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37      字数:2696
  一个朝廷要剿灭而后快的流贼,跑来给县里修水利,还要出十五万两银子的巨款,天下奇闻。

  短毛能得到什么好处?说出去谁信呢?

  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慌的一干老爷措手不及,目瞪口呆。

  李自成说道:“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自力更生、难而不惧、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天旱又如何?人定胜天!”

  众人继续保持惊呆的样子。

  李自成又说道:“今天我先拿两万银子留在林县,后续十三万两半年内分批到账。钱我出,修渠的事情还要仰仗巩知县和诸位老爷鼎立相助。”

  十五万两银子买一个巩焴,值了。

  胡千户呆呆的说道:“真给十五万?”

  巩焴回过神后急忙站起抱拳,“先生大德,日月可鉴,天地动容。巩某敬仰之情无以言表。”

  知县躬腰施礼。

  胡千户、郭举人、邵财主也急忙站起来给短毛行礼。

  李自成拱手回礼,又开口道:“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赵某起兵以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所做的一切,只是愿黎民百姓能安居乐业,足矣。”

  “大统领……”

  巩焴一撩衣摆,跪倒在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鄙人谨代替全县父老,叩谢先生厚德。”

  这行为可有些严重了,毕竟是堂堂知县。

  胡千户等人犹豫了一下,也要跪下磕头。李自成急忙把他们拦住,又扶起巩知县。

  “诸位不必多礼,折煞我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赵某只是力所能及的做了一些小事情。”

  巩焴感慨道:“服了,我是彻底服气了。大统领,若我昧良心私吞一文钱修渠款,天打雷劈,不……”

  李自成摆摆手,“严重了严重了。巩老爷上任以来,爱民如子,体恤百姓,严惩恶霸,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百姓交口称赞。银子交给你,赵某一万个放心。”

  “谢……”巩焴不知道该怎么回话了。

  他回想这一年来的经历,那是真正感受到了在大明朝做地方官的难处。自己也确实“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可是大厦将倾,非是能靠个人挽回颓势。再看看大顺军的所作所为,巩焴唏嘘不已。

  胡千户拱手道:“大统领,惭愧的说一句,胡某也算不上什么好人。但是今日,我拍着胸脯保证,谁敢乱动修渠钱,不管他是知府、总兵还是王爷,老子一刀砍了他绝无二话。”

  郭举人也说道:“大统领真乃圣人楷模。学生汗颜,无以为报。往后名下的田产,按照大顺军的农税正策收取……”

  胡千户又急忙跟着表态,“我也照此办理。另外修渠期间,我每年捐献一千石粮食。诸位也见证一下,咱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再不做荒唐事了,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要为子孙后代积德。”

  郭举人抽空赶紧补充了一句,“学生这就捐银三百两,抚恤县里孤寡穷困。”

  邵财主一抱拳,“老汉也愿尽绵薄之力,乐捐白银三千两,由知县老爷做主使用。”

  巩焴向几人一一作揖,“有劳诸位破费,巩某感激不尽。”

  大家又哼哼哈哈说了几句场面话。

  李自成此行目的基本达成了。用不着巩焴当场投靠大顺,投了也不要。先让他在地方官任上历练几年,将来也能做个内应。

  巩焴有那么一瞬间,冲动上头了,还真想马上跟着短毛走。只是一来人家没正式邀请,自己太轻浮了不好;再者,短毛大统领怎么说也是个“流贼”,他多少有点顾忌。

  头脑一冷静下来,巩焴就变得正常多了。他还为刚才下跪的举动有些自责。

  李自成还有要紧事,当下跟他们随便说了几句闲话,拜别离开。

  巩焴几人一直送到城门口。

  大顺军逐渐远去。

  郭举人看着一大车白花花的银子,神情复杂,“真真想不到,恍如做梦。”

  胡千户则转头看向邵财主,“半仙,可否给我等凡人泄露些天机?”

  邵财主是宋代邵雍之后,虽然这一支比较远了,但颇得家传梅花易数的精髓,在方圆几百里也是个有名的小神棍。

  邵雍的嫡系后人如今定居在洛阳,二十七代孙邵继祖现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巩焴虽然不大相信卜卦,这时也难免有些好奇,侧耳倾听。

  邵财主捋着胡须,淡淡吟道:“十二月将终,还惊岁律穷。藏冰方北陆,解冻未东风。草昧徒寻绿,花梢强觅红。探春春不见,元只有胸中。”

  巩知县和郭举人陷入沉思。

  胡千户一跺脚,埋怨了句,“神仙,您老人家能不能再说明白点,弯弯绕的,我一个大老粗听不懂啊。”

  邵财主呵呵一笑,“这么说吧,那一位,紫气冲天,贵不可言!”

  胡千户如释重负。看来这回巴结对了,以后还要大力巴结短毛。

  巩焴看着大顺军离开的方向,不由感慨道:“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李自成带着大队快马加鞭,天黑前又返回了安阳。

  安阳兵没敢出来浪战,只龟缩在城里防守。

  赵王爷和知府派出几次求援兵,都被哈台吉和谷可成挡回去了。

  谷可成又汇报说,保定兵和京营兵已经走到了磁州,他们都来信询问大统领有什么安排,他们保证配合。

  那两帮人已经没有威胁了,李自成也没什么需要他们干的,倒是可以反过来送他们点功劳。

  第二天,收到信的保定兵和京营兵匆匆南下。

  大顺军正在安阳城外耀武扬威,一看官军大队来援,“丢盔弃甲,狼狈撤退”。

  赵王爷一高兴,还赏给两队援兵各五百两银子。

  三方皆大欢喜。

  李自成南下一百里,过汤阴,到达淇县修整。

  淇县有块“扯淡碑”。

  碑首上端一行横字“再不来了”,下面是两个醒目大字“扯淡”。这就是扯淡碑的名称由来。

  该碑无墓主人详细姓名,无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扑朔迷离。

  其碑身正面刻字“泰极仙翁脱骨处”,两侧小字大意为:仙翁是燕人,水木氏。明末访道云梦山修真,事迹已详细载入甲申记,我等不敢再多说了。不知道仙翁多大年纪,有人说他卒于一百四十四岁。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扯淡碑后面还有一幅联语:“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真是个神奇的墓碑。

  “扯淡”二字令人莞尔;“再不来了”又像是一个失败的穿越客临终遗言。

  现在是崇祯五年底,碑还没有,“泰极仙翁”大概也没来淇县。李自成必须要在县里留一个探子,看看那位大佬到底是何方神圣。

  ……

  淇县不投降,也不送猪羊。

  大概是因为县官知道卢象升就在附近,有恃无恐。

  李自成略微有些惆怅,只得让人去乡下弄点肉来吃。

  不料天刚黑之后,城里偷偷溜出来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