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家的渊源
作者:北冥鬼叔      更新:2021-01-24 04:31      字数:3278
  笔趣阁360 www.biquge360.com,最快更新分金诀:盗藏天图最新章节!

  只是这里面不是笔记,记载的内容更像是一本小说,传奇惊悚故事似的。或者说是一个记载家族迭闻的野史,当中的故事有点夸张。

  我随手翻了翻,开头很吸引人,我顿时来了兴趣,一页一页地读了下去,很快,我就陷入了这个故事里。

  这个故事,是从解爷的祖父讲起的,他祖父是个怪人。

  盗墓这行分门别派,五花八门,盗墓手法也是各显神通,解爷的祖父就是吃摸金倒斗,见官(棺)发财这碗饭的!

  他祖父叫解九,祖上是满清正白旗旗人,曾祖父叫做解先望,做过清朝钦天监的保章正,负责记录天象变化,占卜吉凶。后来他做到了灵台郎,从七品,戴素金顶翎,俸禄七十两,禄米六十斛,最辉煌时我们解家在北京有两处宅邸,通州还有数百亩良田。

  可惜那时满清整个儿都腐朽了,到了解九那一代,这解九生性游手好闲,不喜欢读书写字,对那些考取功名利禄的事情一点都没有兴趣,反而对阴阳五行,风水玄学一类的事情格外的有兴趣。

  而且他还染上了京城那些阿哥公子哥儿的许多坏习惯,挥霍无度,喜好攀比,眼看解家就要在他这一代被败光了。

  本来解家祖上是满清正白旗的旗人,好几辈之前就在钦天监任职,凭着先祖的荫功,世袭罔替,花点银子,估摸也能给他弄个一官半职,好歹让他有个着落。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解九先祖的性格上了。

  解爷的祖父解九,自小就跟着曾祖父解先望在钦天监走动,学到了许多风水玄学知识,知人相面,打卦卜凶这些都难不倒他,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是京城出名的小诸葛,人送外号万里逍遥一朵云,四九城小诸葛解九。

  这解九,他人不仅长得俊俏,而且能说会道,那个时候钦天监的官员,个个都是在风水历学和天文地理上有极深造诣的能人,那都是有真学问的老学究,今天天上出现个火烧云,都能扯出十篇八股文那么长的文章来。

  解九他从小在钦天监耳濡目染,学的一嘴的遛马,谁来了都能扯上两句,在当时四九城的公子哥儿里头,他算是小有名声,不仅人聪明机灵,而且为人豪爽,所以才有个小诸葛的外号。

  这解九呢,人活络,嘴巴甜,脑子灵光,当时解家的家财不说万贯,也至少有那么几千贯,所以他花钱大手大脚,而且养成了一个刁蛮的性格。

  这种性格在现在看来,就是富二代的叛逆,家人说往东,他偏要往西,别人说不去,他偏要去试试。

  他一来二去的,就和京城那些公子哥儿染上了些不好的习惯。

  其实这个习惯也并非很坏,就是喜欢斗蛐蛐儿和熬大鹰。

  明朝的时候有一位皇帝,励精图治,在他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只是因为喜欢玩蛐蛐儿,最后竟然被后世的史书给他送了一个雅号,叫做“蛐蛐儿皇帝”。

  而斗蛐蛐儿,熬大鹰,养猎狗这些东西,在清朝入关之后的几十年,迅速膨胀,被八旗子弟公子哥儿发扬光大,发挥到了极致。

  满清入关之后,经过前期的统治时期,在顺治那个年代,经济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

  后世的康熙盛世,如果不是顺治皇帝前期底子打的好,没有几十年太平日子的积累,也并不可能达到那种盛世之治的盛况。

  当时的四九城,有狎妓吟诗,流离风雅的八大胡同,还有各种高档会所,近处有天津卫的斗狗场,通州的赌坊茶肆,各式各样的玩法多了去了。

  解九和那些公子哥儿雅兴颇多,他不喜欢女人,不喜欢赌博,就是喜欢玩蛐蛐儿,到了痴迷的地步。

  可是这蛐蛐儿哪里最多呢?

  你别说,古墓荒坟,善产蛐蛐儿。

  而且,越是那种荒坟古冢当中,越出产个儿大,凶猛善斗的蛐蛐儿。

  这天是七月中旬,正值鬼节,所谓七月半,鬼乱窜,这个时间,本来是不宜在晚上出门的。

  但是那天日子赶巧,前几天解九在和几个公子哥儿斗蛐蛐的时候输了,输了白花花的银子不说,这心爱的蛐蛐儿大将军也被别人的蛐蛐给活活咬死了。

  他那蛐蛐儿大将军,平日里细心的伺候,每天用好料饲着,每日都当着亲生儿子一样伺候,那大将军也的确长脸,长的威武不凡,硕大勇猛,看起来的确像是大将军一般。

  解九每日没什么事情,就喜欢用蛐蛐儿罐端着这大将军,到那些茶肆酒楼和赌坊里头去,和那些贵胄公子哥儿们聊天喝茶,互相观赏对方的蛐蛐儿。

  可是前几天很不凑巧,解九本来一直没打算将自己的大将军拿去和别人斗,可是耐不住别人挑衅,于是下了五十两白银的赌注斗了一场。

  本来解九想,他平日里将这大将军当亲生儿子伺候,这大将军长的威武雄壮,断然不会有输的道理。

  可是事与愿违,那大将军虽说比起普通的蛐蛐儿健壮许多,可是解九往日里只知道喂养它,从不让它和别的蛐蛐儿斗,也不让它运动,于是那大将军空有一副架子,却不会任何技巧,没多久被别人的蛐蛐儿咬的浑身伤口,两腿儿一瞪,嗝屁了。

  这就像是让一个什么格斗技巧都不会的壮汉和一个武学大师打架一样,输赢早就注定了,那些公子哥儿平日里游手好闲,就是靠着斗蛐蛐这活儿吃饭,早就算准了解九的蛐蛐儿没有实战经验,不仅五十两银子到手,还顺道弄死了他的大将军,让解九以后没了炫耀的东西。解九当时一看,差点晕厥过去。

  他虽然人机灵,又聪明,可是他喜欢蛐蛐儿成痴了,压根儿没想到这一节,栽了跟头不说,心爱的蛐蛐儿大将军也丢了性命。

  养蛐蛐儿这个行当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古代的业余文化生活实在是太过于枯燥。

  古代又不像是现代这样,有什么电视电脑手机,那个时代,戏曲赌博等等传统娱乐是主流,贵族子弟豢蛐蛐就像是现在玩手机这么普遍。

  解九他虽然才十八岁,可是对于蛐蛐的热爱,已经到了极致,简直是要爆炸。

  哭哭啼啼一阵,他将银子付了,捧着大将军的尸体,找了一处花园埋了,只感觉天昏地暗,对什么都没了兴趣。

  心爱的蛐蛐儿大将军惨死,解九气的回家蒙头睡了好几天。

  这样过了大半个月,他终于算是好了一些,毕竟是年轻人,只要有新奇事物,很快就能忘掉烦恼。

  到了这天晚上,解九眼前总是冒出来自己那养了许久,心爱的蛐蛐儿大将军的死状,反正睡不着,索性爬起来准备去外面的茶肆赌坊转转。

  他刚走出自己家门儿,就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手里捧着一个破碗,正在用一根儿草枝,逗弄一只硕大的蛐蛐儿。

  这一看不得了,一双眸子竟是再也移动不了了。

  只见那乞丐用一只破口的瓷碗,碗中装着一只很大的蛐蛐儿。

  那蛐蛐儿威武不凡,孔武有力,瞧起来比解九那死去的大将军还威武几分。

  此时刚刚天黑,天上立着一个灰蒙蒙的毛月亮。

  都说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那天上的月亮看起来格外的渗人,街道上到处都是摆放着冥烛纸钱和祭品祭祀的人,大都行色匆匆,这解九也是年轻力壮,加上自己家本身就是钦天监的官员,从小不信邪,朝着那乞丐就走了过去。

  说来也奇怪,解九走过去之后,那周围的人似乎都不见了。

  空荡荡的胡同里,都是些燃烧的烛火冥币,纸钱随着阴风到处飘散,阴森森的。那乞丐蓬头垢面,匍匐在地上,头发花白,衣衫破破烂烂,只顾着低头用手中的枝条儿摆弄那蛐蛐儿。

  解九看过去一敲,一颗心肝儿差点儿都吓出来了。

  原来这乞丐身边,正摆着一大堆用来祭奠死人的白馒头,摆成三个呈品字形,那馒头还冒着热气,但是旁边有一个烛台,上面烧着三只冥烛,两长一短,正升腾起缈缈青烟。

  白馒头旁边,一堆纸钱正在熊熊燃烧,旁边摆了一碗祭祀死人的白米饭,上面插着一双筷子。

  解九一见这情景,不由吓了一跳。

  中国的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这吃饭的时候,筷子是万万不能插在米饭上头的,插在米饭上头,那就是拜死人,给死人吃饭的。

  就在这时,那老乞丐抬起头来,更是让解九脸色煞白。

  这老乞丐脑袋慢慢地抬起来,脸颊皮包骨头,瘦的像是老鼠一样,面色僵黄毫无血色,更恐怖的是这老乞丐的眼睛,竟然空洞洞的,露出坑坑洼洼的眼窝,就这么直愣愣地盯着解九。

  “啊!”

  饶是解九年轻力壮,从不信邪,见到这一幕,也吓的惊叫一声,向后退了一步。

  “小爷,赏口饭吃吧……”这老乞丐听到有人的脚步声,伸出手来,对着解九道。

  “你这老乞丐,是人是鬼?”解九壮着胆子,厉声喝道。

  这老乞丐闻言,也不慌乱,只是伸手指了指自己那空洞地眼窝,道:“你看我这眼睛,觉得我是人是鬼?“说着还笑了起来,露出黄糟糟的牙齿。

  解九一听,再仔细看去,才发现这老乞丐原来眼珠子生生给人剜去了,只有空洞的眼窝子。

  这老乞丐也甚是了得,那破碗中的蛐蛐儿就要跑出来了,他用手中的草枝轻轻一弄,那蛐蛐儿又进了破碗。

  解九也是无聊,见这老乞丐调教蛐蛐儿似乎有点门道,便蹲下身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