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回 欲效秦政治缅安 督逃书欲赦天下
作者:莫名堂阿伟      更新:2022-04-29 09:54      字数:4281
  “依我看,迁民倒是不急,顺其自然。倒是该在这里多建些学堂,收留当地土著儿童入学,学习我中华文化。呵呵!小杨你还记得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施行的暴政吗?包括焚书坑儒。你就把这越、老、柬、缅、泰、马和新加坡看作秦初的六国,先将其自有的书籍书册文化全部销毁,在从语言、文字、饮食、农具、习俗、礼仪等方面入手施行统一,与我中原王朝一致,包括名字、称谓、发型、穿衣、祭祀。总之,衣食住行全部施行汉化。这样不过十几年时间便可让整个中南半岛全部融入汉文化圈。你想,若是没有秦始皇对六国施行的那一套,可能现在的中国就如同没有整合过的欧洲那样,不知道会出现多少个小国家呢?”

  “嗯!穆老这个建议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光明。从我辈起,便施行全面汉化政策,十几年不行,便用几十年,我就不信这一大块土地不能融入我中华。”杨二现在终于揭去了心中的阴霾,对南巡便有了更深一层想法了。

  “小杨,施行汉化政策,若是遇到当地土著的抵制,甚至为了维护祖制血统群起反叛呢?”穆先生有些担心的问道。

  “杀!就当他们是一群林中的野兽,不服汉化者,不论是个人还是部族,全部消灭,斩草除根。”

  “这~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遇到阻力是肯定的,真要全部杀光吗?秦始皇如此残暴也没说将六国反抗秦制者全部杀掉的。”

  “秦之六国不同于南亚这七国,秦时六国本质上是一家,只不过处于暂时分裂状态,秦始皇将其重新统一。而这南亚七国却是完全不同于我汉族的异族,如不用强是管不住他们的。这样的异族是养不熟的,只能用强,用暴力消灭。看来,我这个暴君名号是怎么都甩不掉了,呵呵!”

  杨二自嘲般的笑了起来,有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豪情来。

  “嗯!说的在理。对白眼狼只能是痛下杀手,不能仁慈。”

  穆先生似乎一下子便明白了这个道理。

  “好了,穆老巡游南亚这部分我知道该重点做什么了,但岭南和江南这片呢?这可是我中华故土,可不能滥杀啊!”杨二又用扇子指着地图道。

  “呵呵!那是当然了,穆某原本就是广东人嘛!准确的讲穆某祖上便是当地土著。你若现在就开始滥杀土著,岂不是将穆某的祖先也灭了?我从哪里来?这不合理了呀!”穆先生摊开两手无奈的笑言道。

  “这里原本是百越之地,少数民族众多,但都臣服于中央王朝。所以,治理这片土地应该不难,即便是执行汉化政策,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阻碍。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要将这里的经济尽快发展起来,不能与中原相差太大。同时,要鼓励汉民南下去开发这块土地,增加这里的人口数量,特别是汉民的数量。嗯!我心里现在有数了,知道该怎么做了。呵呵!”

  “看来,穆某原计划的旅游放松之行,要成为陪同视察工作了。”穆先生有些郁闷的说着。

  “诶~到了地方,我做我的事情,你耍你的,探祖寻宗也好,寻花问柳也罢!咱互不相扰就是了。只不过少不了向您请教一二,就像现在这样,需要穆老点拨一下才行。”

  “好!好呀!只是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其实很多事情是无法开展的,急是急不来的。”

  “这我知道。”

  接着,二人就兴建广州港等沿海城市的规划又深入探讨了一番,不知不觉中便过了一个多时辰,直到肚中感到饥饿了才停了下来。

  “穆老,今天就先说到这里,反正这一路上在一起有的是商讨的时间。该是晚饭的时间了,不如就在这里尝尝美娘的手艺,我让侍女去叫董夫人过来,今天都在我这里吃了。”

  “也好!穆某就不客气了。”

  “呵呵!好!仲坚~吩咐人去后院请董夫人到朕的内宅,今天为兄要和穆老一家共进晚餐。”

  当今皇上要南巡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并快速的经黄河沿线传到运河流域再到江南岭南各地。

  有人欢喜雀跃,就有人焦燥不安。

  喜的是富裕起来,生活日益美满的百姓;愁的是江南那些曾经或多或少支援过章昭达叛军的大小氏族们。

  黎阳城。

  坊间传闻大隋天子南巡驾乘的龙船队已经过了潼关,正顺流东来。

  沿途即将经过之地,百姓无不心喜,都在争相作着迎接圣驾到来的准备。

  作为天子南巡必经之地的黎阳城,上至官府下至黎民也都在积极的准备着,特别是南门码头一带早已划出禁区,安排了城中近千府兵守卫,不许民间客商船只驻泊。

  这天,城东高记药铺一如往常般人来人往,吆喝声、算盘声此起彼伏,一派生意兴隆模样。

  但后院独楼之上,高氏兄弟却在紧张不安的商议着,二人面上都流露出惴惴不安之状来。

  “大哥,近日在城里大街小巷之中均发现朝廷刑督部的探员,他们在一家家的清点户籍人口,难道又是在追查大哥行踪么?”高士遥不安的问着族兄高士远。

  “应该不是专为为兄而来的,但却难免被搂草打兔子将为兄缉拿,唉!该死的杨广这是唱的哪出啊?这都入冬了竟然还要南巡江南。”高士远愤恨不已,捶打着桌子的说着。

  “既然不是专为缉拿大哥就好,大哥在此间的户籍文书已是足备,不怕他刑督部的探子拿册子来查。”

  “唉!刑督部此举皆为杨广将至,为其安全计,清理城中可疑外人。为兄倒是不怕京城来的探子,但就怕淮阴城那边缉拿为兄的案子还未销案,有那里的官府人员调来这黎阳协查人口。为兄乃是淮阴数得上的社会名流,一方富豪,就难免有认得为兄的。一旦为兄被捕,势必牵连兄弟夫妻一家啊!”

  “那~要不大哥还是藏到地下密室之中,待户籍查验的官吏走了再行出来。”

  “不可!此乃欲盖弥彰之举。若是本地户籍清查官吏点到为兄的名字,汝当何以应对?难免露出马脚来。”

  “那~这也不行,那也不是,该当如何是好?”高士遥手足无措的问道。

  他知道,最多明后天,本地户籍清查官便会带着刑督部的探员来到他的“高记药铺”清点家中人口,若是遇到不在户籍册上的外地亲属便要被刑督部的探员详查一番并留名备案;若户籍册上的常住人口不在,更是要说明行踪并在回城之后到官府报到。不管怎样都将对隐居在此的族兄高士远不利,尽管高士远现在户籍册上的名字已改作“高士逞”。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杨玄感反隋真如螳臂挡车般不识时务也。为兄这东躲西藏的日子何时是个头?”高士远一想到早已被砍头的杨玄感父子便感叹后悔不已。

  “大哥,小弟听闻如今朝廷颁布下《督逃书》,言说限期一月,但有不法犯罪者不论罪过大小,必须刻期前往当地刑督部府衙投案自首,死罪得活,重罪轻处,小过直接赦免。若仍旧执迷不悟,不去投案者,一旦擒获罪加一等,从严从重处理。据说,借此而投案者不绝。”

  “兄弟,有这《督逃书》下,投案者真被宽大了么?”

  高士远眼睛一亮追问道,似乎对这《督逃书》所提的投案自首条件非常在意。

  “好像投案之人进去之后不久便都放了出来,只有几个原本犯下大案的逃犯被关押收监了。大哥,自杨广登基以来,除了真正的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要犯被斩首示众外,还鲜有被判死罪者。大哥你这是想~”

  高士遥惊异的看着眼睛有些放光的族兄高士远问道。

  “为兄原本与杨氏无仇无怨,只为报答家师越王杨素之恩,裹挟了杨玄感起兵造反,造反原本并非本意。为兄指望杨广再大赦天下之时便去投案的,但迟迟得不到大赦之机。如今朝廷一纸《督逃书》犹如大赦天下的檄文般,为兄如何不动心?”

  高士远有些坐不住了,激动的起身在屋中徘徊着,思索着,权衡着,犹豫着~~~

  “大哥,好像朝廷已经派出招抚特使前往东海虎平岛招安杨玄感旧部了。那些手上沾有百姓鲜血的叛将叛兵都能获赦,大哥一介文士当无性命之忧的,小弟觉得大哥可以趁此良机前往衙门自首。”

  “不!不能去衙门,更不能落到刑督部手上。想那张恒背着杨广杀了数不清的异党、士族,为兄在怎么说也是叛军首领,早在张恒的必杀之列了。”

  “那大哥该如何是好?才能躲过此一劫。户籍官最迟后天便要上门来了。”

  “好了,为兄知道活命之法了。明日为兄便躲入密室,若是户籍官吏和随行刑督部探子追问为兄下落,汝只管说为兄出城进山采药去了。躲过此番查问之后,为兄自有保命之法。”高士远似乎已经拿定了主意一般肯定的说道。

  “既如此,小弟便照大哥之意去应付官府。”

  “好!贤弟且去前堂照看生意,为兄要写一些东西,吩咐下人不要前来打扰。”

  “是,大哥,小弟出去了。”

  高士遥说完便起身下楼而去,虽然心中尚有疑虑,但却相信自家族兄有办法渡过此劫。

  他要写些什么呢?检举信?以检举其他逃犯为功换取性命么?

  “呱~呱~呱~”一队人字形向南方排飞的大雁在灰蒙蒙的天空掠过;

  “吖~吖~吖~”一大群黄褐色的鸬鹚急速掠过黄河水面,向着岸边乱石滩飞去。

  刚过午后时分,太阳其实是一直挂在天空中的,只是在初冬萧瑟的寒风中只剩了一丝明亮,全无一点热度。

  宽广的黄河水面上,一大队帆船挂着白帆顺流而下,每艘船尾都泛起一片片水花。

  在这众多帆船之中,一艘悬挂着明黄色的龙字旗幡的超级大船在泛白的阳光的照射下尤为惹眼。

  这盛大的船队便是今晨刚从老潼关码头启程南下的杨二南巡豪华船队,而那艘最气派的楼船便是杨二乘坐的。

  此时的杨二正端站在顶层船台之上,依着船栏远眺着前方和两侧岸上风光。

  “怎么?不背几首应景的古诗。”

  “呵呵!有您穆老在,我怎敢吟诗啊!毫无成就感。”

  在这最高处的船台上,只有杨二和一旁的穆先生两人。为了说话方便,但凡有穆先生在的时候,杨二总是将梁师泰、仲坚和杨洋等家将打发的远远的,以避免和穆先生的谈话被他们听去了。

  “想吟就吟嘛!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说到有关黄河的诗句,我喜欢的还是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穆先生扶栏轻念道。

  “呵呵!还是穆老学问多,这首刘禹锡的诗我都不会。不过,确实不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短短两句就将黄河的恢弘气势表现的淋漓尽致。”

  “只是可惜这大河之上除了皇家南巡船队外再无其他了,连一艘过往的商船都看不到,想必是因这南巡船队的到来而被上下游码头给禁航了吧?”

  “不出意外,应该是这样的。虽非我意,但下面的官吏为我南巡船队安全起见而为之也无可厚非,总不至于为这事责罚下面的官员,便有他去了,这样也显得着河面的清静。”

  “噔噔噔~”

  突然,从后面的船梯上传来有人上来的声音,这打断了两人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