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 61 章
作者:香溪河畔草      更新:2021-01-15 07:58      字数:4000
  却说宝玉,虽然与黛玉同处林府,要想见面,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嬷嬷们规矩厉害,紫鹃雪雁寻日里也不许她们随便出入二门。

  任是茗烟把林家上下老少打点个齐全,也越不过嬷嬷祖姑婆的规矩去,别说想见黛玉,就想见紫鹃雪雁一面,也不能够。

  宝玉万般无奈之下,到生一计,每每会在书房里摇头晃脑,大声朗读文章,声音洪亮,响彻林府每一个角落,半夜方休。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有一字半句传入深闺,让黛玉知道他来了。

  祖姑婆嬷嬷们虽然烦他,却也不好干涉,人贾宝玉可是正经的寒窗苦读,没有越界不规矩。

  府里下人们每隔几天听一阵朗读声,倒不觉得厌烦,反是觉得林府更有生气了。

  林府上下人等见了宝玉无不夸奖一声:“玉哥儿好嗓门。”也有下人悄悄议论:“只可惜了不是我们林家公子,我们林老爷若有此一子,就圆满了。”

  回头再表贾府,十月中旬,贾府里省亲别墅基本竣工,金银铜铁器皿已经打造齐全,各种古玩也都铺排到位,珍禽异兽已经放养园中,房前屋后花草树木基本移植完毕。小戏子已经练熟了几十出应承戏文,小尼姑都学会了里念经打坐,真可谓完事具备了。

  只差园中牌匾尚未题就,贾政想请林如海题匾,林如海推辞了:“娘娘省亲,为的是骨肉团聚,园中匾额对联,若借他人之手,纵然是李杜之才也失却了一番情意,反而不美了。不如就由几位舅兄与贤侄们拟题,到时候再听娘娘裁夺,岂不更有意境。”

  贾政闻听这话,很以为然,一日贾政先侯着林如海下朝,又使人去逮住了下学准备与冯紫英卫若兰冯楠英遛马的宝玉,因为他们事先约好,宝玉索性邀他们一起到省亲别墅一游。

  这一日,林如海贾政为首,一般清客及宝玉、冯紫英、卫若兰、冯楠英等陪同,宝玉提议,又叫了贾环贾兰一起游园。

  这一日,贾政有意试探,贾珍推说自己文墨有限不愿意出头,贾琏外出,门人清客们故意退让,专门要宝玉叔侄们显才华。三人中宝玉诗词做的好些,不时博得满堂彩。又有冯紫英等帮腔,林如海斧正,小半天时间,堪堪题就园中所有牌匾对联。其中,宝玉出品居多,贾环贾兰也有佳作,三人作品都被清客们誊写备案,之后挑挑拣拣,贾政依从如海建议,园中牌匾对联,大多数景点用了宝玉所题,偏僻处也用了贾环贾兰的手笔。

  老太太、李纨、赵姨娘、探春闻听,个个欢喜不迭。

  唯有王夫人一贯厌恶赵姨娘,赵姨娘一丝一毫的高兴,她都觉得碍眼。只因最近贾政几乎日日歇在赵姨娘处,偶尔还会光临周姨娘,却一次也没来正房歇息。王夫人被两个卑贱姨娘抢了风头,牙根恨得直痒痒。

  却说贾母也因为王夫人做事太失分寸,也撒手不管这些,只要求贾政不要当面难堪王夫人,让宝玉元春丢面子也就是了。

  王夫人却不自省德行有亏,反把一切算在赵姨娘头上,觉得如此种种都是赵姨娘暗中挑唆,又恨她那日磨墨铺纸逼迫自己,更恨她独霸贾政,抬举周姨娘,只是看在探春面上,暂时不好发作,心里总归吃了苍蝇似的,心里恨恨的筹谋,等过了这岔,终有一日要报冤仇。

  却说省亲别墅牌匾已成,贾政恭请贾母最后定论,贾母至此也不能再无所表示,亲自坐着轿椅,去至园中各处审慎一番,与细微处做些调整。贾政得到贾母首肯,这才上本启奏,当天得到确切批复:“ 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

  贾府得此旨意,不敢稍有懈怠,贾赦贾政贾珍王夫人王夫人尤氏等人,都全身心投入省亲准备之中。

  府中事宜全凭迎春探春李纨操办,贾母凤姐幕后谋划,倒也有条不紊。

  只是腊月间,下面庄子,铺子都到府里结算,各王府亲朋故旧见要人情往来,较之寻常只管府里吃穿用度就麻烦多了。迎春探春初次经历,贾琏这个外当家又不在,姐妹们十分慌乱,幸亏有林之孝两口子盯着,方才堪堪应付,迎春、探春、李纨三姑嫂,日日只盼望贾琏早些归来方好。

  阖府唯有宝玉,悠哉游哉,日子过得忒充实忒美了。

  国学的功课不过每日读书、写字、作文,且六天方才作文一篇,与宝玉来说根本不成问题。

  另外国子监每月逢五逢十,下午增加几堂武学教习,打拳,扎马,拉弓射箭。

  虽然宝玉之前不喜习武,认为太过粗鲁,上了监学,不得不为,一沾之下,出身臭汗,倒觉得格外通泰,别有滋味,自此倒也不排斥了。

  宝玉就读国学外班(走读班),每逢五逢十,申正时刻(下午三点)方才下学。其他日子,未(下午一点)正时刻便下学了。

  林如海与贾政做法不同,讲究疏导说理,并不十分强压,他规定宝玉三天一篇习作,每日十篇写字练习,宝玉只需把规定的作文圆满完成即可。

  这一项,贾政王夫人无空理他,他在贾府便成了无人拘管人士。

  这一来,除开逢五逢十,再除开每三日宝玉上林府请教一次学问,宝玉尚且下余半月的课余时间自由支配。且宝玉自入国子监之日起,每月有膏火费六两银,宝玉真正是有钱有闲有自由。

  宝玉闲暇时间,宝玉或是跟卫若兰去他家练武场上骑马射箭,或是与柳湘莲耍剑舞棍。或是几人结伴上上茶楼酒肆,偶尔也在街上行善施舍,伸手打个抱不平。

  总归上了国学的宝玉,犹如放飞的鸟雀,脱缰的马,自由翱翔奔驰。

  时间很快进入腊月,贾府更加忙碌起来。腊月初八,杜梁栋到了京城,为了节省,他借住在城外一家寺庙,每月一两银子,包吃包住。

  当晚,杜梁栋带了家乡土产,上林府拜会恩师林如海,刚巧宝玉正在林府,故人见面,好一番欢喜。杜梁栋喜之不尽,立时大礼参拜,口称恩公,并拿出二两银子要赎折扇。

  宝玉哈哈一笑:“这可难了,折扇已经转手了,也是我欠人恩情,被她看上扇儿索取,我也是情非得已,还请杜兄勿怪才是。”

  杜梁栋却道:“这道无妨,当日恩公不过为解我一时之急,折扇原不足为抵押,就请恩公收下赎金便是了,那扇儿不提也罢。”

  宝玉推辞一笑:“这不合礼数,哎哟,我可为你担心啊,这扇子已被别人拿去了,如今要赎,二两银钱可不成了,到底如何赎法,得看新主人如何说了,说不得仁兄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方可物归旧主哟。”

  心里却在偷笑:哎哟杜兄啊杜兄,你这回非得以身相许,方能得回扇子啰。

  杜梁栋闻言一愣,一把扇子而已,能有多昂贵呢,二两银子也不值呢!因而作揖:“还劳恩兄替我引荐此人。”

  宝玉笑而摆手:“这可难啰,她这人脾气古怪,不轻易见生人的,不过,你们有缘自然相见,那时你们自己讨价还价去吧,左不过,你要迁就些方好。”

  杜梁栋也是个爽快的人,闻言一笑:“合当如此。”

  却说隔日初九,正是个好日子,是晚,林如海带着杜梁栋过府拜望贾母,实为让贾母相看孙女婿。

  杜梁栋没想到自己未来岳家如此显贵,他虽是世家出身,却是旁支末叶,毫无身价,立时有些惶恐,觉得齐大非偶,萌生了退意:“恩师大人,学生……”

  林如海摆手:“这女方出身品行才具,我已经详尽书写给你母亲得知,你母亲也于你杜家族长商议过,是你母亲着你回言,一切由我做主,这事可还记得?”

  杜梁栋闻听此言,方知母亲已经知晓,这才收了忐忑,对林如海低头作揖:“倘若女方看不上学生,恩师大人也勿需为难,学生不妨事。”

  林如海笑道:“放心吧。”

  这话音刚落,就见荣府中门大开,贾政、贾赦、宝玉亲来迎接林如海。

  杜梁栋一时诚惶诚恐,跟着林如海轿旁与各人作揖见礼。

  林如海杜梁栋这一老一小两娇客,被迎进贾政外书房就坐。一巡茶过,宝玉陪着杜梁栋去贾母房里拜会,杜梁栋执晚辈礼深深一礼,口称:“晚生杜梁栋,拜见老太君,给老太君请安。”

  贾母仔细看了几眼,微微一笑,便令上茶,交谈几句,杜梁栋礼貌的告辞,贾母示意鸳鸯,鸳鸯便用托盘奉上一个荷包,赏赐给杜梁栋。

  宝玉领着杜梁栋退回书房,杜梁栋把荷包递给林如海,打开看时,内装一对玉如意,贾政对着贾赦点头微笑:“老太太相上了。”

  贾赦挑挑眉头,不置可否,显然他不是很满意,却也没出言反对,来扫林如海的面子。

  林如海笑言:“傻小子,老太太瞧上你了。”

  杜梁栋把书箱提留过来,自书箱夹层捧出一封信笺,这是她母亲嘱他倘若女方如意,便让他转交给恩师林如海。

  林如海打开看时,最上面有一信札,展开来发现,是杜老夫人请杜家族长执笔所写一张草贴一张,表达了杜家联姻的意愿。

  下面另有细贴一张,除了杜梁栋生更八字,还有杜家祖上三代的管职,太祖爷是一任县令,祖父是坐馆秀才先生,杜父举人,客死京中。聘礼一栏详细写着杜家财产,下田三十亩,中田二十亩,三进老屋一座。

  所眼一看,杜家虽然清贫些,却是代代有文墨,书香门第。

  贾政较之贾赦更为喜欢,贾赦则稍嫌美中不足。

  因为林如海受托贾母促成这一段姻缘,遂吩咐宝玉亲自把草贴细贴递给贾母观看。

  贾母看过感叹:“家产虽然微薄,却是实打实写,不似有些人耍机巧,笼统只写数目。嗯,看来杜家确是实诚人家,迎丫头落了户好人家了。”

  贾母心下满意,遂着人叫了贾赦邢夫人进来,把杜家情况告之他们两人,问询他们意见。

  贾赦说孩子不错,就是家世差些。

  邢夫人一贯跟着贾赦跑,闻言忙帮腔:“我们迎春要才有才,要貌有貌,要家世有家世,虽是庶女,却是正宗的侯门千金,就在京中,也并非没有门当户对的婚事,前些日子老爷还提起有孙家二公子,他父亲曾任总兵,家里豪富,在蜀中有良田千顷,他家长子在兵部侯缺,还来府上拜见过老爷,只是迎春才整十五,媳妇觉得还小,才没论亲。”

  邢夫人还没说完,凤姐已经急了,邢夫人说的正是中山狼家。凤姐原本就是要帮助迎春逃脱中山狼,岂会让邢夫人破坏掉,她假作不舒服挪动一□姿,借机拉扯一下贾母衣衫。

  贾母心知肚明,拍拍凤姐手臂,示意他少安毋躁。她那里静侯邢夫人把话说完,方笑微微言道:“大媳妇想让迎春嫁入世家,也是你做母亲心意,我知道你是为了迎丫头好。

  不过,我的看法确是不同,世家大族五世而绝,说得虽是爵位递减,未必没有说这些世家子弟羸弱不堪的意思。与其勉强嫁给纨绔子弟,美心不美意,不如迎春嫁入清贵家还好些。”

  想我们贾家,也不是天生侯门公府,先祖也只是行伍之人,将相本无种,焉知杜公子不是另一个林姑爷呢?京中那些世家大族公子,眼下又有几人赶得上林姑爷成就!”

  贾赦闻听此言,直觉得贾母说得自己,满脸羞惭,忙起身作揖:“老太太说的很是。”

  邢夫人一贯惧怕贾赦,忙着起身附和:“媳妇一切听从老太太。”

  贾母一笑:“既如此,便让林姑爷与杜生讲定,我已经看好腊月十二是个黄道吉日,就在那天过小定罢。”