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作者:风娘子      更新:2021-05-24 11:57      字数:4052
  笔趣阁360 www.biquge360.com,最快更新[系统]清墨书香最新章节!

  “王先生,听说您花费七万两白银,从宋先生手里买下三幅版画?您觉得,这几幅画当真值这么多?”

  最近董卿的版画出售,一开始虽然也有不少人喜欢,想收藏回家,可毕竟不是什么名家名作,几幅版画而已,刻画的又算不上精美,条件简陋嘛,大家出价最多五百元。

  五百元一点儿都不少了。

  就是寻常画画的名家,能拿这个价码,也相当了不起。

  这几幅版画还是即便普通人,也真能从中体会到真情实感,能让人一看就受到触动,所以才有不少人想买。

  最后一共九幅版画,落到六个人手里。

  最高的五百银元,最少的一百三。

  成交价都很高。

  却不曾想,刚刚从南方回来的一个京城有名的大佬,居然重金求购,最后还从同为富豪的某位先生手里,花了七万两白银,把最后三幅画给收到手,一下子就成了热点新闻。

  不光是京城,全国各大报刊都免不了要报道。

  趁着这股热潮,董婉写得战场纪实的日记体小说,还有她写的取名为《阿瑾》的书,很快也由出版社出版。

  无论哪一篇,也许有些匆忙,遣词造句都有点儿疏漏,但绝对写得感人肺腑,好多著名作家,名人都说,完全不输给老残游记,也是能传世的作品。

  其实,她也仅仅是想真实记录这段历史而已,等到很多年后,人们说起这段历史,不用只凭猜测。

  无论是谁,只要有点儿文笔,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有血有肉。

  别人不知道,报社的宋编辑却知道,这些稿费,董婉是一分钱都没有留,私下里百分之六十都捐给东三省的普济红十字会,另外百分之三十,她邀请肖女士,还有几位名媛,组建‘积善堂’,专门用来收容因为战争而伤残的士兵,还有孤儿,其它慈善事业,也会逐步展开。

  其实一开始,董婉是想加入红十字会,在日俄战争期间,好多人打着这个旗号,做了很多事,不少人也知道了所谓的日内瓦公约。

  没办法,国内早就多灾多难,少不了战争,慈善事业也要向着战争靠拢。

  红十字会的名气最大,也最容易让人接受,国内上层社会的人都比较支持,肯定特别容易得到援助,都没必要成立本土的慈善机构了。

  但考虑了许久,董婉觉得,她还是只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好,没必要让别人捐款做慈善,还是自己来,最多加上几个亲近的朋友和学生们。

  当然,更重要的没好意思说。

  如果加入红十字会,即便是做出贡献,有了影响,但这个影响,好像也是算在人家红十字会上面。

  董婉自己得到的不多,反正她捐款不少,回头看影响力,几乎没有增长的迹象。

  可自己一组建积善堂,即便她都是匿名在做,那影响力也一下子有了一个小幅度的波动。

  如今善堂没有名气,自然波动不大,等到帮助的人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的时候,一准儿能成为影响力的固定来源。

  董姑娘一开始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帮别人,她又不是冷心冷肺,看到自家同胞受苦,基本的同情心还是有的。

  这次东北受难的村落,超过三百,那真是枪林弹雨当中,血肉横飞,产破家倾,惨不忍睹。

  董婉是亲历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她要是不想办法伸伸手,帮帮忙,她自己的心里都过不去。

  可既然做得工作都差不多,都是帮人,她还是更愿意在帮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好处。

  相信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会做同样的决定。这阵子,别看举国都是一片肃杀气氛,青年学子示威□□越来越多,革命的呼声都传到四面八方去,不过,董婉的心情还是挺高兴。

  不为别的,确实如她所想,她去了一趟东北,用得快干涸的影响力数值,一下子又丰沛起来,足够她想用就用,随便用,甚至连超级工坊,都近在眼前,再努力一把,东西就能到手。

  学校那边,担心她的精神受到摧残,毕竟是在东北战场上呆了这么长时间,就给她放了假。

  董婉干脆就窝在家里写自己的小说。

  她的福尔摩斯探案正勾搭得欧美很多国家的读者抓心挠肝,不知道多少人恨不得她一天连载个七八十万字!

  但因为战争,断更已经很久了。

  前阵子还出了一桩新闻,外国的报纸刊登出她在东北战场的消息,顺便刊登她的版画,很多福尔摩斯的读者都去教堂,恳求上帝保佑董婉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最主要的意思,福尔摩斯千万别断更,甚至因为这个引发了好几次反战□□。

  还有人叫嚣,让自己的国家发兵,去拯救大侦探福尔摩斯,女孩子们哭得声嘶力竭,连男人也很担忧。

  当地的报纸都当成趣闻给报道了,传回国内,国内一帮人也傻眼,简直哭笑不得。

  清廷拼命努力,希望国际干预,结果人家连搭理都不搭理,这下因为个小说人物,居然闹出这么大的乱子,何等稀奇!

  董姑娘听了这个,却不免有那么点儿愧疚。

  她这阵子忙东忙西,几乎把福尔摩斯给忘在脑后,她自己以前就是个读者,自然相当清楚,那些追文的读者们看着喜欢的文,死活不更新时的难受别扭。

  这几日清闲,自然要努力一把。

  不只是写福尔摩斯,还要给自己国家这些心情沉重的读者们来点儿福利,轻松轻松。

  她准备开新书了。

  像《老残游记》,还有最近这几本,固然不是不好看,很多读者都很喜欢,但读了之后,并不能用来放松心情。

  董婉想了半天,决定写喜闻乐见的穿越。

  俗气一点儿不要紧。

  一个清末的女学生,随老师去西安,出外野游迷路,遇到几个盗墓贼,居然无意中发现了秦始皇的陵墓,并误入其中,她本来想告诉老师,毕竟这是个大发现。

  可从陵墓中出去的时候,时空变幻,居然去往秦朝。

  虽然是荒诞的穿越,此时应该没什么人读过这样的小说,董婉写得时候,却不敢像后世一样,对历史什么的也胡编乱造不要紧,除了考据党要较真,其他人就是看故事,你写得故事好看,就是一本好书了。

  可在眼下的时代,她又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如果写得历史背景差太远,恐怕会让人批判得见不得人。

  董婉还特意吃下好几个记忆药片,专门寻找秦朝的历史文献阅读,衣食住行,说话方式什么的,都仔细读过,即便如此,她也不敢保证自己写的背景资料完全不出错。

  不过只要认真对待了,想必出点儿错误,读者也完全能理解,毕竟是小说而已,又不是历史专著。

  董婉都有很长时间没写过穿越,以前看得简直不愿意看,这会儿一写,却兴致大增。

  这次也不等写完,只写了一部分,就让宋编辑拿去刊登。

  她如今一个名字也值钱,送去的稿子根本不必审,直接就登出来,即便如此,宋编辑读了也忍不住直冒冷汗。

  “……简直……简直……”

  简直太冒险了。

  董先生一直是写侦探,再不然就写批判现实的小说,一下子转了文风,让人不免有些不知所措。

  偏偏宋编辑还读得欲罢不能,再新鲜不过。

  他还忍不住浮想联翩,要是自己穿越回到秦朝,那会如何?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吧。

  只是主角是女性,恐怕国内很多人会觉得不适应。

  宋编辑想得不错,因为主角是女性,而且董婉依照古老的穿越传统,穿越女主颇为无敌。

  不是武力上,或者智商上的无敌,事实上,她穿越过去也是处处不适应,处处碰壁,一开始连语言都不通,但是她就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凭着她还不错的动手能力,在学校里学到的物理学,化学的知识,还有比当时的那些人多出的见识,一步步混成了名家,混成了智者,不知道多少人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座上宾。

  谈情说爱那是细枝末节,女主大杀四方,‘男女通吃’才是真的。

  但很多读者根本不能接受,也许换成个男性作为主角,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

  或者,董婉就是让女主穿越去和男人谈恋爱,那也没什么,但让她去参与百家争鸣的大时代,在乱世中搅风搅雨,读者们,尤其是年长的读书人,都免不了要斥责——‘有辱斯文!’

  “一个女人,不老老实实回家带孩子,折腾什么事儿!”

  “不守妇道,都订了亲,怎么能逃婚?”

  不过,有反对的,自然就有支持的。

  董婉学校刚刚有了自己的女报,影响力还不大,报纸上就和那些批判的人针锋相对,为自家先生写的小说摇旗呐喊。

  “一听就是不懂历史的白痴,在秦朝,女性的地位不敢说男人平等,可那也相差不远,妇女可以拥有私产,拥有婚姻自主权,法律还保护合法的婚姻,并且特别保护妇女,许多社会活动,女人一样能参加!”

  “就是,翻翻史书吧,还逃婚?又没有经过官府登记,她当然能选择自己的婚姻,人家秦朝的法律都支持!”

  女作家们虽然势单力薄,可也不是不能发出声音。

  一时间,京城文艺圈里热闹的不行。

  吵闹得再凶,这种事儿也不会惊动朝廷,估计朝廷还巴不得这些人因为这点儿事儿吵闹,也省得整天给他们找不自在。

  董婉收到一大堆支持她的信件,也有点儿无语,总体来说,这就是篇胡乱意淫的言情小说,怎么也有那么多人乱想!

  不过没办法,作者把一篇小说写出来之后,读者要去怎么读它,作者可就不能控制了。

  有人从中看到秦朝的国力强盛,秦朝军队的勇武,战无不胜,有人欣赏它的严刑峻法,有人批判,有人看到百家争鸣的盛况,也有人只看美酒佳人,欣赏歌舞。

  同样一本小说,有人夸赞,有人批判,都很正常。

  董婉的小说,也不是没有人批评,只是这一次她大概写得的确是离经叛道,甚至还有某个有些名气的大儒给气得吹胡子瞪眼拍桌子发火!

  那位大儒的弟子们,恨不得来砸董婉的窗户。

  学校里的学生,还有肖女士都吓了一跳。

  董婉哭笑不得,简直不敢置信——你不喜欢你别读啊,还偏偏每一期都跟着读,读完了就发表评论破口大骂,这都什么事儿!

  肖女士,宋编辑那些人,特别担心董姑娘的心理状态,还有她的学生们。

  高雯眼眶都红了,大有先生一声令下,她就去挨个打肿了那些敢说胡话的白痴的嘴巴。

  “先生别伤心,您写得小说好看极了,我们都喜欢,一定要继续写下去啊!”

  董婉:“……”

  她有这么脆弱?

  拜托,这不算什么吧,作为一个也曾经写过网络小说的作者,如果不能在看到一大堆各种嘲讽,讽刺的评论之后,还安之若素,那趁早别写了。

  别人如何,她不知道,至少她现在看读者五花八门的评论,还看得挺津津有味。

  至于不写,那不可能,大家尽管骂,她照写不误。

  董姑娘还安慰忐忑不安,一脸紧张的宋编辑:“怕什么,让他们骂去,咱们也组织一批人给我吹捧,一骂一吹,这热度不就有了?现在你们报纸的销量如何?”

  宋编辑:“……”

  节操呢,身为一个文人,一个简直要往‘大家’上奔的文人,您的节操呢!

  不过,咳咳,销量确实让人笑得连牙花子都露出来。

  好像越被骂,自家摇钱树的小说就越火爆。

  以前不看的读者,或者一看是女主就没兴趣的读者,也不免因为骂战被吸引进来。

  只要董婉自己不介意,宋编辑摇了摇头,他也就不用介意了,怪不得总编一点儿都不着急,天天稳坐楼台,脸上还洋洋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