姓的行为,三个月就有7000名儿童死去,“有些母亲为了不让孩子受苦,亲手淹死自己的小孩”。

  哥伦布规定,所有14岁以上的印第安人要在三个月内交出一定数量的黄金,交完后就在脖子上套一个铜圈,作为完成任务的标记。三个月后没有铜圈的人,就会被剁掉双手。

  (也许有理由怀疑后面的比利石国王就是从他这得到的灵感,才会用同样的方式残暴折磨非洲的钢果人。)

  哥伦布将大批印第安人送去做奴隶,谁敢反抗,就把他们的新生儿丢去喂狗,或者当着父母的面将小孩活活摔死在岩石上。

  有病有残疾不能干活的人,哥伦布就拿去给士兵当练枪法的活靶子,打死一个算一个。谁要是提出反对哥伦布,他就让手下砍死这人,再把死者的残肢扔到大街上震摄别人。

  印第安人自然不甘愿被奴役,但打不过哥伦布的队伍,被反复镇压了好几轮。

  哥伦布残酷折磨当地人的行为最后连西班呀正府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倒不是心疼印第安人,而是觉得再让他杀下去就没人可奴役了。

  1500年8月,一名皇家特派员到新大陆逮捕了哥伦布,将他铐回了本土。不过王室还是舍不得杀他,毕竟人家确实做了很大贡献,于是又让他出海两次。

  1505年11月,哥伦布的出海毫无所获,没钱谈什么感情?从此哥伦布在王室面前失宠,第二年即病死。

  1506年是大明正德元年,离大明建立已有138年,离大明灭亡还有138年,想不到哥伦布死的时间卡的刚刚好。

  据统计,西班呀从1502年到1660年,在南美洲挖到的金银占全球金银总量的83%,一时壕不可及。

  赫赫有名的波托西银矿(今玻利维呀西南部)从1545年开始开采,1581-1600年,仅波多西银矿每年就生产白银254吨,约占全世界产量的60%。

  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波托西作为世界上银矿一半的产出地,密密麻麻的矿坑先后吞噬了800万条生命,这些来自地狱的财富曾经支撑了西班呀300年的辉煌。

  在大约300年的时间内,西班牙一共在南美洲掠夺了超过1亿公斤的白银和250万公斤的黄金。

  再把时间线拉回到1611年,波托西的人口已经达到十六万,它不仅成为新大陆最大的城市,也比欧亚很多中心都市的规模还要大。

  西班呀国王卡洛斯五世赐予波托西的盾徽上就写着:“我是富有的波托西,全世界的财富,众山之王,众王之妒。”

  这还不包括墨西歌的撒卡特卡斯和瓜纳华托银矿,两者则分别在1548年和1558年开始开采。

  西班呀人从南美挖走了大量黄金白银,那些财富的流向大多进入了大明。

  只有使银子,西班呀人才能从大明商人手里购买他们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随着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大明商品走遍全球,在全世界打得其他国家毫无还手之力,一时间居然冲垮了许多国家的手工业。

  比如1594年,远在南美的秘鲁总督写信给西班呀马德里皇室:

  “忠国来的商品比欧洲来的品质优良,价格也要低廉一些,利马的居民都身着最精美和昂贵的丝绸衣服,利马人叫这种衣服叫忠国波布拉娜(China Poblana)。”

  1614年,荷蓝阿姆斯特丹的富裕人家都把大明瓷器当作日常使用,每年还要找大明进口3.5万公斤生丝。

  当时南美白银流入大明分成三条贸易线:

  第一条从墨西歌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从马尼拉到大明。因为这条贸易线的存在,1588年有一万多明人到马尼拉定居,1603年已经发展到三万人。那也是南洋华人大规模移民的开端。

  第二条线叫宝藏舰队,从南美将金银运回西班呀的塞维利亚,先偿还西班呀的正府债务和支付国家支出,再从葡萄呀流向印渡、东南亚、大明。

  第三条线同样是把白银运回西班呀,不过部分到达塞维利亚的白银会转运到阿姆斯特丹和伦敦,再由东印渡公司运到亚洲,用以购买大明的货物。

  1608年,荷蓝东印渡公司就一次性订购了10万多件大明瓷器。

  总之,美洲白银的最终归宿,基本都是大明王朝。

  大量白银涌入,这也间接为张居正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之前明朝的税收制度一直很混乱,收的大都是实物。种白菜的交白菜,种小麦的交小麦,造纸的交白纸等等。这种制度有一定缺陷,一是这些东西容易腐烂,不好保存,另一个是留给了官员可操作空间。

  另外明朝16岁以上男子得服徭役,就是免费给官府干活一段时间,有时官府故意在农忙时节叫农民去服徭役,逼着农民贿赂他们。

  这时候美洲白银刚好源源不断进入大明,张居正一看,得了,都用白银吧。农民交税换成白银,徭役也可以用白银抵,衙门再花钱雇人干工程。

  期间张居正又重新丈量了全国土地,谁都别想跑,大家都老老实实用白银纳税。

  张居正死后,其很多改革方案都废了,但白银的官方货币地位从此正式确定。

  西班呀在南美攫取的财富,以及和大明之间热火朝天的生意让穷疯了的鹰国人妒红了眼。

  一大批鹰国人开始在最重要的第一条贸易线上开始抢劫,鹰国佬的海盗事业就是从这时开始发迹。

  他们最先大规模开抢的就是西班呀跟大明做生意的商船。

  这些海盗里,最著名的就是弗朗西斯.德雷克这货。

  鹰国人和西班呀人第一次翻脸,是因为一个叫霍金斯的鹰国人,他专门干从非洲买黑奴卖到南美的勾当。

  1568年他卖完奴隶遇到大风,请求到墨西歌一处海港休整,刚好这时候西班呀任命的新总督到港。西班牙人信天煮教,英国人信新教,两边互相看不顺眼。

  本来新总督已经同意了让霍金斯进港休息,但不知道为什么脑子一抽,认为鹰国人是在他们领土上搞走私,临时翻脸,叫人把霍金斯400人的队伍几乎全宰了,西班呀跟鹰国从此结了仇。

  从死人堆里逃出来的不仅仅有霍金斯,还有他表弟弗朗西斯.德雷克。

  鹰国人从此找着了理由,决定报复西班呀,第二年就扣押了几艘由西班呀开往荷蓝的宝藏舰队。双方彻底结怨。

  捡回一条命的霍金斯后来做到了鹰国海军大臣,给表弟德雷克做坚强后盾。让德雷克冲在前线,负责抢劫西班呀开往马尼拉跟大明做生意的商船。

  前因后果在此,现在就能理解,为什么鹰国王室会给海盗发私掠许可证,并且授勋了。在鹰国佬眼里,抢西班呀商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德雷克的抢劫生意最早在西印渡群岛小打小闹,开始十分狼狈,最惨时被西班呀砍到只剩十几个人。

  他的两个亲弟弟也死于枪伤和黄热病。

  后来德雷克在外海遇到了一艘法国私掠船,他成功说服了这些人加入冒险团队。

  机会很快就来了,那一次,德雷克抢到了10万金币和15吨银锭,完成了原始积累。

  从此德雷克专注抢劫从阿卡普尔科开往菲律兵、准备跟大明做生意的装满白银的马尼拉大帆船。

  1579年德雷克抢到一条西班呀小船,上面就有1300条白银、14箱银币、大量黄金、珠宝、大明瓷器。

  1587年他的同行卡文迪什抢到的一艘大船上有6万公斤白银。这买卖真有搞头!

  从1577年到1580年的劫抢活动,德雷克一共从西班呀人手里抢到了434万镑白银,约合174万公斤白银。换算下相当于五千多万两银子。不止是富可敌国了,简直可以敌整个欧洲。

  1577年,德雷克出行时还带着鹰国女王给大明皇帝的一封信,表明了鹰国希望通商的意图。

  船队先在大西洋抢掠西班呀,两年后德雷克横穿太平洋行,驶到印渡尼西亚群岛,他遇到了一个叫包少师的大明人。

  对方愿意带德雷克去大明朝贡,并告诉德雷克现在统治大明的是“洪武皇帝”(应是万历皇帝)。

  他还告诉德雷克,我们去了后皇帝会赏赐给你许多金银财宝。

  但是因为风暴等原因,德雷克最终没有到达大明。下次鹰国要等200年后的马格尔尼觐见皇帝了,不过那时已经变成了大清的乾隆帝。后话不提。

  1580年9月,德雷克等56名幸存的冒险者和满船财宝货物回到鹰国普利茅斯港。他们此次航程58000公里,相当于绕行赤道1圈半。德雷克成为历史上继麦哲伦后第二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

  这次劫掠之旅获取的财宝极为可观,其具体数字秘而不宣,只知对鹰国的财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德雷克将全部抢劫财物的三分之一献给了女王陛下,他还将最大的一个宝石献给女王。而那颗宝石在后世几百年仍然镶嵌在鹰国女王的王冠上。

  当时激动的伊丽莎白女王将德雷克请进王宫,花了6个小时听他讲述冒险经历,并册封德雷克为爵士。

  另外,海盗爵士德雷克的海战战术帮助鹰国击败了西班呀无敌舰队。

  鹰国海盗对西班呀的劫掠,不仅使西班呀财政损失很大,也渐渐动摇了西班呀海上霸主的地位。

  1587年,伊丽莎白处决了亲西班呀的苏格兰女王玛丽。忍无可忍的西班呀国王腓力二世派出了“无敌舰队”讨伐鹰国。

  47岁的德雷克听到消息后立即披挂上阵,率25艘海盗船支持女王,并提出要在外海全歼敌人。

  打仗的同时他也不忘老本行,前后抢劫了数十万磅的财富。

  当时的海战仍然运用的是传统战法,即冲撞敌舰,然后强行登船后展开肉搏战。

  而德雷克根本舍弃了“接舷战”这种落后的方式,“海上的事要由船来解决,和步兵没有关系。”

  德雷克推出了一种新战术,这一变化改变了海战的模式,使步兵在海战中完全失去了价值,自此以后火炮取代步兵成为海战的主角。

  (当然,这里还要提一下朱元璋。1372年铸造的一门炮身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隶属于大明海军防务部。第42号,碗形炮口,重26斤,洪武五年十二月吉时,铸造署监造。”

  最早把火炮搬上海船的大约是我大明。明代海军曾经如此不可一世,甚至完全可以吊打全欧洲。

  在郑和的时代,欧洲当时的船基本上都是一个样,一种用途:打仗兼拉货,区别仅在于主要是用于打仗还是主要用于拉货。

  欧洲佬连给大明提鞋都不配。)

  由于战争理念和武器装备的不同,在战争还没开始前,西班呀舰队覆灭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1588年10月,当“无敌舰队”仅存的43艘残破战舰返回西班呀时,标志着老牌帝国西班呀开始衰败,而大鹰帝国则成为新的海洋霸主。

  这场海战开启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盛世,也成就了德雷克的辉煌。他被册封为鹰格兰勋爵,登上海盗史的顶峰。

  1593年8月,55岁的德雷克再次率领海盗远征,因黄热病死在半路。水手们为他举行了海葬。

  德雷克的功绩不止是以上种种,他还发现了“德雷克海峡”。

  当时还没有巴拿马运河,人们又认为南美以南到南极是一整块大陆,所以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只有麦哲伦海峡。

  原本,西班呀人相信只要扼守住麦哲伦海峡就万无一失,在太平洋上没有部署一个士兵。

  德雷克通过新航线进入太平洋后,扬帆北上,沿着南美洲西海岸,一路抢掠,西班呀人在没有任何防备下,屡遭打击。

  可怜的西班呀,在本土花钱如流水,外面又被海盗时不时抢一下,最后入不敷出,被英法两国联手放血而死。

  不过,人家在南美的势力仍然强大。

  整个中南美主要被西班呀、葡萄呀两家瓜分和统治,而英法两国只有些边边角角的一小块地盘。

  夸克穷吹牛比说他爷爷他父亲和三个叔叔都追随过德雷克勋爵,他絮絮叨叨一通,给大统领讲了讲南美的形势。

  “大统领,谁都清楚南美能赚大钱,可那地方并不是谁都能去的。”

  夸克穷一个鹰国佬,想去死敌西班呀的地盘混,结果可想而知。

  李自成笑道:“你可以加入西班呀,这不就好了?都是为了挣钱嘛。”

  1584年,菲利普二世向南美洲殖民地颁布国王诏令,规定所有西班呀公民都有权去勘探金矿和银矿。只不过勘探金银矿的前提条件是,矿主要将金银矿产出收入的1/5奉献给国王。

  这条妙计彻底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在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在南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等地,相继发现了矿藏巨大的银矿和金矿。

  所以,如果夸克穷加入西班牙籍,自然就可以在南美横着走了。什么矿产都可以随便开采。

  夸克穷挠了挠头,“可我只会鹰语,想冒充都不可能成功。那种野蛮地方,人家谁管你是不是真的西班牙人。”

  现在的鹰语还是乡下人的语言,即便是后来“高贵”的法语现在的地位也不高。

  拉丁语才是欧洲通行的语言。

  马阳纯说道:“身份问题总会有方法解决,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拉拢几个合伙人。西班呀人和葡萄呀人我都有关系。只是,大统领所说的金矿银矿到底是不是存在?有没有被其他人发现?以这时代的通信条件,南美的事情我们可能要等五六年才能获取相关消息。”

  夸克穷急忙附和,“是的是的。跑一趟成本很大,万一……”

  李自成解释道:“比如瓜纳华托,1560年就陆续开始采矿了,但是附近真正的大银矿并没有被发现。我可以提供精确的经纬度坐标。还有塔斯科也同理。另外,当然还有一些从未被人开发过的地区,那里连欧洲人的定居点都没有,所有的矿产全部是你们的。”

  如果论安全,美洲西海岸的未来旧金山以及加拿大等地自然更好,还有澳大利牙,那边的金银矿储量足够惊人。

  一群土著当然抵挡不住入侵,几百人的杂牌海盗队伍就能霸占庞大的一片土地。

  不过,那都是李自成将来的自留地。他还要以此吸引无数大顺百姓漂洋过海去淘金,轻易不会把相关信息放出去。

  夸克穷问道:“大统领,你身在明国内陆,是如何得知南美的事情?”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马阳纯急忙竖起耳朵。

  李自成起身,拉开墙上的一面帘子,后面露出了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

  “哇哦!”

  夸克穷和马阳纯惊呆了。

  他们自然明白地图的重要意义,而且眼前这副地图大大的不同。

  “那里……”

  夸克穷指点着正要发问,可恶的短毛已经把帘子拉上,遮住了地图。

  出于李自成之手的世界地图自然并不精确,然而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两百多年。

  如果两位鬼佬要是知道短毛还可以在海船上随时能测量精确经纬度,那怕是要激动的一头撞死了。

  尤其是李自成还掌握着各种海上成熟的航线图,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随着大航海的刺激,欧洲科技开始疯狂的发展。

  当时真的有人为了绘制星图,跑到南半球一呆几十年的。

  当我大清顺治皇帝宣布我们大清承认贞洁烈女的时候,发现哈雷彗星的那个哈雷,跑到圣赫勒拿岛上观察绘制南半球星图,画出来300多颗恒星的位置。

  乾隆第一次南巡,这时候一个法国天文学家跑到好望角,呆了好几年,确定了南半球星空中9766个恒星的位置。

  至此南北半球星图合二为一,可以为大海上的船指明位置。

  乾隆第二次南巡,这时候,鹰国开始使用六分仪,大海之上再无迷雾。

  看看世界地图上的季风图和洋流图,后世地理课上有个题目,说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花了三十多天,为什么第二次去美洲绕了远路还只花了20来天?

  还有就是为什么库克发现澳大利呀这么晚?

  其实就是洋流和季风的作用。帆船嘛,动力可不能跟蒸汽机比。

  大海虽然辽阔无边,但不是想怎么跑就怎么跑的。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哪里有陆地能补给,又不能随时选择方向行驶,帆船乱跑就是找死。

  另外,哥伦布绕远的洋流特么的是欧洲去非洲,非洲去美洲,美洲回欧洲,三角贸易直接产生。

  然后忠国就惨了。

  为啥呢?

  比如,湾岛离大陆并不远,然而直到三国的孙权时才登陆。

  就是因为洋流。

  海峡西侧,流速为20~45cm/s;海峡中部附近,流速为16~40cm/s;海峡东侧,流速为20~60cm/s。

  还特么是往北的。

  所以,近在咫尺的那么大一个岛屿直到三国时期才算是对它有些了解。

  而且,大明当前要去琉求或者日笨,仍然是按照千年前的老法子,先到福建,然后再顺着洋流北上。另外,如果航路选择错误,仍然无法抵达日笨。就如唐朝时期的鉴真东渡,他从扬州出发,最后被洋流带到了海南岛。

  其实,明明天津、山东、浙江离日笨多近?可以直达的,反而要绕一大圈路。

  相对元朝来说,明代航海技术可以说退步了。因为那时还可以从浙江等地直航日笨的。现在却不敢走了。唉!

  忠国周围没有比较小的洋流积累经验,出门就是高考题;欧洲可以慢慢从小学做到高考,而且人家还有个地中海训练场,然后直接冲上大学的考场(环游世界)。

  这也算是忠国错过大航海时代的一个重要原因。被地理以及自然条件等原因束缚住了。

  另外,大航海的刺激,还是要运输大量物资才能发展起来,单独运输一些奢侈品,没多大意义。鹰国大航海时期,运输粮食、布匹、棉花这些大宗物资的商船才是大头。

  而忠国古代跑跑日奔、高莉、南洋,就赚的差不多了,能养活江南大海商了,没必要发展远洋贸易,也没有开拓的心情和动力。再加上朝廷的限制措施,就没戏了。

  最后就是航海技术还下降了,汉唐朝时候的过洋牵星技术,到了明清就几乎失传了,只能从陪郑和下西洋的人,在印渡洋时候留下的几句诗里找到一些端倪。

  从海盗被招安的“国姓爷”,他们家倒是新发明了航海技术,后话暂且不提。

  ……

  李自成看着兴奋的两位鬼佬,淡淡道:“你们,对我忠国了解的太少,对历史了解的太少,对世界了解的更少……”

  装比不犯法,篡改历史不犯法。

  去美洲埋几个商周青铜器,去澳洲“发现”一些唐代遗迹,去非洲“偶遇”些宋代铜钱……

  还有北极、南极都不会放过。

  将来,“欧洲中心论”必将被抛进历史垃圾堆,不复存在了。

  以后,大洋马纷纷以嫁给国人当小妾为一生最大骄傲。那是她们祖宗十八代修来的最大荣光。

  我大顺帝国要正本清源。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