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案首
作者:洛亦言      更新:2021-02-08 14:47      字数:3217
  笔趣阁360 www.biquge360.com,最快更新(快穿)炮灰成神路最新章节!

  第三天考的就是策论,围绕考官给的考题议论高低。自然, 引经据典是必不可少, 共有三卷。

  这个对陆瑶来说更为简单,不管她经历的哪个古代世界, 都有千年经典的解释流传, 随便写一篇, 都是可以用来考会试的。当然,陆瑶不会那么嚣张, 他控制了策论的度,使之突出却不会太过优秀。即使如此,考取举人也是绰绰有余了。

  因此这卷写的更快,待到中午的时候便写的差不多了。

  三位考官再次过来时, 便见陆瑶已经正在收拾东西, 皆是惊疑。

  上前拿起试卷翻看, 果是写完了。再细看,只见字字珠玑, 言简意深;引经据典、言之有物,却是上佳的策论经典。

  李大人就开口说道:“不错, 你这少年郎功底深厚, 可见平时用功也是足心。”

  陆瑶这时当然屏息静立站在一边,待他发话后,便拱手行礼道:

  “回大人的话,学生自幼家贫,家母虽说身体不好,也是全力供养学生读书。学生自知机会有限,便下功夫苦读。幸而县试、府试一次就过,便得了贵人的支持。如今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回报家族父母。”

  “嗯,你有这孝心很好。”李大人赞许的点了点头,随后便带着众人继续巡视。

  考完了试,陆瑶等人身上气味浓烈,引来苍蝇飞舞。陆瑶回住宿梳洗了一下,这才来找宋氏族人。

  三叔公见了陆瑶还以为他没赶上,十分关怀,心中却是感到十分可惜。

  陆瑶感激道:“多谢三叔公关怀,这次我却是已经赶上院试了。只是因为时间紧急,是以没有来找族人团聚。”

  三叔公听了表示理解,同样的,他也不觉得陆瑶这般匆忙就可以考上。

  哎,到底是被宋世仁又耽误了一个俊才!

  三叔公第一眼就注意到陆瑶穿的衣服是绸缎,心中存有疑问,就怕陆瑶走错了路。这时便表情一变,严肃地问道:“你怎么穿着绸缎?这可是别人借给你的?”

  即使宋玉止步童生,他也不想宋玉变成那种爱慕虚荣之人。

  “这是我自己的衣服。”

  陆瑶露出一个苦笑,解释道:“当初出发时天气炎热,时走时停。眼见要赶不上了,我心中焦急,便顶着烈日疾行。谁知道半路中暑晕了过去,醒来后已经是夜晚。夜行途中经过荒僻地森林,见有一荒废的神庙,便宿在了那里。

  当夜便梦一神人与我托梦,问我面色凄苦的事由。她愿助我一臂之力,待我功成名就之时,为她正名建祠即可。

  第二日醒来便见香案上有白银一百两,青衣一套,门外还有一匹通灵宝马守候。”

  三叔公听了也不由啧啧称奇,这种事情素有听闻,但这还是第一次真的碰到。

  只是为神明正名何其难也,三叔公当下便略过此事不提。

  宋捷等人考完试后皆是疲累不堪,梳洗过后便已经死死的昏睡过去了。

  院试放榜却是在十天后,因此有人留下等待,有人已经回家。

  宋氏也有人留下会友等待;有人倍感失落,准备回去。而陆瑶却是提前一步先回临安县了,毕竟小吏名单之事也不知处理的如何了。

  回了家不用打听,宋母便已经哭了起来,骂宋大伯狼心狗肺,就是见不到自家兄弟家过的好起来。

  原来宋世仁知道陆瑶离开后,第二天就独自把宋玉的名字报到了县丞那里。

  也不知道他允诺了什么好处,第三天宋政便得了消息,书办人选已经定了,就是宋玉。

  这名单通过神明神网层层上报,按理应该会在宋玉进入考场前便到达。宋玉这次回来又长开了一分,似乎半点考试的苦楚都没受到。宋母便以为宋玉被拦截了下来,因此见到儿子她便忍不住失声痛哭。

  陆瑶细心安慰,平静道:“母亲,你不必焦急,我已经赶上了。再等几天放榜,便可以知道结果了。”

  宋母似信似疑的抬头看他,见陆瑶认真点头,她这才抹了抹眼泪笑了出来。

  “儿子,你可要争口气!”

  陆瑶这时就神色不明的答道:“是。”

  得知陆瑶回来,宋世仁的小儿子宋安便过来传话,让陆瑶过去拜见大伯。

  陆瑶应了,转身便去了族长宋征住处问详细情况。

  宋征久久不语,见陆瑶老神在在地端坐,面上沉稳,似乎一点也不着急,他心中赞叹。这才开口道:

  “你现在不必前往县衙补名,当初你的名字的确被报了上去。但是到淮阳府的时候,却被城隍截住打了下来。”

  陆瑶听了却是诧异,道:“难不成城隍还有这现实权力?”

  宋征听了微怔,问道:“你和这城隍没有交集吗?”

  陆瑶摇头。唯一有交集的时候,应该是宋玉府试的时候吧,那时似乎有神明短暂停留过。

  宋征也是不由苦思冥想,最后还是解释道:

  “因为你这书吏补缺本就漏洞百出,不查还罢,一查准不过。如今若是真的想通过,还得你本人去补办文书才行。”

  陆瑶当然不会去了,当下便道:“劳烦伯伯了,这次去院试却是有一番奇遇,得了一匹通灵马,愿意献给族里。”

  宋征愣了愣,道:“奇遇?”

  陆瑶把之前对三叔公讲的说辞又是重复了一番,宋征听了当下便推辞道:“既然是神人赐给你的,又岂能随意处置。”

  陆瑶诚诚恳恳的说道:“伯伯,其实是这样的。这马儿好是好,但是养起来却也劳心劳力。我也是怕把它养瘦了,不如交给族里,还能做一番贡献。”

  宋征这才收下。

  见了马儿,果然有灵异之相,他也是心中欢喜。

  之后领养之事暂且不提,却说院试结束三天,考院还是封锁,值守甲士不见减少,气度森严。

  郡试阅卷已经不是县试院试可比的了,整个临江郡历年积累下来的童生数量高达两千人。

  这些试卷都要一一检阅,可想而知难度多大。

  第一卷经义先由二十个文吏初次检查,凡事有明显错误的,连三分之二的考卷都没有答完的直接罢黜。

  郡试第一场经义就是考验考生的知识量和功底,因此题量极大,便是陆瑶也写了整整一天,是以大多数考生都没有答完。

  如此一来,两千份试卷只剩不足一千份。然后剩下的试卷再分为完成和未完成,这个却需要更加细致的检查了,以免鱼目混珠。

  待检查完毕,完成的试卷只有不足六十八份,先不必管。接下来由副监考官阅览检查错误,如此忙碌三天,又是只剩下四百份。

  之后这四百六十八人的第二场第三场考卷挑选出来再次如此检查,没有重大错误便都留下了。

  看着摆在面前的三百份试卷,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

  文采气运无一不可缺少。

  众考官一一检阅,遇到有争论的试卷还要讨论一番。如此又是五天,三百份最后分成两份摆在一边。

  一边只有八十份,这就是秀才名额了。另一边二百二十份则做替补。只要八十份中有人气运不够,就会被二百二十份中福厚的人替换下来。

  最后由主考官范大人请神明定名,抹了牛眼泪,诸君便见八十份试卷皆冒出赤气,其中优异者甚至是红黄之色。

  而其中更有一份金黄,范大人拿起一看,竟是自己好友的儿子陶明,当下便笑道:“看来头名就是他了!”

  这时曾经见过陆瑶试卷的李大人却是双眼扫来扫去,寻找陆瑶的试卷。按理说陆瑶的文采火候上佳,此时去考乡试都是可以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真的中罢了。

  正找着,便发现这份试卷其色赤红,雾气腾腾中似有异色。李大人定睛细看,里面竟是微许紫色。

  “范大人,你看这份试卷!”

  范大人此时正拿着陶明的试卷细看,闻言便停手望去。

  “快递来!”

  李大人这时拿过试卷一看,却是宋玉的试卷,不由心生喜悦,觉得自己发现了俊才。

  范大人接过试卷,入目便是干净整洁,字迹齐整如印刷,让人赏心悦目。再细看果然文采飞扬,思沉力厚,实际却比陶明试卷略胜一筹。

  范大人看哪份都觉得写的极好,竟是爱不释手,不知如何选取了。

  这时李大人便道:“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看两人都是一时俊杰,难分高下,只是到底还是要依规矩定下名次才好!”

  范大人听了心中可惜,口里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宋玉第一,陶明第二,王天奇第三,诸位有何异议?”

  “并无异议。”众官回道。

  放榜的日子,考生都停留在官府贴榜的黄墙前等待。

  一边有几个童生聚在一起,边等待边聊天。但到底心中焦急,是以交谈时常冷场。

  待榜单出来,姜堰花了许久时间,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丙榜五十人从下往上一一看去,竟是一无所得。同样的,他也没有在上面看到宋捷的名字。

  抱着满心的期待,姜堰又转头看向乙榜二十名。

  又是没有。

  这时他已经心灰意冷,但是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说不准他就得了甲榜前十呢。

  这时慢慢抬眼看去,下面没有,没有,……,没…宋玉?宋玉!

  姜堰不由瞪大了双眼,这难道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宋玉?他竟然成了案首!

  姜堰立刻转头高声挥手叫道:“宋捷,你堂弟中了案首!!!”

  宋捷此时却在外围,听了如遭电击,顿时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