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逆鳞
作者:梦吴越      更新:2022-04-25 04:57      字数:4406
  一丈二尺的朱底黑色参将旗下,身形挺拔的金虞姬策马走过东华门大街。

  她对两边欢呼的京师百姓视而不见,只是望向走在前方的刘参将,由衷为官人高兴。

  参将旗上书“开原参将刘”五个大字,在春风中猎猎飘扬。

  随着刘招孙等人向午门前行,狂热的气氛在京师迅速蔓延。

  对京师百姓来说,他们已经很久没见过武将进京宣捷献俘。

  上次见到敌军首级和俘虏,还是在万历二十八年。

  那年朝廷平定杨应龙叛乱。

  李化龙班师回朝,杨朝栋等六十九人被押解到京师,磔于闹市。

  此前一年,即万历二十七年。

  援朝战役结束,明军班师回朝。

  万历帝升座午门,接受都督等献上的日本俘虏六十一人,所司正法后,倭寇头颅被传送天下。

  从播州之役胜利算起,大明有十九年没这种盛大活动了。

  盛世的武功渐渐远去,帝国的荣光渐渐暗淡。

  如果不是刘招孙闯入,这种状态将继续持续下去。

  当然,等到二十五年后的那个春天(1644年)。

  京师会用另一场狂欢,欢迎它的新主人。

  两千多表情狰狞的建奴人头被展示给京师百姓,引得阵阵喝彩。

  萨尔浒惨败,辽东危急,一个无名把总,在浑江拉起乌合之众。

  他百战不殆,越战越强,终于守住了开原,守住了汉家河山!

  队伍过了棋盘街,再由文华门向西,最终抵达紫禁城南端的午门。

  这里便是献俘宣捷的地点,万历一朝的所有献俘宣捷都在此处。

  午门前方御道上,北镇抚司小旗官沈炼带着两个兄弟,跟随一队大汉将军,忙着设置依仗。

  教坊司开始奏乐。

  礼部和鸿胪寺赞礼的官员站在御道南侧,京师的文武大员和藩国使臣则站在东边。

  沈炼在外番使者中看到两个金发碧眼的弗朗机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口中啧啧称奇,

  旁边一个搬运金鼓的大汉将军不屑道:

  “那是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个天主教教士,都是来充数的!”

  沈炼却是毫不在意。

  大汉将军早晚朝及宿卫扈驾,列侍皇上左右,见惯了大阵仗,对弗朗机人自然不在意。

  “献俘兵士来了!”

  沈炼放下红毯,跟着群大家朝午门东边大道望去。

  一张张俊秀脸,在硬朗明快的飞鱼服映衬下,格外英气勃发。

  这次午门献俘,卢受跑去和骆思恭商量。

  好说歹说,才从南北镇抚司挑了八十个身形上佳的番子来,沈炼也在其中。

  镇抚司虽不买卢公公的账,然而事关皇家体面,骆思恭也没怎么为难这个太监。

  一个面相沉稳的引礼官引领刘招孙走过午门御道。

  刘招孙对御道两旁的文官武将、藩国使臣皆视而不见。

  他低头认真听引礼低官叮嘱待会儿献俘时须注意的各种礼节。

  一身戎装的金虞姬跟在参将大人身后。

  她目光平时前方,官人正和引领官低声说话。

  美姬正待低头,余光忽然在外番使臣中瞥见个熟悉身影。

  御道中间,一个年轻俊朗的朝鲜使臣引起她注意。

  金大久正出神的望着午门城楼。

  “哥哥。”

  金虞姬喃喃自语。

  承天门城楼上响起雄浑有力钟声,一连响了九下。

  刘招孙穿越前没研究过《大明会典》,对大明各式繁文缛节所知甚少。

  钟声响起,回望军容严整的战兵,环顾四周高大巍峨的城楼,刘招孙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情感。

  是直上云霄三千尺的自信,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

  引礼官将众人引到午门广场上,退了下去。

  钟声停止,刘招孙从思绪回到现实。

  教坊司演奏起宫廷音乐。

  一群姿色上佳的年轻女子,面朝午门方向,演奏着些玉磬、笙磬、埙(xun)、缶(fou)、琴、瑟、筑之类乐器。

  据刘招孙读过的野史,当年成祖为报复靖难忠臣,设教坊司。

  教坊司成员多为靖难中建文帝一方的战俘妻女充任。

  教坊司名下有勾栏胡同,实际相当于官方妓院。

  刘招孙忍不住抬头朝那边望去。

  人群角落,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身材清瘦,正双手捧埙,躲在一群乐户中间吹奏。

  剥离掉女孩周围金石丝竹的杂音。

  但听陨声呜呜然,如泣如诉。

  刘招孙被这声音刺痛,赶紧收回心神,朝午门城楼看去。

  一个身着皮弁服、头戴瓜形圆盔的肥胖人影步履蹒跚走到午门门楼。

  那人在两名太监搀扶下,缓缓坐在御座之上。

  教坊司停止演奏,周围文武官员都朝午门下跪朝拜。

  刘招孙也跟着跪下,心想这便是万历皇帝了。

  王二虎和邓长雄率领战兵献上建奴首级。

  两千多颗后金兵首级被从长刀和马车上取下,整齐堆放在御道中央。

  一百多个后金兵俘虏被战兵提了上来。

  他们手脚戴有镣铐,一块开有圆孔的红布穿过头颅,遮胸盖背,被战兵吆喝着在午门前跪下。

  这些曾经凶悍嗜血、杀人如麻的后金勇士,此刻皆不成人形,像木偶般任由战兵摆弄。

  正对着刘招孙方向,从城楼至御道前方,由少及多,梯形站立着随行扈驾的大汉将军。

  他们身材魁伟,俱执金瓜,佩弓矢,披金甲金盔帽。

  刘招孙不去关注大汉将军铠甲上的金光。

  他只对大汉将军的队形感兴趣,从城楼往前,人数分别为:四、八、十六、三十二·····

  刑部尚书黄克缵阔步走出文官阵列。

  他径直来到后金俘虏前,徐徐展开一道奏疏。

  也不管这些化外之地的蛮子能否听懂,刑部尚书大声宣读。

  大意是说后金兵触犯天地,祸害辽东,屠戮生灵。

  即便皇上仁德,亦不能宽恕。

  宣读完毕,黄克缵向城楼上的万历皇帝行礼,正气凛然:

  “建奴跳梁,负我皇恩,沦我城池,屠我军民,属十恶不赦,臣及刑部大小臣工皆以当斩不饶,叩请圣裁决断!”

  御座之上的万历大手一挥。

  “拿去!”

  大明皇帝的天语纶音被近旁两个武官传达下去。

  接着,大喊拿去的是最靠近城楼的四名大汉将军。

  然后再传递给八人,十六人。

  直到最后,已经是三百二十名大汉将军震耳欲聋的齐呼:

  “拿去!!!”

  刘招孙身后走出一队战兵,将俘虏排列整齐,手持重刀就地行刑。

  刘招孙将斩下的建奴人头放在两千多颗首级堆上。

  两千七百颗面目各异的人头堆成个小小山丘。

  礼部和刑部的官员会在献俘结束后,将它们筑成京观,供京师百姓观看。

  黄克缵再次向御座之上的万历皇帝跪拜,徐徐退下。

  这时,老态龙钟的方从哲开始奏报开原血战的战果。

  方首辅从浑江血战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刘招孙坚守开原,斩杀镶蓝旗旗主阿敏。

  奏疏文采斐然,气势不凡。

  两场大战被描绘的气吞山河,刘招孙中箭的数量,也从五十六支,变成为七十二支。

  等方从哲奏完,兵部、礼部两位尚书便立即为刘参将等人请功。

  兵部尚书奏请升刘招孙为开原总兵。

  万历皇帝大手一挥。

  “准奏!”

  刘招孙的职务,直接由参将升为开原副总兵,署都指挥同知,还被授宣武将军。

  这样以来,他不仅拥有开原统兵之权,也握有行政权力,以后可名正言顺治理辖区两个卫所。

  朝廷认为,刘参将今年还不满二十岁,实在过于年轻。

  之所以没有直接升为总兵,升任都指挥使,是怕与祖宗法制不符,贻人口实。

  须知,此时大明九边各地的总兵官,年龄都在四十以上。

  即便如当年李如松者,有李成梁权势加持,被破格提拔为山西总兵官,也是三十三岁。

  其实,以刘招孙在开原的权势人望,无论担任总兵还是副总兵,指挥同知或是指挥使,并无什么本质区别。

  兵部和皇上都看得通透,万历虽然吝啬,却一点不傻。

  萨尔浒大败,辽左危急,正需刘招孙这样独揽大权,文武兼备的帅才顶在前面。

  当然,最好还不要和他提银子。

  康应乾、乔一琦两人都被升为辽东巡按御史。

  所谓巡按即代天子出巡。

  “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俗称“八府巡按”,权势极大。

  当然,以目前辽东之形势,康、乔两人也只能在开原周边巡一巡,其他地方他们管不了也不敢管。

  开原其余各将官皆有封赏,不作赘述。

  刘招孙等人跪拜五次,磕头三次,扣谢皇恩。

  宣捷献俘仪式很快结束,邓长雄、王二虎两位千总率部下退出皇城,仍旧回瓮城驻扎。

  大太监卢受笑吟吟的带着刘招孙,进入紫禁城。

  刘招孙心中大喜,终于可以近距离接触万历皇帝。

  乾清宫西暖阁,刘招孙跪在地上。

  按照卢受给他的叮嘱,皇上未问话时,不可抬头。

  兽炉里噼里啪啦燃烧着火炭,万历皇帝坐在御座上,伸手在兽炉旁向火。

  卢受远远站在两人身后,脸色平静的望着刘招孙,旁边还站着熊廷弼与方从哲。

  昨日听闻万历偶染风寒,看来是真的了。

  耳边传来个沙哑微弱的声音:

  “刘总兵起来吧!”

  “朕无事。”

  万历像是看穿刘招孙心思。

  “只是前几日风寒之疾犯了。”

  刘招孙向万历叩拜:“皇上万金之躯,当保重龙体,如此才为社稷之福,大明之福!”

  万历瞟刘招孙一眼,见他样貌俊秀,笑着点头:

  “刘卿前番浑江血战,这次又守住开原,击杀建奴无数,奴酋胆寒!为朕立下如此大功,据兵部回话,全是真夷首级,朕心甚慰。”

  刘招孙心下感动,看来万历皇帝对战事一直颇为关注。

  “全赖皇上洪福眷佑,经略大人运筹帷幄,及时救援,三军将士浴血杀敌,此战浙兵、白杆兵伤亡殆尽,每每思之当日惨状,悲痛难忍。微臣不敢居功。”

  万历挥了挥手:

  “刘卿也不必谦虚了,听方首辅说,刘卿不仅文韬武略,亦有魏晋风度,有古君子之风。今日看来,果然如此。”

  自从上次熊廷弼在开原说什么魏晋风度,这个词便和自己如影随形,再也脱不掉了。

  万历喘了口气,挥手指了指站在旁边的熊廷弼。

  “刘卿,朝中都说你英雄少年,便要有少年人的心魄,莫学外面那些文官阁臣,做些官样文章!”

  “熊经略的功是有的,你的功也不少。两败建奴,令奴贼丧胆,不必过于自谦!你便是朕之卫青霍去病!”

  刘招孙喜出望外。

  万历皇上冲龄践祚,御极以来,平定哱拜,援朝抗倭,勘定播州。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赫赫战功,当彪炳史册。

  皇帝竟然把刘招孙比作霍去病卫青,可见他对刘招孙期望之高。

  想到这里,刘招孙不觉满脸春风,顾盼熊廷弼等人,忽然又想起此行来京师的目的,忐忑不安道:

  “皇上,小城侥幸获此战功,献俘宣捷,得见天颜,其实还有一事想要求助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