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最爱你的人是我
作者:三院老哥      更新:2022-04-29 11:37      字数:7139
  第46章,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怀庆府枪那啥了第一批罪大恶极的败类,府城民众拍手称快。当然了,不免就有些人会感到兔死狐悲。

  不去管他们了。

  隔天,刘宗敏风尘仆仆从娄烦赶来。

  “哥……”

  “坐啊!杵在那干啥?”

  “哦……”

  刘宗敏小心翼翼地坐下,从怀里掏出几张纸。

  “大统领,这是我的战报总结。”

  “哟呵?还会写报告了?”李自成大感意外。

  他接过来翻了翻,脸拉了下来,把报告摔在桌上。扫一眼就知道是别人代笔。

  刘宗敏搓着手,扭捏道:“呃……是韩兄弟……”

  李自成叹一声,“你啊!自己多长点心,一天咋咋呼呼打打杀杀,真遇到硬茬子,你看看,这次闹个灰头土脸。”

  “我错了。”刘宗敏低着头挨训。

  他牢记韩霖叮嘱,端正态度绝不找借口。

  李自成提起茶壶给他倒了一杯,“来的路上还顺利吧?”

  “还好……”

  任亮、王之臣、惠登相等“土寇”、“流贼”正配合着大顺军在太圆附近溜达。张应昌、李卑等原陕西兵不得不赶去勤王救驾。吕梁暂时安全。

  哈台吉带着蒙谷骑兵在平阳府一带乱窜,宣大总督张宗衡坐镇临分不敢擅动。

  怀庆府陷落的消息他们应该得到了,头疼去吧。被牵扯住又没法赶过来剿贼。

  大顺军暂时可以安稳的待在怀庆。

  李自成拿出本新编《游鸡战》,“宗敏,要认真学习啊,再不能蒙头傻干了。”

  刘宗敏急忙点头表态,“一定一定,吃一堑长一智。再不敢冒失了。”

  李自成叹口气,谆谆告诫:“宗敏,你一个铁匠出身,在这么多将领里面你凭什么出头?你比他们能打吗?你信不信我把谷可成、胡茂祯这些人放出去,他的战绩绝对比你强?

  还有白鸠鹤、白旺,人家原本就是边军出身,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你打仗能比他们强?

  宗敏,咱们私底下论起来,这些还算是自己人。还有其他人呢?

  赵胜、张能、马世耀、李友、李茂春、王文耀、李武威、胡二牛、刘体纯等等,哦,最近我还收了个鞑子哈台吉,我这一直都压着呢,没敢让他们挑大梁。

  咱大顺军眼看风生水起,前途一片光明。宗敏,你要迎头赶上啊!

  你是我亲兄弟,我能不偏向你?

  但是你要争口气啊!要拿出战绩服众啊!

  别让人在背后说闲话!你抬不起头,我也跟着丢脸。”

  “……”一番话说的刘宗敏眼圈都红了。

  “哥,之前是我做的不行。从今往后,我洗心革面,我重新做人,我努力学习,我知耻后勇,我迎头赶上。哥,再给我一次机会。”

  “你啊……”

  李自成又千叮万嘱一番,看敲打的差不多了,说起正事。

  “你先跟在我身边吧,好好学个一年。到明后年咱们要过黄河,到时候整个河南都交给你!”

  “真的?!”

  刘宗敏握紧拳头,兴奋道:“大哥瞧好吧!要是再打了败仗,大哥把我脑袋砍下来当夜壶!”

  “什么玩意儿……”李自成恨铁不成钢,气的真想拍桌子。

  “你当你是谁啊?这尾巴又翘起来了。谁敢保证百战百胜,我都不敢。关二爷能吗?岳飞能吗?戚继光能吗?你除了会吹牛比还能干什么?!”

  “我……”刘宗敏眨巴眨巴眼,又低下了头。

  李自成瞅着他那熊样,越看越恼火。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打!

  “哎呀……哥,我错了……啊……”

  ……

  怀庆府城已经被拿下,西面的济源县和南边的孟县、温县还不投降。

  李自成暂时懒得在它们身上费工夫,一座座孤城而已,有时间后随便打几炮就能拿下。

  城里有银子,李自成现在又不缺。他要收买贫民人心,所以城外的地盘更重要。

  拿下农田,分给百姓。

  一队队大顺军进入乡村,一个个大喉咙在各处喊着口号——

  “……耕地,……利民!”

  “对抗……,死路……!”

  “隐瞒…,抓去……!”

  同时满墙的刷标语、贴布告。连猪圈的墙上都不放过。要让老百姓时时刻刻感受到大顺军的存在。

  手持刀枪棍棒的大顺兵和乡卫队员们有如煞星般结队四走,提醒老乡们那些口号中的威胁绝非一句空话。

  宣传队不只有冷冰冰的吓唬人,还有文艺轩传队连唱带演的宣传清丈田亩、厘清税赋的好处。

  双管齐下的宣船攻势起到了很大效果。

  对于大明朝的乡村来说,原本府县里的衙门只是个遥远而模糊的存在。

  如今,大顺军走到了家门口,天天喋喋不休的提醒你应该做什么。如果不做会有什么下场,其效果立竿见影。

  贫民们还好,因为有田的自耕农本来就没多少。

  只有地主老爷们个个担惊受怕,即便没做过啥伤天害理事的也担心被抄家。

  一些中小地主和粮户知道拖下去绝无幸免的可能,还是乖乖的申报为好。

  有血债的老财主则早一步收拾细软跑路了。自然,他们的家产全部充公。

  还有郑王爷的几十万亩田产,这个才是大头。等清丈完后全部分配给小民。

  不料这行为遭到了大顺军内部的一片埋怨。

  自己人打生打死,一亩地没有,反而要全拿去分给毫无关系的乡民,他们想不通。

  李自成不得不召开会议,耐心解释一番。

  怀庆府顶天了也就占据个半年,到时候大顺军一撤退,土地可带不走。谁敢放心让家眷老小留下?还乡团可是会反攻倒算的。

  农田分给本地百姓反倒更合适。各处成立农民会自治,再加上编练些乡卫队,他们一定会为了到手的土地跟官府拼命。

  将来如果衙门胜了,本地百姓自然更加怀念大顺军,盼着再打回来;如果百姓能保住土地,同样忘不了大顺军的恩情。

  双赢。

  不管他们能不能理解大统领的“良苦用心”,照着干就完事了。李自成没空待在怀庆主持大局,交待完一些事情,他匆匆出发了。

  大统领要抓紧时间去将各路赶来的明军逐一击破。以免到时被包围在怀庆进退不得。

  尤其是王朴的六千京营兵、卢象升的三千“天雄军”、邓玘的六千川兵、马祥麟和张凤仪的两千白杆兵。

  左良玉和尤世禄暂时不用担心。这俩位爷比较机灵,一听说怀庆府被大顺军攻破,立马掉头率队赶往潞安。

  他们跟马士英等人会合,一同“保护”沈王,“杀”的流贼哭爹喊娘。死王爷已经不会说话了,只能希望巴结好活王爷,能让他帮着美言几句。

  当然,李自成没忘记给他们每人送一车郑王府搜刮来的财物。

  张宗衡那边也送过去两车金银珠宝。对方收没收还不知道,消息没传来。

  为防意外,李自成抽调张能的第四军去垣曲,跟刘芳亮会合,守住西大门。

  张献忠和焦得名继续看守黄河一线。

  他们已经分得了大批财货,正在兴头上,对这安排自然没意见。

  李自成的“御林军”中,步哨、炮营等全部留在怀庆防守。他们虽然也配有马匹,到底和正经骑兵不同,突袭行动就不带了。

  辛思忠的骑兵哨带走。还有哈台吉和谷可成的骑兵也跟随李自成行动。全部加起来有四千多骑,马匹有九千。

  “灭火队”轻装出行。

  ……

  九月二十四日后半晌,李自成带着大队人马抵达修武县。

  城墙高二丈,纯土坯。要等崇祯八年才会变砖墙。

  二十多天前,县城被张献忠等人攻破。当时几乎没啥抵抗,知县刘凤翔缒城遁去,撂挑子跑了。

  新知县还没有到任,现在城内都没个主事人。

  从清化镇流过来的小丹河绕城而过,在此处东关码头坐船可直达天津。

  阳城人王重新做买卖走的就是这条路。洪洞人沈一石给建奴送货就用王重新的船队,到了天津再转海船去辽东。

  一条船可载重上万斤,一辆骡车才能拉多少?船只可以顺河而下,骡子就算每天吃三十斤粮豆都没法拉车日行百里。两者综合成本相差几十倍。

  所以资敌的晋商,比如范永斗等人,他们给鞑子的大宗货物同样多走这条水路。

  李自成现在也抽不出时间收拾他们。

  修武县城南边还有条汇入黄河的沁河,离小丹河只有二十来里地。

  所以,夹在两条大河中间的修武县完全不缺水。

  但是,修武人却从来没有想过引水灌溉农田。直到数百年后新忠国成立,大修水利,当地人说什么“人活一百,没见过浇麦”。

  明代类似修武这样的地方不在少数,乡民们真就是完全靠天吃饭。等过几年后遇到旱灾,你说算是天灾还是人祸?本来修一些水利就完全可以避免惨剧的。

  就算真遇到旱的河水断流,那凭借之前的积蓄,多少也能撑过一年。

  可叹!

  城北的东关村是重要的水陆码头,还有个超大煤场。这边附近的小煤窑有三四百家。

  沁水人陈大义在这里设有蜂窝煤加工场。

  李自成也没空去视察。

  修武县里还有个奇观。

  原历史线十几年后的《创修关圣庙碑》,不知道是出自哪位大佬的手笔。碑上的落款依次并刻着3个年号:“大明崇祯拾柒年”,“大顺永昌元年,“大清顺治元年”。

  人才!

  大队“流贼”气势汹汹而来,修武县里的老爷们还在商量是投降还是抵抗,一堆人争的面红耳赤。城外的大顺军已经东行而去。

  李自成顾不得打吐豪,他率领大队沿着晓丹河继续东行。

  傍晚前,大顺军走到了获嘉县。

  大顺军正拿出“神器”,要拉铁丝网扎营,获嘉县城来人牵着猪羊要劳军。

  “大统领,乡亲们盼望天兵已久,还请移驾入城修整。”

  这帮人真懂事啊。

  “获嘉父老有心了,赵某感激不尽。”

  李自成自然不会跟他们瞎客气,夸赞完,先派侦骑入城,没问题后大队再入城。

  以冯千户、王知县为首的士绅土豪们在县衙门口恭迎大统领。

  接下来不用说了,自然是吃喝玩乐一条龙伺候着。李自成乐在其中。

  ……

  冯上友一族已经在获嘉落地生根两百余年,世袭千户,枝繁叶茂。

  他家祖上丰功伟业以及牛皮人物不多说了,远房势力和叔伯兄弟们也不说了。他二弟是光禄寺少卿,他三弟是举人,他四弟是秀才,他五弟是湖广参政,他六弟在陕西在当教谕。

  冯上友二儿子是莱州府同知;三儿子是贡生在京师念书。至于大儿子,当然是守在家里吃喝玩乐准备接老子的班当千户。

  老冯没啥本事,所以之前宁山卫指挥使张承宠也就没怎么招揽他。

  老冯有自知之明,反正大顺军打过来我投降就好了,短毛走了我还是千户。冯家都打定主意不抵抗,获嘉县也就没啥人再敢出头了。

  宁山卫在获嘉有两个千户所,18个百户,其中三个百户已进了大顺军,此时正在历山新兵营整训。

  还有个千户陈小旺,前个月就躲去乡下寨子里了。他家势力也大,族内什么进士、举人、拔贡、岁贡的一大堆,做官的有吏部主事、知府、知县、教谕等等。

  陈家同样是世袭了两百多年的千户,只是上一代千户老爷没儿没孙,连近支亲戚都没。所以当初副千户沈立运作后差一点升官,可惜最后还是被陈小旺抢先了一步。

  大顺军来的太快,县城开门也快,沈立这种想为国尽忠的就没来得及跑,更没做好开打的准备。

  当然,沈立没蠢到跳出来刀劈短毛贼。

  李自成也没工夫在县里玩花样,收了一批土豪孝敬的粮草,隔日清晨天蒙蒙亮就离开了。

  大队刚出门十里地,侦骑来报,新乡县出来一队明军,约两千人。

  这没啥好说的,李自成当即派遣辛思忠的一哨骑兵快马先行,去开个张。

  刘宗敏非要凑热闹,也跟着一起去了。

  辛思忠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祝万龄又窜回县城。

  祝万龄,陕西西安府人,早年“以父远游不归,年十五即独身访求,濒死,历数千里,卒得之。”不知他家老汉浪到哪去了。

  小祝万历丙辰年中了进士,天启六年官至保定府知府,因反对魏忠贤毁学院,被免职。

  崇祯上台后起用他为湖广黄州府知府,三年后,升任河南副使,监军磁州。当年祝万龄和同样刚上任的潞安兵备王肇生合力打了太行山九条龙。

  陕西流贼入境,祝万龄平贼有功,刚加河南右参政。

  现在他麾下有一千五磁州兵,一千盐兵,一千毛葫芦兵。

  原历史线祝万龄的结局,明年因剿贼不力,被削职。等李自成打下西安,祝老汉不愿投靠,换了套新衣服,跑到关中书院哭拜先圣,上吊死。

  以后的以后再说,先看当下。

  新乡县城,伫立土城头的祝万龄看着大队流贼松了口气。

  “没想到短毛贼来的如此之快,好在他只有骑兵。”

  房知县担忧道:“据闻流贼只一顿饭的工夫就攻下获嘉县城,咱们可不敢大意。”

  祝万龄呵呵一笑,“秉中老弟放宽心,骑兵可撞不破城墙。前头获嘉必是被流贼突然袭击才被破了。咱现在既然有了防备,何况县里兵强马壮,短毛贼不足为虑。”

  房知县拱手,“有劳参政。”

  新乡知县房建极同样是西安府人,和祝万龄是老乡。他将来会升任兵部车驾主事,后被罢官。

  等李自成打下西安,房建极不愿投靠,但也没上吊。到崇祯上吊,房老汉为追随先帝绝食而死。

  话说明末史料中记载了很多绝食死的案例。

  感觉喝碗毒药都比这个强,哪怕割腕上吊呢,可信度还高一点。后世功德林关了不少战犯,里面不乏忠于蒋光头的死硬份子,但也没见哪个绝食死了。可能,明末这般人吹比的也不少。自愿活活饿死,那要多大的毅力才行?

  新乡县里还有个名人,此时远在西安府辖下的三原县当知县。

  早前在陕北,不沾泥张存猛设于西川的四十六寨被洪承畴等明军攻破,李自成流窜到清涧县时还跟时任知县张缙彦打了个招呼。

  原历史线到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时任兵部尚书的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恭迎大顺军入城。

  “二十一日,内监王德化出朝,见兵部尚书张缙彦青衣待罪于皇极殿前。叱曰:‘汝辈误国至此,今不急殡先帝,乃复推戴新主耶?’缙彦曰:‘此与我无干。自有主之者。’德化愤极,呼从者连擦其颊,缙彦掩面垂涕。”

  可怜的张缙彦,被太监扇了耳光又被薅了胡须。

  清军入关后,张缙彦跑回老家。顺治三年,他被洪承畴招降。后官至工部侍郎。

  到顺治十六年,张缙彦因罪被抄家,流徙牡丹江边的宁古塔。张缙彦在北地与吴兆骞、姚琢之、钱威、钱虞仲、钱方叔、钱丹季等结成诗社为“七子之会”。终老当地。

  这一世,祝万龄、房建极的结局不好说,张缙彦应该会给大顺国效力终身。

  现在的新乡县还是个小地方,除了以上三个大小人物外,还有处“名胜”值得一提。

  城北十几里外有座大墓,潞王陵。

  那位潞王是朱元璋的九世孙,隆庆皇帝朱载坖的四儿子,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唯一同母胞弟。

  朱翊镠四岁时就受封为潞王。

  话说,万历八年,十八岁的万历皇帝有一次在后宫醉酒闹事,失态之下拔剑追砍太监,闹的不成样子。李太后得知,怒斥万历,又宣称要废掉这个失德的皇帝,让他弟朱翊镠继位。

  潞王差点儿当了皇帝。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件事,万历才不得不对这个弟弟宠爱有加,吃喝玩乐伺候着,就让他飞扬跋扈。

  卫辉府治汲县,原是汝王的藩地,汝王无子,除国。他的王府被改建为潞王府。

  恰巧万历他叔、封在湖广德安府的景王也因为无子,除国,他的家产就全被潞王拿去了。

  潞王是个大土豪,田产四百万亩,还有房课、盐店、盐税、湖池、河泊以及水租、坑税等。

  潞王府改建工程用了四年,花费近七十万两白银,占了县城一多半地盘。

  房子修好了,潞王即将就藩,搬家费要三十万两银子。可怜的户部尚书拿不出银子,只好辞职不干了。

  万历帝无奈,下旨将搬迁费减三分之一。

  万历十七年,潞王离京就藩,动用了五百多艘船只装运财宝家私,沿途顺天、河南二省各府县官员均举行盛大的迎送仪式。

  保定巡抚在奏疏里向皇帝大倒苦水:潞王之国,经由河间、大名二府,费用浩大。连岁荒役,委难措处,乞于天津仓动支米一万七千石、临清仓动支米一万一千石。

  搬个家而已,光看花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十万大军出征。

  潞王堪称“诸藩之首”,万历皇帝亦视其为“诸藩观瞻”。

  他活着时干的那些龌龊事不必提了,死后更加风光。

  那年李太后去世,潞王没了后台,随即嗝屁。风光大葬。

  早在明英宗时就对宗藩陵墓有规定,“一字王,地五十亩,房十五间。”

  潞王陵占地足足有四百亩,超过规定8倍,而且规模比万历帝的定陵还大,奢侈、气派程度同样赶超定陵。

  朱元璋明孝陵和京城的明长陵都只列狮、麟、象、驼、獬、马六种石兽。可潞王一口气给自己王陵神道两旁设了十四种石兽。也别说大明了,连历朝历代都找不出第二个。

  潞王陵地宫的门钉,也用了九路,即纵九横九计八十一颗,同皇帝规格相同。至于龙纹饰,更是肆意地使用在陵园内所有的牌坊、望柱、碑额和碑趺上。

  就连躺在潞王隔壁的次妃墓都采用了皇后的“制式”。

  不知道万历皇帝为啥没处理违制的潞王,毕竟他妈李太后已经驾鹤西游,没人会再罩着潞王。或许他看在亲弟份上,又或许反正潞王已经死了,就没计较。

  已经无从知晓潞王陵耗资多少,但参照他亲哥万历皇帝的定陵花费七百万两白银,修建潞王陵的花费应该不相伯仲。可见潞王是妥妥的一个超级大土豪。

  李自成气的恨不能前去开棺鞭尸,你他娘的就不能晚死十八年么!老子都没来打土豪,你怎么好意思先离开啊!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